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防疫新十条措施。根据“新十条”,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此外,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预测,不论疫情防控措施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冯子健提醒,政府有三件事亟需做好,包括采取适当措施压制疫情感染高峰;医疗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进一步加快疫苗接种,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而毫无疑问的是,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怎么办?如果发现自己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应如何应对?又该如何保护同住者,保护家人和朋友,减少传播风险?
为此,直新闻从今天起推出特别策划《我在2022感染了新冠》,通过多位曾经感染新冠的人士的亲身讲述,展现他们的抗疫全过程,也为做好个人防护提供参考。
这一期,直新闻一共采访了五位新冠患者,其中有三位正在与新冠病毒“对抗”。还有一位已经康复的受访者感慨良多,主动要求与直新闻记者面对面交谈。他们从中资机构驻外人员到国内金融从业人士、国企中层、药企经营者、小学生,年龄介乎11-38岁。
吴先生
坐标:海外
年龄:34岁
职业:中资机构驻外人员
感染时间:今年大年初一
发病情况:症状比较严重 反复高烧几天 心率过快 几天后病愈
病愈心得:不建议囤药,居家隔离期间多喝温水,补充糖分,以及及时退烧。身体一旦有新冠病症苗头就喝点感冒药,然后睡一觉。
吴先生常年驻外,第一次感染是在今年大年初一。吴先生所在的中资机构驻当地分公司,地处地中海沿岸,常驻员工是30多人,今年过年前后气温比较低,同事中感染率很高,第一批确诊的大概占到三分之一。
因为吴先生的英语较好,被公司推举为“负责人”,出现症状的同事如果需要去医院,就由吴先生带去。当时他们的日常防护就是戴着N95口罩。
当地医院对新冠患者都习以为常了,吴先生说,有些医生甚至有点不耐烦,觉得中国人太过重视,去医院就要求拍CT。当地医生的态度是给确诊者开五天假条,一些抗生素和退烧药,自己回家休息几天。
送最后一个同事去医院后,吴先生就感觉自己“走不回去家里”,觉得自己也感染了。回宿舍后吴先生开始发烧,他找了点999感冒灵吃,退了烧。第二天喉咙、鼻腔像着了火一样,必须不断喝温水才能缓解。但是一直喝水又要上厕所,离开床又很畏寒,总之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白天不发烧,傍晚开始发烧,这种症状持续了三四天,但是没吃抗生素,主要吃退烧药。
吴先生高烧烧到39.2度
除了国内的药物,吴先生还服用了外国的退烧药
吴先生发病期间没有胃口,舍友帮忙煮面,舍友是一个非常lucky的中国男人,因为抵抗力强,一直都没感染。
吴先生在发病期间,最担心的是心率过快和心肌炎等并发症,116是吴先生一直张口深呼吸才有的心率,但是一旦站起来,数值会达到120以上。吴先生长期健身游泳,知道如果心率一直120+肯定要出问题。
吴先生所在的驻外分公司,随着7月份所在国家宣布全部放开防疫措施后,后续大家也不愿意检测了,因为确诊还要单独隔离,耽误工作进度,公司内部不成文的规定是过了急性发病期就能继续上班。
对于如何与家里人沟通确诊信息,吴先生一开始是有顾虑的,年初确诊的时候不敢和家里人说,随着自己的患病经历和国内政策逐步放开,吴先生在家庭微信群明示就算确诊了问题也不大,建议不用囤药。他个人建议连花清瘟不要多吃,因为会让病患“在百忙之中挣扎起来蹲坑”。吴先生个人经验是999感冒灵最管用,建议居家隔离期间,多喝温水,补充糖分,以及及时退烧。自从年初大病一场后,如果身体有苗头,吴先生就喝点感冒药回去睡一觉。
罗先生
坐标:深圳
年龄:80后
职业:金融行业管理者
感染时间:7月中旬
发病情况:喉咙痛,低热,几天后病愈
病愈心得:身体健康最重要
7月14日凌晨两点多,罗先生接到社区电话,母亲“十混一”显示阳性,医务人员到家里做抗原检测,母亲和保姆显示阳性直接拉去三院隔离,两口子和孩子是阴性,先去隔离酒店。当天房门钥匙交给物业,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杀。
因为孩子才半岁,还没有断奶,行李和宝宝用品装了几大箱子。一家三口去的第一家隔离酒店设施比较一般,房间也很小,当时7月份正值深圳的盛夏,穿着防护服的两口子拎着大包小包,汗如雨下,酒店工作人员一看确实住得憋屈,就联系换到了另一个隔离酒店,还帮着买了不少生活用品。
在酒店住了两天后,罗先生开始出现症状,喉咙痛,低热,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妻子也似乎有阳性的苗头,一家三口搬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隔离病房实际上是集装箱改造的临时病房,四四方方,病患不能离开病区走到外面,三院的医生和护士也比较贴心,孩子被允许在病区的走廊给抱着走一走。
罗先生五口人全部被安顿在两个病房里,紫外线灯24小时开着,活动空间小,经常是三张床拼在一起让孩子在床上爬。
罗先生两夫妻对新冠本身并不是很恐惧,但是女儿才半岁,身为家长自然会担心。压力还来自其他方面,一方面是罗先生的母亲因为上了年纪,家里保姆又来自农村,她们的信息来源比较封闭,在罗先生母亲观念中,住院是比较严重的病才会住院的,所以罗先生会花上不少时间和母亲还有保姆解释新冠并没有想象中严重。
另一方面,舆论压力比较大,罗先生所在小区的业主群,大部分业主都是比较同情罗先生一家,但是根据当时的防疫措施,密接者需要拉到酒店隔离,个别邻居就不理解,因为隔离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直到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罗先生心理包袱变小了,特意找时间在业主群里解释了一下。
在医院期间,罗先生说没有“特别的治疗”,主要是在病房里休息,希望尽快转阴出院,医院开了辉瑞的帕昔洛韦。
转阴之后回家后的三个月时间里,罗先生一家五口人每天做单管核酸。随后,罗先生将妻子、孩子送到惠州,母亲回了杭州,自己则留在深圳。
从7月14日罗先生母亲阳性,一家五口开启隔离生活,到8月9日回家,罗先生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最重要,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互相扶持,任何困难都能安然度过。罗先生认为,深圳是一个开明的城市,包容度比较大,不会有歧视。
杨先生
坐标:石家庄
年龄:38岁
职业:医药从业者
感染时间:12月上旬
发病情况:高烧 头疼 腿疼 难以入眠
病愈心得:不担心后遗症 和感冒差不多
12月2日,杨先生和四五个朋友一起吃饭,当天朋友做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发信息告知杨先生。随后,杨先生开始出现症状,有点感冒症状、鼻塞、嗓子痛、嗓子不舒服但是体温正常,也没胃口。杨先生一开始有侥幸心理,家里人没有分开隔离。5日开始高烧,烧了两天多。高烧的时候腿疼、头疼,一天吃四次退烧药还睡不着觉,7日开始退烧。发病五天里只吃了一天的饭量,需要大量喝水,吃了连花清瘟、阿比多尔等药物。
就杨先生所知,石家庄当地民众如果确诊一般都是主动居家隔离,家里基本上自备有药,冰箱备着食材。如果康复了,会去核酸点再做一次核酸。
杨先生是从事医药行业的,对新冠病毒有比较详尽的了解,家里有三个孩子,相继都确诊了,但是杨先生不担心孩子有新冠后遗症,目前石家庄的学校是处于停课上网课状态。大家对新冠也比较习以为常了,没有刻意地当作什么大病来对待,除了隔离和吃药,都是正常生活。
吴先生
坐标:北京
年龄:30岁
职业:金融行业
感染时间:感染中
发病情况:高烧转低烧 全身酸痛 头疼 喉咙痛
心得:和感冒差不多,老人孩子没有后遗症
11月30日,吴先生的妻子确诊后隔离在家,12月3日,吴先生也有了症状,前三天全身酸痛,高烧38.6度,烧了两天后温度有所降低,体温37.5度,伴有头疼、喉咙痛等症状。
吴先生先生两口子吃布洛芬退的烧,目前和家里的老人、孩子分开住。吴先生在家庭群里发信息说自己“阳”了,也在小区业主群公布确诊消息,邻居很热心,群里有人说支持居家隔离,还有开餐厅的邻居经常把做好的饭菜放在家门口,还有邻居买了抗原试剂盒放在门口。
吴先生确诊后,积极配合消毒防疫,在家用消毒剂对马桶、排水孔进行消毒,还自制水袋在下水孔不用的时候将其封住,避免病毒扩散到邻居家。
吴先生居住在朝阳区,小区楼龄比较新,容积率低,居民确诊的人数相对较低,但是自己认识的一个姐姐因为住在老旧小区,居民确诊的比较多。
这次感染后,吴先生真切感受到了周围邻居满满的关心,他认为新冠并不是什么大病,大家要科学乐观地防疫,即使不能上班但是吴先生还是坚持在家办公。其实吴先生的父母孩子都“阳”过一轮,老人起初有点担心,但是病愈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后遗症,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孩子“阳”了就和感冒差不多,也不担心有后遗症。
途途
坐标:北京
年龄:11岁
职业:西城区小学生
感染时间:感染中
发病情况:发烧,精神差,嗜睡
心得:坚持上网课,多喝宝矿力
途途是五位受访者中年龄最小的,12月7日下午开始发烧,精神差,嗜睡,体温在38-39度之间,喉咙痛还有痰。这几天吃了美林、999感冒颗粒,9日抗原自测显示阳性,准备吃连花清瘟。
途途爸爸目前在外地工作,自己和妈妈隔离在家,姥姥打算来家里看途途,妈妈担心老人抵抗力差被感染,暂时不让老人家住在自己家里。。
途途虽然年纪小,但是并不害怕。途途妈妈所在企业是做新冠药品的,掌握第一手信息。确诊后两人去了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看儿童急症,看到很多人排队就没有测血常规。
最近北京的小学生都在上网课,途途在网上和同学交流互动。北京的小区都放开了,买药买菜都可以送上门,因为有专业医生建议喝宝矿力有助于体力恢复,途途妈妈刚刚网购了几瓶宝矿力。
后记
通过这五位旅居海外和来自全国多地的新冠确诊者的自述,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心态都比较乐观。主动要求面对面采访的深圳罗先生感受更多的是防疫措施优化了,确诊者的心理压力就小了,自己终于敢大声地说,我们一家人都确诊过。而北京吴先生热心的邻居们,纷纷留下感人的微信留言并伸出援手,是2022年深冬的一道暖流。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居家治疗指南,详情可见↓↓↓
官方新冠居家治疗指南来了!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采访|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专题统筹|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编辑|李怡,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邱雅彤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