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创投吴世春:2022年的消费早期投资

梅花创投吴世春:2022年的消费早期投资

00:00
13:00

分享|吴世春 报道 | 消费界

导读:

消费界在杭州举办了“中国品牌未来峰会”,邀请了多家头企业、消费领域的创始人、投资人一起见证中国品牌向上而生的韧性,找寻品牌的潜在力量。

峰会上,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分享了对2022年消费早期投资的看法,以下为分享内容:

梅花创投是一个综合性的基金,既投科技也投消费。今年梅花创投依然是中国最活跃的早期投资机构,到现在为止投了60多家企业,去年到这个时间点应该投了快90家,总体下降了不少,但是看看同行的数据,我们还是投的最多的。

三年前如果一个消费项目不出手的话,可能出了门,其他的投资机构就翻倍投了它,但今年如果看到一个项目,没打算出手,到年底价格还下降了。以前每年双11之后品牌大量都发战报,但今年发双11战报寥寥无几。

消费这块的投资确实下降了不少。各种消费类的公司的估值都是惨不忍睹,还有很多以前是独角兽的项目,听过一个项目,在一级市场是600亿融完的,现在找不到投资人,200亿在香港都发不出去。

我2016年提出来一个概念,叫“独角兽也分成独角猪和独角虎”,现在也非常适用,很多时候市场上的独角兽就是独角猪,一旦在寒冬中没有食物,就要饿死。所以真正成为独角虎的非常少,寒冬中能盘踞一个山头,有很强的造血能力的很少。

依据清科的数据,新消费投融资呈下降趋势,基本上在2021年7月份还有140多家,到现在只有55家,一年周期下降了70%。

基本面方面,口罩对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消费预期弱。同时,线上流量红利减少,竞争加剧,所以基本面不乐观。

资本面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在赴美上市的期望值下,消费互联网企业才会引来大量的美元VC去投资。而现在这条通道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再加上中美金融脱钩,导致美元LP对中国的美元基金已经不再支持了,资本回流美国,所以导致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钱对中国的消费类的企业都少了。

估值对标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新消费品牌上市后表现让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部分高估值项目的估值修复压力导致后续融资困难。

投资机构本身正在变化:阶段更早期,投资机构加强对早期项目的孵化;估值更理性,看重消费项目的长期盈利能力;投资方向与政策引导方向更趋同,有科技含量的消费品牌,会得到一些投资机构的关注,比如梅花希望投到带有科技含量的消费品牌。

差的消费品牌各有各的短板,但好的消费品牌公司都是相似的,都是综合能力比较强。一家消费品牌公司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还要是一家品牌公司,还要是一家供应链公司,还要是一家好的渠道公司,还要是一家好的内容公司,必须“五个一”结合起来。好的消费品牌公司必须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才能够活下来。

“反弹力穿越周期”,我觉得可能是个非常长的U型,不一定是一个V型反弹,也有很多公司穿越不了周期。但是大趋势还是很明确的:

中国的国货新品牌的崛起趋势很明确,每一个品类都会诞生更优秀的品牌的趋势是明确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可能不是整个消费不行了,而是你的品牌不行了,没有夕阳消费,只有夕阳品牌。所以行业从20%赚钱变成只有2%的公司在赚钱,只有头部企业才值得活下来,只有头部品牌才值得买。

还是得说点乐观的话,我觉得国货新品牌还是有四大红利:

第一,国运红利。我们还是要相信国运红利,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最相信的就是这一点了,如果不相信这一点我们就不再做投资了,相信中国还是有很强的国运红利,只有看多中国,才能抓住国运红利的机会。

第二,人心红利。人口红利之后是人心红利,年轻一代心目中对于新国货品牌的接受度、信任度在大幅提高。

第三,审美红利。Z世代对于颜值的追求,诞生了审美红利,高颜值设计能把很多品类重做一遍。

第四,新媒体红利。算法推介媒体的崛起,导致新品牌运用得好,可以投得更精准,投流能力变得更强,相对于传统品牌有杀伤力。

Z世代的需求在推动新品牌升级,每一个品类都会诞生中国的高品质品牌。我们认为有一个新品牌公式,新品牌=新供应链+新设计+新营销+新科技。

新品牌渠道方面,新媒体、新电商、直播改变了品牌渠道,算法推荐媒体崛起改变了品牌诞生路径,两微一抖一快成为主要流量来源。

新品牌进阶方面,卖家品牌、网红品牌、明星品牌、品类品牌,品牌层次不断进阶,也需要创始人能够在每一次进阶中真正把台阶越过去。

梅花创投投的国货新品牌,包括理想汽车、牛创汽车、Outer、Suntisfy、样美、蛋壳基因、鲨鱼菲特、moody、参半、徕芬等等。

我们总结的国货新品牌的成功因素:

1.高级感。每一个品牌,不管做大众的还是做轻奢还是做奢侈品品牌,都需要有高级感,做到高级不高价,质优价又廉。

2.刚需性。但凡能成为某一部分人刚需的品牌,今年的生存能力都更强一些。如果是所有人的可有可无的产品,很可能用户就把产品从购物清单里面删掉了,因为预算有限,所以一定要成为部分人的刚需。

3.仪式感。还是要满足用户的某种虚荣心和额外价值,成为生活中的仪式感;

4.人进化。创始人要进化,如何从卖家品牌进化到网红品牌,再进化明星品牌,最后进化到品类品牌,要突破的是平台的瓶颈。

5.提认知。品牌创始人需要不断提升认知,不仅品类的感觉要准,还要做出趋势性的判断,对新内容、新渠道要能充分理解,节奏感要强。

穿越周期的消费品牌特性可以分为产品、营销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来看。

其中,产品力是最大的确定性,产品力是品牌的基础,如果自己都不会用,不会推荐给朋友的话,我们肯定不会投资这个消费品。

产品还要有替换价值,产品的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优秀的项目需要在体验上大幅领先原有产品,才有可能打破用户惯性。所以只有通过好产品,建立差异化认知,才可能成为穿越周期的品牌。

组织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证,高效的组织管理在寒冬中愈发重要。我们一再强调“人事合一”,也就是事情重要,但是人最重要,最终事情都是由人做出来的。

引用厉以宁的一句话,“在危机时代,我们一定要有大智慧。小富靠勤,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虽然我们已经走过了旧红利时代,但是中国的新红利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看好品牌出海的长期机会,因为卷得厉害的时候,出海找蓝海市场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投的Outer、Suntisfy在海外的表现非常好。

前一天我看到一家公司特别牛,叫九安医疗,是做消费电子的一家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是160亿人民币,它是结合对美国市场的研究,加上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抓住了一波机会。

随着中国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可以赋能更多出海项目。所以像Outer抓住海外的需求,对海外市场充分理解,再结合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很有优势。

我们也看好高科技壁垒,例如徕芬靠技术带来体验升级,竞品短期内难以模仿,是公司最重要的护城河,我觉得接下来徕芬会从戴森平替走向戴森替代。

梅花消费投资三个标签:看多中国,看好人,看重品类关键指标。品类关键指标中,如果让我们选一个指标,就选复购率,复购率是一个品类的最核心指标;如果选第二个指标,就选毛利率,高毛利率的产品我们会更认可。所以复购率+好的毛利率是个好的消费品类。当然人的话,我们是希望进化能力快,生存能力强的团队。

我上一本书叫《心力》,新书叫《适应力》,马上要出版了,这本书是讲创始人怎么进化、怎么适应新的环境、怎么能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创业者。我们相信在逆境中,不是最强大的公司活下来,也不是最聪明的创始人活下来,而是最适应的创始人能够活下来。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消费永不眠,危机亦机会!”在这样的寒冬中还能办这样一个大会,说明中国的消费创业者还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独家专访

林清轩 | 玛戈隆特| 盘点科技| 喜啤士

贝诗珠宝| 番茄资本| 霸蛮湖南米粉|口味全

毛星球|小蛮椒|味捷|永璞咖啡

奥兰小红帽|生生不息|荷田水铺

加华资本|弘章资本

金鼎资本|青松基金|华映资本

消费界品牌报道

王饱饱| 泡泡玛特|理然 | 茶颜悦色| 锅圈

拉面说| 永璞咖啡| 蓝月亮| 文和友| 西贝

内外| 妙可蓝多| 奈雪的茶| 农夫山泉|汇源

北冰洋|布鲁可| 瑞幸| 李子园| 奥麦星球

卫龙| 懒熊火锅| 茶里| MOODY美瞳|观云

Soul| 五芳斋| WOW COLOUR| 小奥汀

完美日记 | 参半| 每日黑巧| manner coffee

加点滋味| 良品铺子|紫燕百味鸡|钱大妈

三顿半| SHEIN| 花知晓| DearBoyFriend

十三余|北海牧场| 海伦司| 茶百道

爸爸糖|蜜雪冰城|零食很忙|东鹏特饮

双汇|除了肉|太二|生生不息

阿宽食品|荷田水铺|自嗨锅

/ 消费界合作部分资本名单 /

加华资本|挑战者创投|经纬创投|深创投

红杉资本|源码资本|金鼎资本|华映资本

愉悦资本|零一创投|英诺天使|梅花创投

众海资本|真格基金|鼎晖投资|青松基金

云启资本|君联资本|弘章资本|启赋资本

不惑创投|青山资本|天图资本|钟鼎资本

峰瑞资本|华兴资本|美团龙珠|黑蚁资本

SIG海纳亚洲|头头是道投资基金|毅达资本

德聚兄弟创投|斯凯沃创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