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泽东在接待美国著名记者斯诺采访时,特地回忆了他在第一师范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他说:“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这深情的回忆,表达了毛泽东对母校老师培养教育、尤其是对老校长孔昭绶培养教育的深切怀念。
孔昭绶于1913年1月至1914年1月和1916年9月至1918年9月两度出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他在担任校长期间,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大力推行自动自治相结合的民主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被后人称为“民主教育的先驱”。
孔昭绶,字明权,号竞存,187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据传是孔子的71世孙。他早年中过秀才,历任过多所中学的教员,并在1910年东渡日本,在日本政法大学留学,1912年学成回国以后,他在1913年第一次担任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
毛泽东也于同年考入了第一师范,在入学后不久,他就对一些多而杂的课程及繁琐的校规非常不满意,于是他找到了孔昭绶,向他提出了想要退学的想法。孔昭绶既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也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希望他能再观察和等待一段时间,毛泽东同意了。
随后孔昭绶开始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制定了以“知耻”为中心、以“公诚勤俭”相辅的校训,主张“时时以国耻唤醒学生之自觉心”。
然后他聘请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真才实学的老师,比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黎锦熙等人,还聘请了很多外国学者担任英文、音乐等新兴课目的老师,而且他积极提倡民主自由的校风,大力推动学生自主管理。
有一次孔昭绶在食堂发现一个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扔掉,于是他召集全校师生举行了一个“节俭大会”,他当着大家的面拿着那半个馒头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告诉大家节俭是立身之本,并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那半个馒头吃了下去。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浪费粮食了。
就这样没过多久,整个一师的校风有了极大的改观,这让毛泽东非常兴奋,他彻底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但在1913年,袁世凯的走狗汤芗铭在担任了湖南都督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汤芗铭在湖南竭力推行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封建复古教育,但遭到了孔昭绶的坚决抵制,因此孔昭绶遭到了汤芗铭的忌恨。
1914年1月,汤芗铭要求孔昭绶在一师举行主题为“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的征文,而且为了胁迫他,汤芗铭在路上连续杀害饥民22人,孔昭绶被迫接受。但通知贴出后不久,便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哗然。杨昌济和毛泽东直接冲到了孔昭绶的办公室,对他进行质问,孔昭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撕下了征文通知,并在学校大礼堂对学生们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大家爱国反日。
汤芗铭知道了孔昭绶的举动,于是派兵前往一师捉拿他,还好有人及时报信,孔昭绶及时化妆成了卖水的人,从学校的侧门逃了出去。
此后孔昭绶不得不出国避难,他再次东渡日本,进入了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直到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他才回国,并回到第一师范,再次担任校长。
回到学校以后的孔昭绶,继续推进着他的改革,为了加强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并在自我管理中养成民主意识,他在1916年9月成立了“学友会”,以“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进学识,养成职业,锻炼身体,联络感情”为宗旨,起初由他自己兼任会长,在1917年的下学期,他又接受老师方维夏的建议,让学生们民主选举学生担任“总务”,自主管理“学友会”的内部事务。在大家的推选下,毛泽东担任了第一任“学友会总务”,这让毛泽东成为了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培养和锻炼了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孔昭绶还在学校内开展“人物互选”,所谓人物互选,就是在每学年,由学生们按照德、智、体三方面的标准进行投票,选举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同学。考核的内容分为六项,分别是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这个举动很好地强化了学生们的民主意识。在1917年7月的一次选举中,当选学生34人,毛泽东位居第一,这充分说明了他在大家心中的巨大威望。
但孔昭绶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他在学校里成立“学生志愿军”。
孔昭绶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一直很有军旅情怀和尚武精神,他非常喜欢李贺的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而且当时军阀混战成为常态,湖南处于南北军阀争夺的战场,更是饱受战火袭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1916年10月,孔昭绶上书当时的湖南督军谭延闿,要求在一师成立“学生志愿军”。
得到批准以后,孔昭绶开始推动这件事,他亲自兼任“志愿军”总指挥,学生们只要身体强壮,均可自愿加入,毕业后即退伍。他将“志愿军”编为一个营,下辖两个连,一连三个排,一排三个班,每班14人,全营满员是269人。由体育老师担任营长、副营长,营以下的军官,则由学生们担任。
由于毛泽东曾经当过半年兵,又是“学友会”的主要干部,因此他担任了一连连部的上士一职,协助老师们组织军事训练,这又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军事才华的平台。
1918年春,南北军阀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孔昭绶授权毛泽东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组织警备队,由毛泽东担任队长,保卫学校。毛泽东带领警备队日夜巡逻,保卫了学校的安全,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为了纪念这件事,孔昭绶特命全校师生合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写:“戊午上期,本校教职员学生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边,我国决定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入朝作战的子弹兵取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简称“志愿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当年的老校长孔昭绶的影响。
1918年9月,军阀张敬尧占领湖南以后,孔昭绶不得不再次辞职,他在后来投身政界,于1922年当选湖南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并一直在暗中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活动。1925年他又应冯玉祥的邀请,来到西北主办辅治讲习所,兼办《
西北报刊》,1927年,他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豫、陕、甘三省考核院考核官,国民政府考试院考试制度编纂。
1929年,孔昭绶病逝于南京康济医院,享年53岁。
1951年,在孔昭绶故居的秘密隔墙里,发现了他生前珍藏的有关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大量历史文献,约二三十万字,这对我们研究当年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那为什么孔昭绶要把这些资料藏在隔墙里呢?据专家分析,这是因为他知道这批文献资料的深远历史价值,在他被迫离任时,害怕反动军阀将其搜查销毁,特地带回家中保管,甚至连家人都没有告诉,而且他也相信自己的学生毛泽东日后一定能够取得一番伟大的成就,这些资料对后人研究毛泽东早年的经历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他才这么做。
事实证明孔昭绶确实具有远见卓识,毛泽东日后果真带领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当然毛泽东也一直对老校长念念不忘,1951年他邀请当年一师的同学周世钊叙旧,再次聊到了老校长。毛泽东深情地说:“我们说一师是一所好学校,有一批好老师,还有孔校长,他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在第一师范两次任校长,为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够得到伟人如此之高的评价,相信孔校长在九泉之下肯定也会感到欣慰吧。
爲人師錶 ,弟子擁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