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杯,
盛得下所有的悲伤。
——题记
如是我闻。
我住那栋楼隔壁单元一家四口,父母都感染了,但两个孩子核酸检测还是阴性。
如果父母全部拉走,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无人照顾。
这让社区很为难。最后权衡再三,征得患者同意,先把女主人拉去了方舱。
但整个单元一下子炸锅了,随时有可能“易阳添袭”,左邻右舍和楼上楼下反应尤其激烈。
男主人也很无奈,只好求助社区,看能否把他和孩子拉去酒店隔离,避免给大家制造恐慌。
社区经过一番咨询,反馈说:酒店只接受密接,不接受确诊;确诊只能去方舱,两个孩子可以到酒店隔离。
又回到了问题原点。
依然无解。
反复研判,继续居家。
三天后,两个孩子也感染了。
这下妥了,一起拉走。
救护车是晚上八点多到的。车灯爆闪,大家都趴窗观望,隔着玻璃。
八点多正好晚饭后,平时楼下锻炼的、喷空的、打牌的、下棋的、遛狗的、逗娃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而今,院里空荡荡的,只有两个大白在前面引领,一个大人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走向路口的救护车,走向未知的方舱生活。
不知道是由于防护服太过沉重,还是孩子不舍得离开家,三个人走得很慢很慢,孩子还不停地回头。
孩子太小,防护服与其说是穿上的,毋宁说是套上的。屁股后面还挽了一个结,像个拖着的尾巴。
天气预报——温度最低已至零下。
夜色中,三个人的背影定格:这是这个按了暂停键的城市一帧。
那一刻,我老泪纵横。
从未悲伤得如此具体。
谁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谁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木心说:街上没有兵也没有马,可感觉日子过得兵荒马乱。
此时此刻,亦复如是。
总以为疫情离自己很远,不知不觉已“躬身入局”。
身边的邻居、单位的同事、熟悉的朋友一个个都不幸“中招”,近在咫尺,“阳”在眼前;
不敢相信,不敢追问,甚至连个问候的电话都不敢打,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小心翼翼。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发布会上的例行公事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感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守护自己就是守护家人”,也开始入脑入心,目光所及,时有阳性。
过去吓唬孩子说,“外面有狼”;
现在吓唬孩子说,“外面有阳”。
160年前,清末篆刻巨擘、“海上画派”先驱赵之谦妻子和小女相继生病并离世。
至爱噩耗,肝肠寸断;至亲殇殀,伤心欲绝。“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盦”。
悲伤痛楚,绵延难绝,不久又刻下白文印章“我欲不伤悲不得已”,以资纪怀。
安阳大火,死了38人;乌鲁木齐大火,死了10人。
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一百万人的死亡则是统计数字。
数字是冷冰冰的,而悲剧真真切切。
视频中一个个撕心裂肺,仰天长哭,“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粗粝得令人心疼,悲痛到不忍直视。
切肤之感,不过如是;悲从中来,人同此心——水寒水暖鱼自知,一盏寒灯共故人。
有位失去孩子的母亲说:“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那个真正离开的是如此幸运,因为他已经死了,而我们却一直在死,经历由他的死亡带来的更绵长的死亡”。
近来疫情,乱象横生;炸圈出圈,热搜登顶。
阴性阳性,都是人性;这州那州,莫不神州。
2022年世界杯开幕式上,“半身人”穆夫塔用身体诠释了伟大的体育精神,“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并且对其抱有雄心壮志。”
他激励着数以亿计的人,为疾病疫情、战争冲突笼罩下的人们带来一抹希望、几缕梦想。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悲伤即便逆流成河,岁月终会风平浪静。
百姓屋檐下看似汹涌澎湃,放到时代的大江大海,波澜不惊,静水流深。
谁不被历史洪流裹挟,谁不被人潮人海推搡?
气象专家说,今年冬天比前两年都要寒冷。
是的,疫情三年,没有最冷,只有更冷。
前几天,听说隔壁单元那一家四口从方舱回来了!
这是更冷到来之前,我听到的最温暖的故事。
但愿,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补记:
昨天,郑州发布@千万郑州人:取消核酸了,阳性可居家;只要是绿码,剧本可以杀。
幸福突袭,喜大普奔;烟花炸屏,迎来剧终。
世界是个杯,盛得下所有的悲伤。
我要倒两杯:一杯敬自由,一杯敬过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