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黄奇帆新书:中国未来十年的战略与路径

【12.04】黄奇帆新书:中国未来十年的战略与路径

00:00
11:06

 吴晓波频道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同读一本书。


企业有企业的战略,个人有个人的人生规划,而国家战略则是企业战略、个人规划的大背景、大环境。我们常常说“顺势而为”,如果说前四十年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那么从当下到未来,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大势”?我们又如何借势国家战略?


要借势,首先要读得懂、弄明白。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叫《战略与路径》,作者是黄奇帆。黄奇帆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原重庆市长,2010年到2016年主政期间,他对于重庆经济多有创新之举,比如扶持笔电产业;以“渝富模式”解决了困扰国企的不良资产、债务等老问题,使得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资产质量最好的地区;以“地票”打通了城乡土地资源要素的流转,主张将进城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渝新欧国际铁路”使得重庆成为内陆的口岸高地和贸易枢纽。他早年还是参与上海浦东开发的主要人物之一。


可以说,亲身经历过几次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黄奇帆对于国家战略、改革方向、内外部环境有着一套自己独到、前瞻性的解读和观点。


2018年,从全国人大财经委离任后,“退休”的黄奇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研究宏观经济上,并受复旦大学邀请成为特聘教授,为期三年。在这三年里,除掉暑假寒假,他每个月讲一次课。2018年到2020年的14篇讲稿被汇编成《分析与思考》一书,而2020年到2021年的12堂课则辑录成了今天推荐的这本《战略与路径》。


那么,黄奇帆的每月一课讲的是什么呢?主题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上课前,黄奇帆会提前一个月准备,围绕改革、开放、发展的主轴线,紧扣党中央大政方针和最新决策部署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动态地选取每一课的主题。


因此,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几乎都是当下大家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四五规划、房地产、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碳中和、中美脱钩等等,相比社交媒体上的众说纷纭,黄奇帆的视角更偏向顶层设计,帮助我们去理解从国家角度去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们将要去到哪里。这些话题拼在一起描绘的是一幅国家战略全景,让我们得以想象到2035年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中国制定的“三步走”计划中,“第三步”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200多美元。到了2020年,中国人均GDP1万美元。而这个目标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前到2035年,这就意味着到了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很有可能达到2.6万到3万美元,同时,中等收入人群从4亿增加到8亿,低收入,也就是年收入1.2万元左右的人群从6亿减少到3亿。


这些数据早已被反复提及,它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老百姓手中可以花的钱要变多了。今后15年我国的GDP100万亿变成200万亿,老百姓收入占GDP的比重从42%提高到52%,相当于多了20万亿,老百姓手中就增加了20万亿元钱用于消费。而这些消费就是最强劲的消费动力,成为内循环、双循环的第一发展动力。


其次,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以上,GDP达到30多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合计是11亿人,中国人一进来,从14亿一下子变成了25亿人,而且这14亿人是相对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的14亿人,那时候,中国在全世界的引领作用、影响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高,发展好了腰杆挺起来了,在全球的竞合关系中的话语权将大大加强,跟各国共处状态也会极大改善。


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战略会出现什么变化呢?黄奇帆认为有八项事关新的战略与路径的事项,应是重中之重。包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城市化、产业集群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自贸区和RCEP、共同富裕。这些重要事项在书中都有详细展开。


在这本书中,黄奇帆提到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共同富裕就是“均贫富”“劫富济贫”吗?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会缩水吗?共同富裕能为低收入群体带去什么实际的好处吗?怎么才算实现了共同富裕?


黄奇帆认为,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和阶级固化。如果贫富差距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那么由于富裕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缺乏购买力,经济运行会出现消费不足、投资过剩。富人的后代会“躺平”,因为不用干活也能“躺赢”,穷人的后代也会“躺平”,因为穷人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整个社会就会停滞、撕裂甚至动荡,整体经济循环就会陷入低效率均衡。


共同富裕就是要跳出这种低效率均衡,形成多数人群收入达到中等富裕水平,呈现纺锤形收入分配结构,普通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在中国,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差,究竟差在哪儿?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三大差别。一是区域差别,东西部人均GDP差距2倍左右,最富的上海,人均GDP15.9万元,是最落后的甘肃的五倍;二是城乡收入差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是农村的2.56倍;三是行业差距,金融业、互联网、房地产三大行业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有针对性地缩小这三大差距。


另一个问题是,提“三次分配”等同于“劫富济贫”吗?我们说,一次分配是指经济系统的要素分配,比如我们拿到手的工资;二次分配则包括税收、社保以及转移支付;三次分配主要是自愿性质的捐赠。一次分配是基础,二次分配是关键,三次分配是配套和辅助补充。对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我国前两次分配已经做得很完善了,只要将重点放在第三次分配上,提倡大家多捐款就可以了,黄奇帆驳斥这种理解既缺乏经济学基本知识,又是一种情绪化、畸形化的歪曲事实的理解。


2020年,美国富人社会化捐赠占GDP的比重为2.5%,中国只占0.12%,美国富人的捐赠量是中国富人捐赠量的30倍。中国的捐赠渠道集中在现金捐赠,而欧美一般有现金捐赠、证券捐赠、房产捐赠、实物捐赠、未来财产、活期捐赠、无形财产等方式。在捐赠的用途上,我国更关注教育、医疗、贫困或自然灾害,欧美则更关注长远的、普遍的社会进步,比如宗教、教育、人类服务、医疗、公共福利、艺术、文化、人文、环保、动物保护等社会公益。


这么大的差距是经济总量差异带来的吗?难道是人民觉悟的问题吗?显然都不是,而是与我们很多引导性、激励性政策的缺失有关。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一般情况通过对各种直接税、间接税尤其是财产税的免抵税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从事公益捐赠。比如一亿元财产要缴50%的税,如果捐赠就能豁免应缴税款,相当于政府帮助捐赠了5000万元。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100多年来,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全球高收入国家富人圈,一旦中国进入了这个富人圈,就用事实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不等于贫穷,社会主义也能富裕,而且是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不管是对外的影响力还是对内的凝聚力,都会大大提升。


在这本书中,还有大家都很关心的中美脱钩的话题。黄奇帆明确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美“竞合”关系中,竞争的一面将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脱钩”将成为新常态,“脱钩”不一定意味着中美关系全面破裂,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中美利益格局的重组或重构。问题是“脱”什么、“脱”多少、怎么“脱”。


黄奇帆将十个方面的脱钩按中高低风险发生率分为三类:高风险脱钩事项为科技、互联网、国际清算网络三个方面剧烈脱钩;中风险脱钩事项为对华贸易、投资、资本市场和教育人文交流四个方面“半脱钩”;低风险脱钩事项为金融机构、外汇市场、国际经贸规则和体系这三个方面只发生“轻度脱钩”。


为了应对脱钩,中国也有五张牌和十二条反制举措。黄奇帆强调,国际经济圈信奉的准则,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大规模市场本身就是王牌,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更是王牌中的王牌,所以这个脱钩,最终的结果对我们肯定有巨大冲击,对美国的反冲击也绝对不小。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


除了这三个话题,总共十二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黄奇帆都按照“问题—结构—对策”的结构,组织案例、数据和观点,一一予以解读,更难能可贵的是,话题虽大,但黄奇帆的讲解深入浅出,难懂的概念、理念都被转化为了大白话,使得本书十分易读。


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当下,阅读这本书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确定性”的思考,在黄奇帆的课堂上,国家的战略是确定的,路径是清晰的,节奏是明确的,未来的发展是符合规律的,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把个人的人生规划、企业的战略规划放置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ary100

    就是因为这个增加的同读一本书 让我没有续订下一季的吴晓波 这个读书的制作组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对于书本理解肤浅 还因为剧透让我失去了对对应书本阅读的兴趣 这样的节目污染我的播放列表 每集还不短,等反应过来已经浪费了五六分钟了。 时间最宝贵,还是不要让这类低水平节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 ccalyssa

    推荐这本书真的是太费了…跟新闻联播一样

  • 顏雪萍

    怎么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