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和你在一起
魏敏
爸爸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我也终归开始不在恍惚中接受现实。好友们之前都以爸爸是90高寿离世,应为喜丧安慰我,可我恰恰因为这,才难以习惯。毕竟叫了60多年的“爸爸”一朝再无回应,你觉得我是该悲还是该喜呢?都应该有吧......
可我今天只想和大家分享下面的这个故事,因为我相信它是很多人少年叛逆期都可能有过的类似经历。不信?你听听。
十几年以前,著名导演陈凯歌夫妇拍了一部电影——《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勾起了我一段少年时和父亲的往事。
记得那大概也是在我跟电影里的刘小春一样的年龄,父母因为不希望我再像姐姐那样去“上山下乡”,便想出了要我学音乐的招儿。这样,在我初中毕业时就可以去考音乐学院附中,也就可以避开高中毕业去“上山下乡”的苦差事啦。我那时学校多以学工、学农为主,我也正为那不务正业的学习而郁闷,所以父亲的建议倒像是“救我于水火”。加上我原本也还喜欢音乐,想象着一定比枯燥的功课要好玩儿吧。
父亲很快就为我买来了乐器——一把崭新的小提琴,又带着我到那时很令人神往的文化大院儿的省歌舞团里,在他的老战友介绍下,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广西歌舞团的首席小提琴雷克宜。
打那以后,每天放学,父亲便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挎着琴的我去上课。直到爸爸当了领导,我才改成自己坐公交上课的。
这样大概过了一年多。一天,雷老师听完我回课,要我带他到我们家去,说是要跟我的爸爸妈妈商量。于是那天老师用他的自行车带着我,从民主路到现在南宁饭店对面的青云街,一路上我象老鼠坐在猫的后面一样的紧张,二十来分钟的路程被我感觉得无比漫长。
原来,雷老师通过他的关系了解到,广西艺术学院附中将在来年恢复招生,他向我父母建议,把我送到他的老师那儿去强化辅导一下。其实就是象刘小春他爸为他找到了陈凯歌饰演的那位特牛的教授一样。因为他的老师是当时全省所有优秀小提琴手的“祖师爷”,但凡经过他调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不成才的。“望子成龙”是所有中国父母的通病,唯老师“命”是从的我的爸爸妈妈,就这样决定把我远送他乡求学了。
虽然南宁到桂林说远也不算太远,可毕竟是离开父母、亲人的呵护,而且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我当时心里的抵触可想而知,甚至是有些怨恨。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我和父亲乘坐火车前往桂林。七八个小时的路程,说真的,我的心随着火车隆隆的节奏,被一点一点地敲碎,我恨父亲狠心,恨老师冷酷。为什么人非要有出息?出息了又能怎样?除了能让他们这些大人脸上光彩以外与我们有何相干?等等等等....。反正那一路上我就没给父亲什么好态度。一惯在我面前很有威严的父亲,那天变得特别温和、体贴。我不仅没有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反而更觉得他们理亏了。
我们乘坐的那趟车那天又晚点,到达桂林时天不作美地又下起了小雨,父亲为了不让我淋雨,让我站在出站大厅里等着他,他冒着雨跑了出去。过了好久,我才看到他那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被细雨快打湿了地的跑回来,身后跟着一辆脚踏三轮车。爸爸边往车上放东西,边带着歉意地说:“下雨天,车不好打,好不容易才拦到了这辆三轮车。”
本来就一肚子怨气的我,老大不高兴地坐了上去。没想到,走起来,这还竟是一辆“瘸的”。我顺着一瘸一拐的感觉看去,才发现这辆车的右边车轮儿已没有了轮胎,剩了钢轱轳在转。我看了看父亲,心想,何苦呢?你一个从来坐矫车上班的人,到这儿来丢人现眼的。然而,父亲的表情却像没感觉一样,非常正常,只是不停地跟那位师傅拉话儿,还给他引路。而我却嘴里、心里极其不满地嘀咕了一路。唉,这就是孩子啊!现在想起来那时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看到《和你在一起》电影里的刘小春面对父亲为了让他能高攀上那个鼎鼎大名的教授,而不惜低三下四地追到厕所去跟人家搭讪,可到了他那儿却毫不领情的时候,联想到自己,我只想哭......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来得更无私无畏了。可惜,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时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他们。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父亲的决定,没有那个像电影里陈凯歌饰演的教授一样的“董学尧”老师那虽然接近冷酷但却非常有效的强化训练,我不可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广西艺术学院,也不会有后来在的艺术上的作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感恩。不过,唯一遗憾的是,那个“山水甲天下”的城市——桂林,成为了我永远提不起兴趣的地方。后来到北京工作,许多北方人知道我从广西来,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问我桂林的情况,我也总是满腹不屑的态度。对此我一直也很认同朋友们的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可现在我忽然发现:其实是因为阴雨绵绵的寒冷,伴随我一腔离愁别绪的郁闷,被定格在那个冬日的黄昏,所以才给记忆留下了一个“永远残缺的桂林”。
残忍的时光总是无知无觉地荏苒着每个人的年轮。转眼,我已成“姥姥”,而那个一生愿为我“鞍前马后”的老父亲也已驾鹤西去,留下许多让我酸、让我痛、让我醒、让我悟的生命之珍贵......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