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事件背后,核酸检测的乱象该治治了!

“张珊珊”事件背后,核酸检测的乱象该治治了!

00:00
10:16

这几天,国内网络整个被“张珊珊”“张核子”们霸屏了!

网上各种信息比较杂。

传播最广的一个说法,就是“控雨者卖伞”——

他们旗下的公司,开到哪里,哪里就做核酸,然后就是大范围爆发疫情,接着就是大规模检测......

总之,核酸检测成了他们牟利的舞台,群众成了配合他们赚钱的工具。

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各地网友们还纷纷现身说法。

比如,有山西网友说,“核子华曦”10月份在山西成立公司,11月山西就沦陷了。

比如,有安徽网友说,9月份在合肥注册,10月合肥疫情就大爆发了。

还有青海,宁夏,湖北.......

这哪是“控雨者卖伞”啊,分明就是龙王爷下界赚钱了!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背后的真相,让人不敢细想。

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核子华曦”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已经遍及全国,从南到北,很多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都已经有了这家公司的影子。

这种情况下,“张珊珊”“张核子”们,如果真有这么大的能量,咱们的防疫大局还好得了吗?

不过我对这个说法是存疑的。

毕竟,要说这么多重点城市,都跟着这家公司的利益网起舞,舞台还是防疫这种头等大事,那是太小瞧咱们的政府了。

咱们地方政府如果真的这么容易被裹挟,疫情早就大乱了,怎么可能有这几年的防疫局面?

当然,那能说“控雨者卖伞”就是危言耸听的阴谋论吗?

也不尽然。

任何联想,都是有现实的影子的。

举个例子,前几天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云南曲靖20万人被赋黄码”,与“此前一周当地新开了一家核酸检测公司”,存在“控雨者卖伞”式的利益关联。

虽然这事儿马上被曲靖官方辟谣了,但疑点不少。

比如,11月21日,曲靖给20万人赋黄码,要求5天5次核酸,没有异常才能转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1日当天,曲靖新增本土确诊0例、新增无症状9例,疫情并不严重,那有什么道理要把20万人都判定为“时空伴随者”、全部变黄码呢?

再比如,11月14日,曲靖盘古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刚刚注册成立,穿透股权后,这家公司背后有两个大股东,一个叫时春梅,担任国药集团云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一个叫巩振立,担任国药集团云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也就是说,背后大佬是两个国企高管。

而按照规定,国企高管是不能出资成立企业的,还是这种利益高度相关的企业,所以,这家新成立的检测机构确实是有问题的。

你看,地方政府有滥用职权的嫌疑,涉事企业有违规的嫌疑,最后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不是很正常么?

此外,还有个别地方,没做核酸却能查到检测结果、随便输入“奥特曼”“白骨精”都能查到核酸报告、刚采集完的试管被群众发现当垃圾丢弃了,种种乱象,都是在透支政府和机构的信任度。

所以,“控雨者卖伞”这种论点的传播,不是老百姓的偏激,恰恰是个别地方的做法,导致了真相缺失,让人只能往“阴谋”的方向去揣度!

当然了,往“阴谋”的方向去揣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张珊珊”“张核子”们的表现。

“核子华曦”的热点是怎么爆的?

11月25日,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录入信息“失误”,误将待转运的阳性感染者,按照阴性信息上传,导致他们的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

说简单点,就是明明检测出来是红码的,给了绿码。

咱们想想,如果社区没有发现问题,把这些阳性感染者给漏了,最后会发生什么?

很可能兰州全市奋战这么久,都成了瞎忙活!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类似的错误,远不止核子华曦这一例。

比如此前内蒙和上海,就都出过这样“错报”核酸检测结果的状况。

更恶劣一点的,比如河北石家庄的一家检测机构,还出过20:1的混管阳性样本隐瞒不报的情况。

再恶劣一点的,比如北京一家检测机构,被发现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也就是有一批样本,是没经过检测就伪造结果了的!

而不管是“错报”也好,“瞒报”也好,还是“伪造结果”也好,一个检测机构的一个失误,就可能会让一个城市百万、千万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那为啥这些机构会犯这些错误呢?

其实原因就一个字——钱!

今年上半年,国内10家核酸检测上市公司,总营收达485.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162.97亿元,其中,净利润增幅最小的金域医学也达到了55.11%,增速最快的明德生物,更是达到了376.29%。

不过明德生物还不是其中最赚钱的。

最赚钱的达安基因,营收66.76亿,净利润达到43.13亿,利润率接近65%——茅台的利润率也不过50%。

算利润增速就更恐怖了,九安医疗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高达27728%,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速更是达到了31919%。

在这些公司面前,其他的上市企业是不是得哭死?上不了市的个体户是不是得一头撞死?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涌入检测这个细分领域了。

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不足5000家,技术人员不过3.8万人,日检测能力不足500万。

但截至今年上半年,核酸检测机构已经暴增到1.3万家,检测人员超过15万人,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5700万管。

但是呢,涌入的人一多,问题就来了。

首先,核酸检测是一个精细活儿,试剂纸质量、实验室污染、样本污染,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会导致假阳问题。

那么在天量的需求面前,你的人员、检测能力能不能顶得住考验?能不能保证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来?

有的机构做不到,于是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失误;

还有些机构,为了多揽点“业务”,也不管自己有多大能力,见单就接,但是又吃不下,于是失误更多。

在地方主管部门的通报里,送检不及时、报告延误、实验室管理不严格、报告不准确这些问题,今年都已经频繁出现过。

还有一类人更坏,觉得按常规流程赚钱太慢了,那怎么办呢?

搞创新嘛!

比如,常规的不是10人一管吗?

那就改成30人一管,一次只吸管内1/3的液体混检。

哎,就这么简单一“创新”,利润率一下子就从5%飙升到205%,你说高不高?

至于检测精准度,呵呵,谁在乎!

所以,你说这些企业是在为国为民吗?

都是在赶时间去抢钱罢了!

当然了,被挑出来当反例的,毕竟只是少数。

正是因为他们出问题了,所以才能被咱们看见、被咱们记住。

多数咱们没看到、记不住的机构,恰恰是没有出问题的。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上半年,国家卫健委曾经对所有的核酸检测机构做过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应该说,多数正规的核酸检测机构,是为我国防疫事业立了功的。

这个咱们还是应该客观一些。

另外,咱们想想,核酸检测机构的问题,是不是都在今年爆发出来了。

为啥呢?

因为在上半年的时候,为了应对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要在24

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任何一个环节衔接不好,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的成效。

于是,有一批不合格的企业,就开始现形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剔出老鼠屎的过程。

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我们是很难了解到全局的信息的。

我们只能看到局部,看到各种触目惊心的违规,看到各种不法机构在利润驱使下的铤而走险,看到新闻里那些反反复复、刷新三观的操作。

时间一长,动摇的就是对防疫的信心!

而不论后面放不放开,一个客观事实是,疫情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打赢抗疫战的信心、对防疫必要性的信心,就是决定防疫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关键。

这也是当下防疫争议的根源。

这次“张珊珊”“核子华曦”火上热搜后,民众对检测机构的对立情绪,其实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振作民众的信心和信任。

不能让个别地方糊弄人的通报,和少数黑心机构,搅乱了防疫的大局,把国家挽救人命的努力和全国人民三年的咬牙坚持,付之一炬。

更不能因为信任的缺失,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让中国人在疫情面前的团结,变成社会的对立和撕裂。

三年了,国家不惜成本、民众默默牺牲,如今已经到了见分晓的关键时刻。

苦心熬出的局面,可不能让一群“养毒自重”的国贼给祸祸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雅鲁河畔的风

    不知道现在应该相信谁,还有让人相信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