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015丨培养人的标准 重新定义学习新规范!

传道015丨培养人的标准 重新定义学习新规范!

00:00
06:32

我们今天来看《论语学而》中的第六句话。这句话叫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一种态度。

我们一般的人认为,学习就是分数考的高,知识学得多,技能、学历多。但是孔子他是这么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他能入则孝,在家里面对父母特别好,尽一个孩子的本分和责任,如果离开这个家了,他能对待兄弟姐妹很友爱,这就是出则悌。这个悌,实际上是讲的团结大家、友爱大家。谨而信,谨就是说话很谨慎不胡说八道,不是空言妄语。信是讲信用,对别人的承诺能够落实,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对大家都很好,这个词可以概括为与人为善,那么当与人为善而且亲仁,并且自己能够不断的净化自己、升华自己,不断的历练自己的品格和德行,这就是泛爱众而亲仁。这个时候,在这个基础上,叫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则可以学习知识,学习咱们今天所谓的文化。

那么这个话他对我们做教育、教育孩子应该说是非常有启发。那么我们一般的认为,教育是什么,主要是知识层面。比如说当孩子送到学校以后,我们主要关心他的分数,关心他的名次。但是孔子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在分数,实际上是在德行和修为的层面所以他说一个人首先是入则孝父母特别好,然后是出则悌,对兄弟姐妹都特别好,家庭和睦与朋友们打交道说话不胡说八道非常讲信用承诺的都能去兑现对任何人都能与人为善然后不断的去净化自己升华自己夯实自己的德行和品格,注意有了这个了,孔子说行有余力,然后再去学文化学知识。大家想一想,如果说一个人,他就是考上清华了,考上北大分数再高,他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培养这个人的意义何在呢?如果说有一个学生,他考的分数特别高,他是个贪赃枉法的人,他是个祸害人民的人,大家想想,那么他的分数越高,实话说越是一个败类,他越伤害父母越伤害家庭。所以孔子这个话,他实际对我们的教育有个启发,就是我们首先看重孩子什么,我觉得我们看重孩子的分数名次这个也没错,但是不够我们要知道在孩子身上比孩子的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他待人接物的修为,那个东西不是空的,他表现为在家里面对父母孝敬,对父母孝敬可不是小事,我看很多官员,尤其是贪官,在贪赃枉法之后被绳之以法的时候,往往在镜头面前痛哭流涕,回忆一些曾经母亲对他的教导。实际大家想想,一个人如果贪赃枉法,这就是大不孝的一个表现,为什么呢?因为你贪赃枉法、身陷囹圄、身败名裂实际上对家庭的伤害特别大,尤其是一个贪官四五十岁进监狱的时候正好是老父亲老母亲需要赡养、需要去呵护的时候,结果这个时候身陷牢狱之灾,这岂不是大不孝吗?而且更深层次来讲,伤害了社会违背了自己的初心,那个就是更大的不孝,就是违背了父母对自己的教导和期待,这也是不孝。

所以,这个孔子这句话里面就告诉我们,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应该在行为和德行上下功夫哪怕孩子考的分数高一点,低一点,但是孩子是个好人,孩子是个与人为善的人,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大家想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孩子分数越高,考得越好,应该说他造福国家,造福人民的功劳就越大,反过来讲,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不懂得孝敬父母,他不懂与人为善,在生活中间他不讲诚信,结果是什么结果,这个人到了社会上恐怕官员就是贪赃枉法,商人恐怕就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小商小贩缺斤少量实际上这种人我们说的直白一点,他是社会的祸害也是家庭的祸害,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从孔子这个话里面吸收智慧,我们培养孩子一定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定是在德行在修为在日常生活中间,能够把它的良好品质给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咱们的孩子们也就在正向的方向上,就是利国利民的这个方向上,孩子的能力越大,考的学校越好,造福人类,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