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3日,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突然点名要叶剑英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叶剑英未经思索,脱口而出: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毛主席听完以后十分满意,指着叶剑英幽默地说:“此人有些文化。”
毛主席之所以会在政治局会议上让叶剑英背诗,并和他开玩笑,一方面是因为对他才学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叶剑英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31年初,那时他从上海秘密进入中央苏区,随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当时中央苏区正是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当时就如何退敌的问题,毛泽东和项英等人发生了争论。
毛泽东认为应该诱敌深入,项英则主张大撤退,退出中央苏区,到云贵川去,叶剑英因为刚从上海过来,对苏区的情况还不了解,所以就没有发表意见。
后来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在15天内横扫700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叶剑英深深地为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从那时起,他就坚信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一位卓越领导人。
在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叶剑英也受到牵连,先是由总参谋长调任红军学校校长,后来又被降为总参四局局长,但他却毫无怨言,继续积极工作。毛泽东对此深表赞赏,他曾说:“剑英这个人对前几把交椅是不争的!”
在长征时期,叶剑英曾连续3次帮助毛泽东脱险:
第一次是毛泽东在土城时突然遭到敌人一个连的袭击,还好叶剑英及时带领一个排占领了制高点,将敌人打退,才解救了毛泽东,事后毛泽东说:“好险呀!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我们就要吃枪子了!”
第二次是1935年3月,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的一个地方开会,这时蒋介石的飞机突然来了,眼疾手快的叶剑英连忙大喊“主席跟我来”,然后拉着毛泽东跑到了一个山沟并藏在草丛中,直到敌机离去了才出来。
第三次是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师后,决定兵分左、右两路北上抗日,但张国焘却想分裂红军,他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密电,要求他带领右路军南下,并“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身为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看到这封电报以后,冒着生命危险去报告给了毛泽东,次日凌晨,毛泽东率领由红一、三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支队从右路军分出,急速北上,才脱离了险境。
后来毛泽东一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他在1962年9月24日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评价叶剑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表扬他能够在大关节处看清要害,并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1967年,毛泽东在南巡时再次提到了这件事,并摸着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于1940年3月在重庆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并准备在会上向八路军发难,他让手下参会的参谋长提前安排好了发言内容,当时我军的参谋长只有叶剑英一个人出席会议,形势十分紧张。
但会议开始后,叶剑英逐一驳斥了国民党的参谋长对我方的攻击,原本计划每个人发言半小时,他却讲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讲得对方无话可说,让蒋介石也很难堪。
毛泽东对叶剑英这次的“舌战群儒”十分赞赏,他在党的“七大”上还专门提到了这件事,称他又为党立了一功。
1948年底12月中旬,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中央任命叶剑英为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让他统一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毛泽东专门向叶剑英强调,这次接管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促使北平的完好。
叶剑英已经领悟到了中央和毛主席可能要选择北平作为建国后的首都,因此他要求广大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北平的接管工作,他强调:“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
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在我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宣布接受和平改编,最终北平和平解放,城内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得到了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知道叶剑英在广东又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基础,于是将他调到了广东,让他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到了广东以后,果然把各项工作都抓得很好。
但在1954年,叶剑英因为在广东的土改问题上和毛主席发生了分歧,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调回了北京,还曾一度“隐居”青岛养病。但毛主席依然对他保护有加,并在1955年授予了他元帅的军衔。
三年困难时期,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有一次从学校回家吃饭,由于在学校里长期营养不良,她在饭桌上狼吞虎咽了起来,但叶剑英却一口都不吃,叶向真于是问他:“爸,你怎么不吃啊?”
叶剑英说:“你知不知道,毛主席都好久没吃肉了,他不是别人,他可是主席啊……”说着说着,他的眼眶就红了。
1965年,陈毅把自己的几首五言律诗寄给毛主席,请他帮忙修改,毛主席后来给他回信说:“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为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党内的诗家非常多,但毛主席却仅仅推荐叶剑英和董必武,足见叶剑英作诗水平之高,而且七律也确实是他的强项所在,他公开发表的作品中,七律就占了80%左右。
1964年秋,叶剑英在大连开会时,写下了一首七律《怀远》: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这首诗后来发表在了1965年10月的《光明日报》上,全诗主要是表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已经背离了马列的遗志,他们和东汉末年的刘表、刘琮一样无能,世界革命的希望只能在由毛主席领导的中国。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诗,在他72岁生日时,他还专门书写了这首诗送给了前来祝寿的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他还讲诗名由《怀远》改为了《远望》。
1976年12月,毛岸青和邵华特地把毛主席书写的《远望》影印件送给叶剑英,并附信写道:“叶伯伯,记得1966年元旦前,我们去看望父亲,父亲挥笔写了伯伯的《远望》诗一首,以教育、鼓励我们革命。”
叶剑英十分高兴,专门向毛岸青、邵华借得原件,请国家文物局的王冶秋加工制版,以为永久珍藏的纪念。
“文革”时期,叶剑英也受到了迫害,但是毛主席还是十分相信和保护他。1968年5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叶剑英说:“有人要打你为叛徒,我已经批驳了。”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主席提议,叶剑英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十大上,叶剑英又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73年,叶剑英率先向毛主席建议让邓小平参加并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毛主席欣然同意,让邓小平担任了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1975年,周总理病重期间,又是在叶剑英的推荐下,毛主席让邓小平主持了中央的工作,让他为稳定当时的局势打下了基础。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在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着队来到他的病榻前,一个一个同他告别,其他人经过时,主席都是双目紧闭,只有叶剑英走过来时,他突然睁开眼,并且用尽最后的力气活动着手臂,轻轻相招,但当时的叶剑英伤心不已,并没有注意主席的这个动作。
叶剑英告别完走到病房门口时,主席却吃力地以手示意,让工作人员招呼他回来。他回来后,主席睁开双眼,嘴唇微微张动,似乎有话要说,但只能用一只手紧紧握住他的手,并在他的手背上轻轻动了几下,给他留下了这份无声的遗嘱。
9月9日,主席病逝。叶剑英一直在思考主席这无声的遗嘱究竟是什么含义,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毛主席已经察觉了“四人帮”的阴谋篡权的活动,他生前没来得及解决,现在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当时也只有叶剑英有威望、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主席把这么重的任务托付给自己,
真是用心良苦啊!
于是在1976年10月,叶剑英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快打慢”,他在10月6日亲自坐镇中南海怀仁堂,成功指挥逮捕了“四人帮”,在最关键的时刻,又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民族。
尽管叶剑英也知道毛主席在晚年犯了错误,但他的心里依然对主席是崇敬的,他曾动情地说:“不能因为毛主席晚年犯了错误就否定他。毛主席是很伟大的,不论过去和现在,我们都仰仗毛主席。”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在80岁生日这一天,写下了一首诗《八十书怀》,里面有这么一句:“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表达了八十老帅对主席的崇敬之情一如当年,终生不改,实在令人感叹!
在1979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还亲自敲定了古月作为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果断不负重任,在电影《西安事变》中首次扮演毛主席就好评如潮,证明了叶剑英独到的眼光。
但叶剑英却对古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联为了培养饰演列宁的特型演员,专门给他创造了一个模拟当年列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向他提供了一切有关列宁的资料。他享受着种种惊人的特权,这一切就在于使党员抛弃原来的自我,从气质、心理以及生活习惯上都最大限度地与所饰演的角色融为一体,以达到艺术什么创作的最佳境地。”
在叶剑英的启发和鼓励下,古月更加投入地钻研演技,他饰演的毛主席越来越神似,他一生成功地扮演了84次毛主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影像资料。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去世,享年89岁。中共中央的悼词这么评价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这可以说是对他最准确的评价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