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界有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赛道,外国品牌入华时,都以高端品牌的形象示人,先声夺人,高举高打,赚得最丰厚的利润。
逼得同赛道的国产品牌只能从低端做起,慢慢向中端靠近,却始终攻不下高端市场。
诸如手机赛道,高端被iPhone垄断,小米、华为、OPPO的主市场在中低端;
家电赛道,高端被西门子、索尼、三星等垄断,海尔、美的、格力在卷中端;汽车赛道更惨,不但高端被国外品牌控制,国产品牌连中端都难以站稳脚跟。
如今这一现象,正在咖啡赛道重演。主角是牢牢占据高端的星巴克,以及在中低端市场互撕的瑞幸和蜜雪冰城。
(一)缺乏高端基因的蜜雪冰城
如果能做高端,没有品牌想挣中低端的辛苦钱,这点蜜雪冰城的加盟商感触最深。
表面上看近两年来,蜜雪冰城风光无限,很多门店排起了长队,制作茶饮的小哥忙个不停,遇到高峰期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这么好的生意,却赚不到钱。在低毛利+低客单价的模式下,房租高的门店背负着巨大压力,每天做400单刚刚保本,按一天营业10小时算,平均每小时要出40杯以上才能赚钱。
有些每天营业12小时的加盟商,全月无休,纯利仅20000元出头,挣得真是辛苦钱。
蜜雪冰城想过做高端生意,先后两次尝试,全部失败。
第一次在2009年,还没走出郑州的蜜雪冰城在张红甫的带领下,开始以美国冰淇淋品牌DQ为榜样布局高端市场,创立了My share。
张红甫没少花心思,在门店装修上,一改“土红”色调,选用了大气的白色;张本人亲自跑到DQ卧底,学习美国人的管理经验。
My share的客单价直冲20元,门店挣扎了两年半,生意始终没有起色。倒闭前,会计算了一笔账:抛去所有成本,蜜雪的第一家高端店仅赚了6000元,平均每月净利200元。
第二次在2018年。张红甫眼瞅着国产品牌喜茶和奈雪在高端奶茶市场站稳了脚跟,又心痒痒做起了高端梦,偷偷搞了个“M+”的品牌,把原本卖8块钱的奶茶,涨价一倍,卖到16元。
M+门店的装修非常考究,对标喜茶,简约不失大气,处处透出小资文艺的气息。
结果,哥哥张红超看不下去了,批评弟弟说:“你做高端我不反对,但M+卖那么贵,用的原材料却和蜜雪一样,这不是骗人吗?”M+胎死腹中。
蜜雪冰城已被打上了“低价”的标签,这是它最大的竞争力,又限制了它未来的想象力。作为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4块钱/杯的柠檬水显然满足不了投资人的期待。
既然向上的路走不通,蜜雪选择拓展横向之路——义无反顾冲向了火热的咖啡市场,开始主推低端咖啡品牌“幸运咖”。
(二)从高端摔下来的瑞幸
11月,瑞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5%,净利润超5亿元。在各行各业遭遇经营寒潮之际,瑞幸逆势增长,走出了财务造假的阴霾,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瑞幸能复活,靠的是一个“卷”字。一杯口感不输星巴克的咖啡,在瑞幸的价格仅有星巴克的一半。瑞幸用低价把星巴克的营收“卷”低了20%。
如今的瑞幸似乎已经放弃了高端梦,开放了加盟,舍弃了装修,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发起了对星巴克的围攻。
比如在门店装修上,走高端路线的星巴克强调“第三空间”的概念。前任CEO舒尔茨表示:星巴克向消费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还有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一个无拘无束、环境舒适、抛开烦恼的地方。
为此,星巴克对门店的装修极为挑剔,每两年一次的升级改造必不可少,背负了沉重的成本支出。
走中端路线的瑞幸舍弃了门店装修。财务造假之前,瑞幸处处对标星巴克,门店装修宽敞明亮,建材考究。
如今很多瑞幸门店,仅有一个吧台大小,没有座椅,消费者买完即走,大大降低了开店成本和加盟门槛。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如“群狼”一般见缝插针,覆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同时,瑞幸总部极其重视爆款的开发。以今年的“生椰拿铁”为例,一个单品爆款可以占到整店销售的60%。
口口相传的好口感,让原本不愿尝试瑞幸的人,在社交属性和朋友的安利下,成了瑞幸的新粉丝。
据悉,瑞幸内部有好几个新品团队,他们负责每季新品的研发。上市之前,所有新品会拿到评测会上定级,不同级别的新品会匹配不同级别的推广力度。
“生椰拿铁”在内部评测时,拿到了公司史上第一个S+。开发该新品的团队将根据销量拿到丰厚的奖金。
不玩资本游戏后,瑞幸终于学会为消费者做咖啡了。
(三)蜜雪与瑞幸,究竟谁“卷”谁?
蜜雪冰城旗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已在三四线城市,“猥琐”发育了5年。
2019年时门店不足百家,在看到咖啡赛道巨大红利后,蜜雪冰城倾注了大量资源给幸运咖,2022年8月,门店数量已突破1700家。
幸运咖的价格比瑞幸更“卷”,全场咖啡7-13元,瑞幸是15元-25元,星巴克均价39元。三个品牌层次分明地呈现出低、中、高,三个档次。
据瑞幸内部员工透露:短期来看,瑞幸的对手不是星巴克,而是蜜雪冰城。
瑞幸很担心幸运咖复制蜜雪冰城的打法——先从县镇市场做起,慢慢向上渗透三四线城市,最后打进一二线市场,构成对瑞幸的包围。
瑞幸发起了反包围,主动进攻幸运咖的主场三四线城市,两个品牌在此卷得不亦乐乎,幸运咖开了1000家门店,瑞幸开了1800家。
《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三线城市的咖啡门店数量增速排名第一,接近19%。从外卖数据上看,三四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增速迅猛。
反倒是星巴克,对下沉市场毫无反应,对两个中国品牌的内卷作壁上观,安心巩固自己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地位。
星巴克的冷漠源于低线城市对咖啡的需求尚处于培育阶段。
数据显示,中国一线城市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已过300杯,而低线城市年人均仅7杯。星巴克不能加盟,开店成本又高,显然对人均7杯的市场提不起兴趣。
而中国品牌已经养成了“烧钱”培育市场的思维,打车有滴滴、电商有拼多多、外卖有美团、单车有摩拜......他们无不是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用钱强行“烧”出了一个市场,可这些品牌到现在了,有几个是盈利的呢?一个没有。
如今,这一幕又发生在咖啡赛道上,但愿蜜雪冰城和瑞幸不要打个两败俱伤,把市场白白让给星巴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