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核子华曦多次被罚,核酸检测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正观快评:核子华曦多次被罚,核酸检测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00:00
03:58

近日,因为“阴性群众被当阳性待转运”一事,核子华曦实验室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核子华曦相关实验室超30家,分布在深圳、长沙、武汉、北京等多地。核子华曦相关实验室背后的股东公司为“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大股东为张核子。

此次兰州华曦出事后,兰州市卫健委通报称,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兰州华曦予以严肃处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核子华曦相关实验室第一次因为核酸检测违规操作被罚。

2021年1月,承担河北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的济南华曦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向隆尧县卫健部门谎报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果后续发现有阳性样本,被济南市卫健委暂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业务。此外,长沙、深圳等地也都曾因核酸检测业务不规范对核子华曦相关实验室予以处罚。

尽管屡次被罚,却并不妨碍核子基因继续扩大核酸检测生意。据媒体报道,2022年至今,核子基因相继开设了14家医学检验实验室,10月更是一口气开了8家。曾“谎报核酸结果”的济南华曦,又四度中标山东大学的核酸检测项目,这或许从侧面解释了其规模持续扩张的底气所在。

新冠疫情以来,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各地及时发现阳性感染者,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核酸检测结果是否真实有效,不仅关乎公民个人的健康,也事关国家的防疫大局。检测操作不规范,甚至谎报结果刻意造假,其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

第三方机构在公立医疗机构检测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承担起核酸检测任务,为疫情防控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防疫的公共属性决定了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能“利”字当头,相关企业在追求规模的同时,更应该将保证核酸检测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说检测机构纯粹抱着利益最大化的念头而扩张,却对检测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于弄虚作假,那更是击穿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不管是此次兰州对于兰州华曦的处理还是此前各地对核酸检测机构的处罚,都是给第三方机构敲响了警钟——相关机构必须用严谨规范的检测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如果弄虚作假,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必然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至于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加大惩处力度,对那些重扩张轻质量的检测机构甚至于幕后的利益集团形成震慑,恐怕也值得主管部门深思。

更为关键的是,各地在选择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时,既要严把入门关,严格审查相关企业的专业检测能力和信誉,更要强化监管能力,对其日常检测工作持续监督,确保各个环节和流程都能规范可信。在事后惩罚的同时,当地政府更应该思考的是屡次被罚的检测机构为何能再度中标?自己又是否对新成立的检测机构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做好了层层把关?

核酸检测事关抗疫成败,关乎全国民众的健康,容不得一丝的侥幸和大意,更容不得有人或机构将防疫视为赚钱的生意。任何人为因素的糊弄和造假,都必须零容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