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亡灵守护者”,古楚人的“幽冥”之主!

远古“亡灵守护者”,古楚人的“幽冥”之主!

00:00
14:40

头上的利角,虎形的脑袋,地下幽冥之地的守护者,楚人的古老神话……这些雷同的元素,让我们不得不将土伯,与前面提到的长台关镇墓兽联系起来。镇墓兽在墓中的地位非常高,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它的形象也与土伯非常接近,吐出的长舌更加增添了镇墓兽的恐怖感,后来白无常吐出的长舌大概率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镇墓兽口中衔蛇,正好是它神身份的佐证。在《山海经》中常常有操蛇、践蛇、衔蛇的记录,这都是在描述神的时候才会出现,比如北海海神禺强等等。

镇墓兽既然是墓穴中的神,自然是墓主人希望得到它的庇佑,以求得在地下世界中的安宁,而这又恰恰就是楚人神话中土伯的职责所在。大脸怪个人认为,所谓镇墓兽其实就是土伯的具象化,它的形象在不同时间段和地域都有区别,但是主要的特征比如利角、虎首,都被高度一致地保留了下来。

我们开头提到辛追的前三层棺椁,其实是表达了墓主人死后归天的愿望:最外层是没有任何装饰的黑漆素棺,它代表的是辛追离开人间的最初状态。

第二层黑底彩绘棺,黑色底漆是长夜、地下和幽冥界的代表色。没错,它描绘的就是那个黑暗的地下幽冥世界—幽都。黑地彩绘棺上所描绘的111个图像中,除了怪神之外还有游魂、鸟兽等十余种形象,这些应该都是已经逝去的亡魂。

穿梭在其中数量最多的怪神,头上长着利角,它不知疲倦地追逐着幽冥世界中的各种游魂,有人也有鸟兽。

这个怪神其实就是土伯,棺椁上的五十七幅不同的场景,是对它不同状态的表现。土伯是庇佑墓主人的护送者,它的职责是将墓主人安全地送达另一层世界。

第三层朱底彩绘棺颜色鲜艳,大面积的红色代表着生命、希望,上面所描绘的山就是传说中的昆仑神山,那里是众神在人间的下都。

墓主人到达这里,则预示着完成了死后的升华,已初步到达升天不死的境界。

这几层棺椁通过色彩、纹饰与空间的转换,一路将墓主的灵魂从幽冥地下护送至昆仑神界。

楚式镇墓兽,是先秦时期楚文化独有的内容,它来自于古楚光怪陆离、充满想象力的远古神话,是古楚人心中的亡魂守护者。

这种只存在于古楚地域的墓葬文化,以现在已经发现的文物证据来看,持续的时间至少长达四百余年。

秦统一华夏之后不久,又被楚人刘邦推翻并建立了大汉王朝,古楚人的镇墓兽文化于是得以延续,这才有了西汉初期马王堆黑底彩绘棺上的土伯形象。

汉朝以后的魏晋至隋唐时期,是镇墓兽文化最后的高潮期。各种形态各异,面目狰狞的镇墓兽层出不穷。

它们大都是蹲坐状的兽形,姿态挺拔威猛,头部的造像多种多样,有的是明显的虎头,有的则是抽象化的狰狞怪兽,还有一些是人脸的形象。

但是几乎没有例外的是,在它们的头部或者在背部,都有着尖利的长角,个别镇墓兽造像头顶的角异常地巨大,格外引人注目。

无需赘言,这很明显是古楚神话中幽冥之主土伯的形象特征。后世有一种传说,镇墓兽头上的利角具有特殊的神力,只要被利角刺触的游魂,将会彻底消散永远不会得到重生。

唐朝时期的镇墓兽堪称是最后的绝唱,不论是形态造型还是细节体现,都达到了一个顶峰。有些镇墓兽,高度还原了《招魂》中的描述:土伯其身若牛些,将镇墓兽的脚刻画成牛蹄的形状,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镇墓兽就是土伯的一个有力佐证。

唐以后镇墓兽文化逐步衰落,唐宋之间的五代时期,楚国镇墓兽就基本消失了,远古的亡灵守护者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被掩埋到了历史的尘埃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沉迷的愛

    you'dou

    杂家小爷 回复 @沉迷的愛:

  • 听友282625045

    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