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心,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编辑/陈诗懿 受访嘉宾/林怡
认识林怡老师,还是因为当初她为《亲子》(0~3岁育儿宝典)开设的“林怡教你爱孩子”专栏。生动活泼的语言,娓娓道来的讲述,让人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林老师的睿智与娴静。喜欢看书、听音乐、旅游,喜欢种花,喜欢自然,喜欢宁静安详的家庭氛围……生活中的林老师有着一般小女人的共性。然而,一谈起育儿,林老师一改文静的性格,立刻变得侃侃而谈,全身闪耀出璀璨的光芒。而这份光芒,来源于她对早教事业的热爱,来源于她对孩子的爱。
事业,人生的宝贵财富
林老师在从事育儿工作之前,可能很多读者都没想到,她曾经在研究所从事了十年核辐射防护相关的工作。这样与育儿南辕北辙的事业,是什么机缘让林老师投身于教育事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像所有的母亲在有了孩子之后会不自觉地阅读大量有关教养孩子的书籍,林老师也是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她对早期教育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有心得和收获。这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喜爱,使林老师对这个领域非常向往,后来也正好有机会从事育儿类杂志编辑的工作。这也是她正式转行,踏上育儿工作道理的契机。
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想象林老师有勇气做出这样重大的选择,但这对于林老师来说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丝毫没有跨越“鸿沟”的感觉。虽然林老师最初也觉得可惜,因为两份事业跨度之大,感觉自己浪费了以前十年的时光和工作经验,但随着她对早教的深入了解,她发现“理科生”这个身份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任何一个领域在某个高度都是相通的,这种跨领域的结合可以让她跳出教条主义的藩篱,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因此,对林老师来说,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胎教,成为父母的第一课
胎教,是所有准爸爸妈妈们的第一课。说起胎教,林老师自认为自己没有严格按照某个教程来进行胎教,她觉得胎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随机的游戏。在出现胎动前,林老师更多的是关注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使自己的内心保持愉快。出现胎动后,林老师开始跟胎宝宝玩耍,用手指尖轻轻地触碰他,来引发他更多的活动。通过这一连串的互动,林老师发现胎宝宝很享受这个游戏。更神奇的是,胎宝宝甚至可以敏感地察觉,跟他互动的是妈妈,还是其他人。如果是妈妈,他的反应会比较热烈。如果是其他人,他就会很警惕,悄无声息地“躲起来”。
林老师温馨贴士
其实,父母不必刻意去进行胎教,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喜欢的图书,欣赏令人愉悦的美术作品,与好友聊天,一起游览美景,去大自然发现各种奇妙的事物……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都是胎教的内容。只要能让孕妈妈有美好的体验,都是对胎儿的发育有益的。
入心,终将“会爱”孩子
虽然每一位父母不惜以生命来爱孩子,但很多时候,父母并不“会爱”孩子,不是爱不得法,就是爱得自以为是。结果孩子受伤,家人也跟着烦恼,甚至渐生嫌隙,引发严重冲突。那么,怎样才叫“会”呢?在林老师看来,爱得充满智慧,那便是“会”。
例如,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林老师则不这么认为。相反,越小的孩子,对情绪的感受力越强,越大的孩子,越容易被表象所蒙蔽。不少爸爸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耐着性子给宝宝讲半天道理,他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挑战自己的极限,非要等到爸爸妈妈失去耐性,大光其火,他才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动真格的,变得老实起来。这样的因果关系很容易给成人一个假象,以为爆发情绪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越来越依赖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对此,林老师的经验是,如果父母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无视父母“耐着性子”的沟通,“故意”挑战父母的极限,问题恰恰就出在“耐着性子”上。当父母“耐着性子”时,脸上总隐藏着急躁、焦虑、不耐烦甚至愤怒等情绪。孩子往往会忽略父母“耐着性子”的好脸,却感受到成人内在的情绪,变得恐慌、焦虑、委屈,甚至愤怒,从而失去安全感。想要让孩子重获安全感,就需要父母真正用心去爱孩子。
既然小婴儿可以敏锐地察觉成人的情绪,那么,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消解负面情绪,就可以提供更多正面能量喂养孩子内心,给他更多美好的回忆,一个快乐的童年。当然,父母不是神,难免会有烦躁的时候,不妨通过一些静心活动来协助自己摆脱这些影响,更积极地生活。
林老师温馨贴士
父母不妨试试以下做法:微闭双眼,视线集中在鼻尖,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坚持5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一两分钟也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如果这时脑袋里有什么想法,请不作评价,随它去,再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
更多内容请关注亲子杂志微信公众号:qinzizzs
《亲子》淘宝店铺:https://shop108423898.taobao.com
《亲子》微店:https://weidian.com/?userid=984844874&infoType=1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