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心石】定位四方的立竿测影点

1-7【天心石】定位四方的立竿测影点

00:00
11:29

        好,上期我们从远古天文的角度解释了一下圜丘隐藏的,东亚新石器时代晚段的早期宇宙模型;知道了圜丘所呈现的三层同心圆,是代表了太阳在二分二至时,所运行的三条不同的轨道,即最北的夏至、中间的春秋分和最南的冬至三条黄道,也就是《周髀》中论述的内衡、中衡和外衡;了解了天坛坛墙的长宽比例对应地球两极与赤道直径比例的关系,所以,首先你知道了天坛的规划是包含了深刻的科学内涵的。


        那么今天,我再带你了解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圜丘的中心,有颗天心石,你知道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天坛公园管理方在圜丘中竖了一块牌,对天心石提供了一个“官方解释”,是这样的: 说文献中记载,圜丘台“天心石”有这些功能,在天心石上轻声说话,回声仿佛从天心、地心、四面八方传来,故史称“亿兆景从石”。


         就是说祭天时,天心石上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外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征昊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所以,天心石之外,用切割成扇形的大理石向外铺设,共有九个环,每环的扇形石数目都是“九”的倍数,象征“九重天”。


         这个解释对不对呢?在回答之前,我们得先认识一个重要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天心”?


         “天心”,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天中”,对应“地心”,也称为“地中”,两者统称为“天地之中”。


         这个概念在前几集节目中,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你听说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吗?


         这就是我要重点给你介绍的,河南登封嵩山脚下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郭守敬观星台、 嵩岳寺塔、中岳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等8处11项历史建筑。这是代表了中原地区,跨越汉、魏、 唐、宋、元、明、清上下2000年的古代礼制建筑群。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考察和评选,授予这个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你肯定知道,我们中国各地有很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你知道,196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1~3号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哪里吗?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文物如此重要呢?


         我告诉你,这3个冠绝世界,为中国古代现存文物之首的文物就坐落在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太室山、少室山脚下的“中岳汉三阙”。它们是东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雕刻的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三阙主要就是记载着大禹的事迹。

         这2000多年前的大理石汉阙,是2000多年后大理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身和模板,文化底蕴深厚,国际声誉响亮,有机会我再详细介绍。


         好了,接着回来,究竟什么是“天心”呢?天心,地心,“天地之中”这些名词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人类文明摇篮中最早的观天者,也就是远古东方的巫师、西方的祭司们,就已经开始了探索宇宙,认知天文的过程,并且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立竿测影”。


         简单来说,就是选择一块平整的场地,观测日出日落过程中日影长短变化,用来干什么呢?用来确定方位!先东西,后南北,就形成了四方概念。那立竿测影之处,自然成为了中心点,也就是五方概念东西南北中的“中”的科学起源,也是商族创造甲骨文“中”字的思想源泉。


         立竿测影之处,便是地心、地中,对应的北天极,便是天心、天中,上下统称为“天地之中”。这就是为何周公测影所在的洛阳地区被称为“天地之中”的原因。


          “天心”、“地心”,“天中”、“地中”, 以及“天地之中”这些天文学概念,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东亚远古天文体系和宇宙观中的核心名词。


         相应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都记载在《周髀》中。 所以说,这是一套东亚早期观天者发明的天文学、宇宙学名词。


         这并不是孤立的,西亚、中美洲早期观天者也有相同的名词。


         以发达的玛雅天文学为例,玛雅人认为,北天极是天心,下面对应的地心,是一个“神圣的洞穴” ,这个“洞穴”,既是宇宙生命源泉流向大地,也是大地精华送往天庭的通道,是连接两个世界所有生命的营养脐带,故玛雅人也称之为天脐,肚脐的脐,就是天地的肚脐的意思。


         其他早期文明中心的观天者们,在开始大规模营造大型的高台祭坛、高台神庙等礼制建筑时,其设计和营建方法,都是按照和“立竿测影”相同的程序进行的。


         亚述学、埃及学和玛雅学领域的学者认为,苏美尔、古巴比伦神庙和玛雅祭坛象征着美索不达米亚宇宙观和中美洲宇宙观中的“宇宙中心”(cosmiccenter)、“宇宙之轴” (cosmic axis)、“世界之轴”(axis mundi),其本义就是我们的“天心”、“地心”和“天地之中”。


         我们的《晋书•天文志》、《吕氏春秋》都有描述“天地之中”这个地方的特征为:“日中无影,呼而无响”,意思是说,这里的地面在夏至正午时测量杆下无投影,这里的上空是宇宙中最空虚的北天极。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天心石的天文学涵义,从原理上说,这应该是天坛的设计者在定位天坛建筑群时进行测量,也就是立竿测影时的原点,用地心对应天心,确定了天坛整体建筑群的中心点。


         那么回过头,我们再来看“圜丘”的本义。从上面的解读可见,“圜丘”是所有人类文明摇篮最早形成的世界模型的核心,它象征立竿测影的场所,观象授时的中心,即远古的观星台、观象台,以及后来的祭坛、神庙之类建筑,它们一律都位于古代文献描述的“天地之中”,这是一个由远古天文学、地理学理论转化为古代政治学、宗教学理念的概念。


         好,总结一下, 圜丘中心的天心石,象征着古老的观星台上用立竿测影确定东西南北四方的立竿点,寓意是地心对应天心。这是所有人类文明摇篮最早形成的宇宙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个理念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时期,甚至更加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影响至今,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古老的底层科学思想。


         好,我是吕宇斐,欢迎在我的节目下方留言,把你看到的,象征着天心、地心、以及天地之中的类似建筑告诉我,我们一起探索远古先民的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法内狂徒饮三碗

    庄子的逍遥游是太阳的南北游,是《周髀算经》“日中立杆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的天道。 天道是太阳回归运动的道,也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 《逍遥游》包含着深刻的古天文学知识,鹏是白天的太阳,晚上地平线之下的太阳就像潜入沧溟之海一样,为鲲。 鲲鹏一体,太阳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需要6个月。

  • 长丰格格

    学校里能开这课多好

    大声工场 回复 @长丰格格: 吕老师在北大和中国美院有研究生的课

  • 方物格格

    听完了,求更新啊

  • 悦影儿

    老师,这课有讲义吗?有讲义的话会听得更明白

    大声工场 回复 @悦影儿: 节目下方的简介里面有文稿和配图

  • 云卷云舒清风明月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