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记者的十多年里,袁凌写过多篇特稿和调查报道,但写的最多的,是大量像青苔一样绵延在社会下层和各个边缘行业的人——尘肺病矿工,湘西留守儿童,北京五环外的大杂院,云南雷区里的农民。在袁凌的笔下,这些褶皱层里的人不是时代的纪念碑,也算不上无名英雄,但他们在仅有的立足之地上承担了自己的生存,那份生活的质地和纹理,“比显眼舞台上的布景更切实”。
“除了变成他们生活的自己人,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使用矫揉造作的语言,不要忙于发泄情感和发议论。虽然说议论看起来很重要,但是比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不重要。”
我的99次死亡。当时看的时候非常沉痛,作者是有悲悯心的。推荐大家看看。只是作为演讲者,他的声音不够好。有些评论太轻浮。
沉重到不得喘息……
为什么要请这样的人来演讲?听到最后几个故事,骗人家女孩说要活命就要说出那些男人,为了所谓的博眼球欺骗一个最底层最无助的女人,你懂得尊重别人吗?别人要死了,你还要别人出卖自己仅有的自尊。骂你都觉得脏了自己。
思想快乐的仙子 回复 @盛开_9a: 这算是要博眼球吗。。 这在为弱者发声, 即便这样的声音真的没人在意, 但这声音就不值得被发出来吗
这位老师的故事真是充满了真实,充满了作为记者的无奈。
声音是和语音语调有关的,天生的,非专业人员不会刻意去练!
兄弟,听到你所有的善良和充满道义的温暖。坚持住!哥们儿。
完全是猎奇的心态 而不是悲悯的心态 一个三流八卦记者
1580213ianu 回复 @盛开_9a: 你是几流?
内容有深度。
谢谢。
没有感情,却说的那么好!承担自己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