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子产坏晋馆垣》:维权要理直气壮(上)

【说话之道】《子产坏晋馆垣》:维权要理直气壮(上)

00:00
15:44

第四十二课

《子产坏晋馆垣》:维权要理直气壮(上篇)

篇目简介

本文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朝聘,晋国对郑国态度轻慢,宾馆简陋狭窄,使郑国带去纳贡的礼物无法安置。子产断然命人拆毁宾馆的墙垣,使车马得以进馆。当晋平公派士文伯来责问子产时,子产凭自己的机敏和辩才为郑国争得了尊严,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篇目原文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完整讲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今天我们要来讲的这篇叫作《子产坏晋馆垣》。标题里边的“子产”是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夫,而且在当时颇有贤名。

当时各国当中有三个很厉害的人,郑国的是子产,齐国的是晏婴,还有一位是晋国的叔向。子产这个人,据说孔子都非常崇拜他。

当然也有人说,孔子身体的肩膀这个部分,长得很像子产,所以子产其实是在当时颇有贤名的一个人。那他作为郑国的大夫,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是他去给别人拆墙,这个事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他拆的是谁的墙呢?拆的是晋国人的墙。所以标题里面的“坏晋馆垣”的这个“垣”,简单来讲就是“墙”的意思。

那么这是哪儿的墙呢?这个“馆”其实就是“客馆”。也就是说,各国使臣来到晋国的时候,他们所住的这个客馆,这个墙被子产给拆了。

那么我们刚刚讲到,子产作为一个郑国大夫,他敢跑到晋国去,拆晋国使馆的墙,是不是会让我们觉得郑国太嚣张了?好像说晋国这么好欺负吗?

但其实在这个故事里面,郑国是很弱小的,而晋国才是当时名义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就是说是诸侯之间的盟主。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子产拆墙敢拆到盟主的头上去?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我们先来看这个故事的第一句,它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这里面的“相郑伯”就是辅佐着郑伯,这个郑伯就是当时郑国的国君——郑简公。就是说子产作为郑国重要的大夫,他来帮助、辅佐着郑简公,来拜见晋国人。

那这里边大家通过这句话能不能推断出,郑国跟晋国哪个更强大一些?当然是晋国,因为很明显郑国连君王带大臣一起亲自来到了晋国,那他们来晋国干什么呢?在这儿我们还看不出来,但是到后面你逐渐地就会知道。

那他们来到晋国之后,按理说另外一个国家的诸侯亲自到来,晋国人应该是以礼相待的,但是接着写,晋侯连见他们都没有见,为什么呢?文章里说:“以我丧故”,这里面的“我”,我们知道这个文章出自《左传》。

《左传》当中所有“我国”指的都是鲁国,也就是说:“晋侯为什么不见郑国人,原因是鲁国有丧事。”那鲁国是有什么丧事呢?这篇文章出自《左传》的襄公三十一年,也就是说里边讲到,在这一个月鲁襄公病死了。

那这里面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鲁襄公病死了,跟晋国的国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晋国国君因为鲁襄公病死了,就在自己的国家里拒绝接见郑国的国君,大家不觉得这个关系很绕吗?但其实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说,晋国的国君向郑国人说:“我不见你,为什么不见你呢?”因为现在我们有丧事,这个丧事是鲁国国君去世了,但是鲁国国君跟晋国国君,当然他们是同宗,大家都是周天子的王室,后来分出来的分支也就是都是姬姓国,所以他以这个理由拒绝了见郑国人。

但是大家知道,这个理由其实是非常牵强的。也就是说,这仅仅是一个借口。那他这个:“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其实是表现出了晋国人的这种,蛮横的、强势的姿态,就是很嚣张,他觉得:“我是盟主,你来了,我懒得见你。”

那接着,作为觐见的这一方,郑国的大夫子产就做了一个动作,叫作:“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子产就派人把晋国给郑国住的这个地方的院墙给拆了,拆了之后,把自己的车马全部直接开进去。

那这里边我们也知道,它其实告诉你为什么要毁墙?毁掉这个墙是为了让郑国带来的车马能够进得去,这也说明这个郑国的使馆非常小、非常窄。

大家就可以想象晋国人对待郑国人的傲慢态度:

第一,人家连君王带大臣一起来了,你不见,而且你不见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另一个国家的,国君刚死,你没心情。

因为在那个时候,如果要真正宴见诸侯的话,是肯定要摆宴会的,是肯定要奏乐的。那他就以这个说:“我现在没有这个心情,我们的同宗里边有一个国君刚刚去世,我现在吉跟凶不能同时做,所以不能见你。”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让他们住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客馆里,那这件事情就使得子产非常愤怒。子产就派人直接把客馆的墙给拆了。

但是大家知道这个动作,晋国人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而且晋国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远远超出郑国的实力,所以接下来你去拆了别人的墙,人家来问责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我们接着来看。

果然,晋国就派了一个人来责难郑国人,这个人叫“士文伯”,他的名叫“匄”,叫“士匄”。

这个士文伯是晋国的一个几朝老臣,年纪已经很大了,在晋国的地位也非常高,“士文伯让之”,这里的“让”就是“责备”的意思,就是他过来问罪了的意思。

但是我们读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章,你会发现中国人真的是说话有礼有节,哪怕是出来问罪的人,都讲得如此客气。

你看这段话,他实际是来兴师问罪的,但是讲得有多客气呢?他讲了几句话:

第一句话叫作:“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给你们修这些客馆呢?因为我们国家管理得不太好。”

“政刑不修”,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法度,我们国家的政治,做得不是特别好,所以‘寇盗充斥’,有强盗、有小偷,到处都是。我们特别不知道该怎么对待那些从其他国家来的人。为了更好地对待大家,为了让大家来到我们国家后能保护你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所以我们就派人专门给你们修筑了客馆。”

“高其闬闳”,这个“闬闳”就是大门的意思,“把你们的大门筑得高高的,把你们的墙垒得厚厚的。”“以无忧客使”,“使得你们能够在我们国家住得安心。”

你看,他来问责的时候,他没有先讲说:“你凭什么拆我们家墙?”没有讲这个。他讲的是什么呢?他讲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给你们修这个院子呢?修院子是为了让各个国家的人来到这里安居无忧,因为说不准你在这儿万一被谁抢了、被谁偷了,这个结果都不好。”

讲完这个之后,他就开始问责了。他说:“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这话其实说得也非常客气,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现在把我们,使馆的这个墙给搞坏了。你搞坏了之后,也许你自己觉得不要紧,我有随从、我有保安、我不怕偷,我不怕抢。”这个叫作“虽从者能戒”,“即便你的随从能够给你做保卫”,“其若异客何”,“你让其他国家的人来了之后怎么办?”

所以这是士文伯责备他的第一个点。这个理由叫什么呢?绝对不是说:“你凭什么拆我们家墙?”他不是这么问的。而是说:“如果你把我们家的墙拆完了,拆了之后,以后其他国家的人来了这儿,怎么办?人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了。”

所以你看,我们中国人在责备别人的时候,也要讲究四个字,叫:“有理有据”,就是说别人做得不对,你不能说我心里不爽,所以你做得不对,或者你驳了我的颜面,所以你做得不对,不是这样的。

而是说你这么做,有什么实际的、客观的后果,你会影响到其他人,所以我说你做得不对。这是士文伯讲他做得不对的第一条。

第二条叫什么呢?第二条这句话,他就说得有点不客气了。他说:“以敝邑之为盟主”,意思就是:“我们这个小国家,毕竟还是现在的盟主。”

“缮完葺墙,以待宾客”,“那我们作为盟主,把这个院修好,把这个墙垒高,用来招待大家。”“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你把我们作为盟主修的东西都给毁了,你让别人以后还怎么听我们的?”

他的意思就是:“你现在干的这个事,触犯了我盟主的尊严,撼动了我盟主的地位,我要不收拾一下你,以后我就不用当这个大哥了。”所以他最后一句话讲:“寡君使匄请命”,说“我们君王让我来听听您是怎么想的”,这个“命”指的是您的命令,这是一个很客气的说法。就是说:“我们想听听,你到底是什么理由来拆我们的墙。”

所以他讲完这段之后,我们回过来想一下,这个士匄,他来责备郑国人,责备子产的时候,他的主要理由有两条:

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墙是用来防贼的,是用来保证你们这些异国他乡来的人安全的。你现在把我们的墙拆了,就算你自己不怕,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别人?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毕竟是盟主,我们盟主修的东西你都敢毁,你让我们以后还怎么办?

所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两顶“大帽子”,他扣上去是很厉害的。大家听到这里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你是子产,你怎么去应对?好像每一条都有千斤重,都很难回答。

但是子产就是子产,他绝对不是说,我来到这里很气愤,你们目中无人,然后我一怒之下跟李逵一样,抡起大斧,然后就把这个墙给砸了。不是的。他砸墙之前、拆墙之前,一定早就想好了。

但是面对着士文伯的这两条指责,子产怎么去回应?你又不能说,我继续说我那一堆我自己提前想好的事,你骂我的、你责备我的这些话我毫不回应,这也是不行的。所以接下来子产就直接针对着士文伯的这两条指责开始进行回应,我们看他怎么回应?

子产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这句话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国家特别弱小,地方也比较偏远,介于你们这些大国之间。你们整天让我们来上贡,然后也不会真正地给我们指定一个时间,所以我们就每天不得安宁,把我们全国的财力、物力都搜刮干净,都搜刮得差不多,就怕你们哪天不高兴,所以我们逮着个空就来给你们上贡。”这就是这段话的意思。

大家读完这个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来到晋国?他们是来进贡的,也就是说在当时郑国是很弱小的,晋国对它是有威胁的,而且强迫、索要很多的财物。

这句话表面上讲的是:“我们为什么来到了晋国?”实际上大家知道这句话反驳的是前面士文伯的哪句话呢?就是:“我对你们诸侯挺好的”,然后子产就说:“你真的对我们好吗?你真的对我们好的话,就不用这么搜刮我们了,我们现在就是因为被你们逼得没有办法,才不得不找到一个空就来上贡。那如果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你们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是不是很有可能我来的时候,恰巧你在忙?”

所以子产后面就讲说:“逢执事之不闲”,意思就是:“我们这次来,恰巧碰到您特别忙”,“而未得见”,“这导致我们也没有见到你们晋国的国君。”

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他说:“我没见到也就罢了,关键是你们把我们当空气,你们也没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能见着,那这个事情就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郑国人现在进退两难,你说我拿了一堆的东西来你们晋国,我是送还是不送呢?我如果要送,那不敢;我如果要不送,好像也不行?”为什么?

后面他就讲了:“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这个“输币”就是“进贡”;这个“币”就是指这些“财货”。

子产说:“我既不敢把这些财货进上去,也不敢把这些财货晾在外边。我为什么不敢进上去呢?因为我都没见到你们国君。”

“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他说:“如果我直接送上去,就直接变成你们晋国的东西了,我连个基本程序都没有走过。”

“非荐陈之,不敢输也”,意思就是:“没有通过真正的程序去见到你们的国君,我就把它放进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敢去送。”

那为什么我们(指郑国人)不敢露在外边呢?“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因为外边的天气一会儿干,一会儿潮的,我们拿了这么多东西,又不抗干、不抗潮,我就放在外边、露在外天,那就会有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东西可能会坏了。

那到时候你再让我们进贡的时候,我们给你们进一堆坏的东西,这不是加重我们的罪过吗?所以后面他说叫作:“以重敝邑之罪”

讲到这里,子产其实就已经在告诉士文伯,就是我为什么必须要把这个东西拿到我们的客馆里面去?因为第一,你让我直接送,我还没有见到你们的国君,这是不能送的;第二,你让我晾在这个院里边,肯定也是不行的,晾在院里边坏了怎么办?我们大老远地,好不容易把它拿过来。

所以讲到这里,子产其实已经在为后面拆墙做铺垫了,就是我为什么要拆你的墙?我拆你的墙是为了把这个东西放进去,但是我为什么现在不能晾在外边,也不能直接上?都是你们害的。你们又不见我们,又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见,那万一东西坏了怎么办?所以这是子产一开始做的一些铺垫。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01185562

    tu a j ru ju ju

  • 听友297388081

    邵老师讲的超级满意!,要是有初中课文讲解就更好啦!

  • 天空中的星辰3

    开心

  • 听友401185562

    tu tu tu

  • 听友401185562

    tu t j

  • 听友401185562

    她t

  • 听友401185562

    ju t

  • 听友401185562

    en

  • 听友401185562

    tu j

  • 听友401185562

    wu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