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得”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伟思语文奇遇之旅”,我是伟思老师。
2019年新课标I卷考了关于“劳动”的作文,而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讨热爱劳动这个主题了,而这一次,我们将探讨得更为深入,并再写一篇新的作文。
先来一个前情提要,介绍我们之前已经探讨过的内容。
通常我们会想到,劳动是工作、是奋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但我们比较难想到的是“家务劳动有什么意义”,所以在《069在学习做饭、断舍离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家务劳动的价值》,我们谈到了“家务劳动其实是在梳理我们和自然、和自我的关系”。
通常我们会认为,劳动之所以是幸福的源泉,是因为劳动带来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是在《080如何把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宁娜〉写进高考作文?》,我们谈到了劳动和幸福更直接的关系,“当劳动是相互的、分工合作的,当劳动与对对方的关切、惦念完美融合,虽然生活还是平淡的,但是,劳动会变得浪漫,关系也愈加深刻”。
而这一次,我们要直击要害,探讨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歧视体力劳动?我们如果歧视体力劳动,那还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吗?
-1-
揭下遮羞布
我们会在阅读中看到不少农民的形象,而这些农民往往是热爱劳动的,比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中的六安爷,在他垂垂老矣,并且明知看不到收成的时候,他依然想去耕作。这样的农民是真实存在的,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人。
而与此同时,对于劳动,农民有没有其它想法呢?《土地的黄昏》这本书告诉我们:有的。并且,动物竟然是认识农民对劳动的态度的一个切入点。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张柠的思路一起思考。
农民养的动物包括:鸡、鸭、猪、鱼、牛、马、狗、猫。假如我们要把这些动物按照它们与农民的关系分为三类,你会怎么分呢?
鸡、鸭、猪、鱼是一类,他们与农民的关系是最没有感情的“食物链关系”。而牛、马因为“超强的体力所提供的能量”,因为能够承包人的一部分工作,充当人的手脚,而成为了令人依赖的工作伙伴。狗与猫也能看门、捉老鼠,但同时,猫狗也可能什么都不干,充当养尊处优的宠物。
农民最喜欢、最亲近的是谁?
是狗和猫。
书中分析说:
可见,越是接近“自然”、“生产”、“体力”的,越遭到轻视;越是接近“人为”、“管理”、“智力”的,越得到重视。尽管农民一直在坚持一种崇尚“自然生产”和“劳动至上”的价值观,但在对待自己的“移动财产”(家禽家畜)的态度上,他们泄露了一个自身的秘密。这个秘密大概也是人性的秘密——脱离或者摆脱自然状态。这是一个隐藏在人类潜意识中的梦想。对此,农业文明一直在犹豫不决。
也就是说,农民从事着接近自然的劳动生产,却也想逃离这个状态。这种想法没有直接地被表露出来,而是在“与动物的关系”这个看上去完全不相关的细节上透露出来了。这本书分析的是农民,可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一直在找一个词,形容读到书中这段话的第一感受。现在我找到了,它就是“羞耻”。作者就像一个侦探,冲我们邪魅一笑:“你隐藏得很好,但还是露出了马脚。”当侦探仿佛漫不经心地说出“动物”这个我们忽视的细节,当我们惊讶于自己苦心经营却百密一疏,当我们眼看着这块遮羞布轰然揭下,只能目瞪口呆,一阵战栗,低头认罪:“是的,我歧视体力劳动。”
注意,我们说的歧视,并不是指露出鄙夷的表情等,而是指“如果有得选,我就不选这个”的选择倾向。
是啊,我们歧视体力劳动。我们在作文纸上大书特书自己对劳动的热爱,自己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视同仁,然而心中想的却是“得高分、考大学、进大企、做领导”……这就是2019年全国I卷高考“劳动”作文令我们难以下笔的原因——我们心口不一,良心不安。
怎么办,难以自洽了。可是,我很快就发现,我不必以脑力劳动者自居,承受“你怎能歧视体力劳动”的灵魂拷问了。因为我的双手在键盘这一亩三分地上来回开垦,我的双臂各贴了一张治疗腱鞘炎的狗皮膏药;因为我在漫长的时间里,种下一颗颗文字的种子,精心浇灌、施肥,不敢懈怠,期待它们长成书籍,好把它们卖出去,获得这一年的收成。我,就是一个农民。
写作等工作看似是脑力劳动,但对体力的折磨并不少,只是折磨的形式不同——久坐对心肺功能的损害、城市白领猝死的新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同时,谁说农民是纯然的体力劳动者呢,种地需要的知识可不少,只是我们五谷不分,所以一概不知,就以为不需要知识罢了。
说这些,只是在说我意识到自己不必以脑力劳动者自居,而并没有否认“我们歧视体力劳动”。甚至,当我们开始给自己增加“体力劳动者”的标签,并给原本认为是“体力劳动”的劳动贴上“脑力劳动”的标签,想以此来减轻歧视感,恰恰证明了我们歧视“体力劳动”啊。
唉。恐怕我们只能承认这一点了。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人性的秘密”,非要说出来,真的令人难堪。
此时,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现实的问题,那我该如何面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作文呢?别怕,我们继续思考。
-2-
歧视、热爱、尊重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承认歧视体力劳动(如果有得选,就不选以体力劳动为生),那么我们是否能同时热爱体力劳动、尊重体力劳动者呢?
其实是可以的。
《土地的黄昏》已经告诉我们了,人们歧视体力劳动,农民也不例外,可他们同时也热爱着土地和耕作。
此外,大家注意到了吗,当代人很流行兴趣爱好是什么?健身。农民无需健身,因为耕作就是体力劳动。而都市白领当初寒窗苦读可能就是为了不用靠体力劳动来赚钱,而如今却在业余时间以体力劳动为乐。可是,家务这些属于分内之事的体力劳动,却要花钱外包给别人和机器人,而自己要额外再花一份钱去健身房运动。这是不是一种歧视体力劳动带来的执念——体力劳动绝对不能是我的分内之事,我的体力劳动必须不创造价值,不仅不创造价值,还得附带着消费,我要完全地剔除我从事体力劳动的必要性……
你看,这非常正常的现象背后是不是有着魔幻的拧巴?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体力劳动的歧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爱在掐架。此刻,我正坐在书桌前写作,以及抖腿——这不是一个文雅的习惯,我发现如果我缺乏运动,就会在久坐时抖腿。是的,我们的大脑歧视体力劳动,可身体却在对体力劳动发出无声的告白。
综上,我们歧视体力劳动(如果有得选,就不选以体力劳动为生),同时也能热爱体力劳动。那我们能否同时尊重体力劳动者呢?
也能。
《枪炮、病菌和钢铁》启发我们,即便我们认为世界各地的文明有先进落后之别,也不能说落后地区的人不如先进地区的人。因为环境的差异是文明发展进度不同的终极原因。同理,即便我们认为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也不能说体力劳动者不如脑力劳动者。因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深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说环境决定命运,而是说,命运不是百分百地掌握在个人手中,其中还有太多的客观的、偶然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人从事的劳动来判定这个人。
于是,我们可以觉得不同的劳动有高下之分,但同时也尊重从事不同劳动的人。甚至可以说,承认劳动的高下之分,我们才能细致地思考为何人们走向了不同的处境,才能发现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进而认识到不能以结局、身份来判定一个人,从而对他人产生无差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列文的可贵正在于,他虽然不会选择成为纯然的体力劳动者,但他热爱体力劳动,也尊重体力劳动者。如果问他,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是选择当地主还是当农民,他应该还是想当地主。无论他拿出何种理由论证选择的合理性,这都是一种对体力劳动的歧视。可是,他热爱劳动,也尊重农民,准确地说,是尊重农奴。农奴视他为主人,他却视农奴为平等的人,所以他会和大家一起劳动。
大家一开始会因为主人的在场而感到非常拘束,但是慢慢地,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并且,到了休息时,大家开始请“主人”喝自己的饮料和面包渣汤,他们知道“主人”不会嫌弃。列文不仅不嫌弃,还觉得“从来没有喝过像这种浮着绿叶、带点白铁盒子的铁锈味的温水这么可口的饮料”,觉得“这面包渣汤是这么甘美”,使自己“放弃了回家吃饭的念头”。
过去我们觉得没有歧视的热爱、没有歧视的尊重才是“对”的,所以总在否认内心的歧视。可现在我们发现,否认会导致缺乏反思,反而让我们被歧视控制,于是总想逃避包括家务在内的体力劳动。这就成了歧视、否认歧视、缺乏反思、更加歧视的恶性循环。
人有热爱体力劳动的一面,可如果内心深处压抑着对它的歧视,谁敢承认自己的热爱呢?所以,不如大方地承认歧视的存在,敞开心扉,热爱才会一起被释放出来。而歧视体力劳动和尊重体力劳动者并存,并不会让一个人失色,反而会让一个人更真实、更丰满、更值得敬佩。
是不是如释重负?原来我们的心里可以同时住着魔鬼和天使,“杀死魔鬼”的想法本身就是“魔鬼的想法”。
不过,我还是要泼一盆冷水。我们还是不能美化劳动,不能否认劳动痛苦的一面,尤其是体力劳动。
-3-
劳动之苦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列文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化身,列文是一个地主,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地主,他看见农民们劳动的美好,并且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幸福。
可是不容忽视的是,地主是可以自由选择劳动或不劳动的,书中劳动的美好幸福,是站在一个偶尔劳动的地主的视角看见的那一面。而从农民的视角来看,会是什么样呢?
《土地的黄昏》可以为我们补上这个视角。书中写到这样一个儿时的故事:
我有一位同学是城里人。他似乎不怎么留恋城市生活,而对种菜颇感兴趣,这让我吃惊。学校让我们每人负责一小块菜地,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开始,我那份活儿基本上被那位城里同学干了,他因此得到了表扬。我不喜欢到菜地里劳动。我们家有自己的菜地,每天放学之后,我就得去浇粪、松土、锄草。那位城里同学却很兴奋,没事就往学校菜地跑。当他见到一根两厘米的小黄瓜长出来的时候,激动得哇哇乱叫。可是,并不是长出了小黄瓜,就万事大吉,必须每天浇水,直到黄瓜成熟为止,否则它就会干死。没有多久,那位城里的同学就不干了,几条小黄瓜活活地渴死了、脱落了。所以,劳动一点也不好玩。它是一种体力上的折磨,更是一种责任。
说劳动是折磨和责任并不夸张。《安娜·卡列宁娜》中,列文干活时,农民在一旁开玩笑说:“主人的确为自己尽了力了!但是你看草还是没有割干净哩。这种样子,要是我们的话,是一定要挨骂的呀!”这是一句玩笑,更是真实的写照。列文作为地主,下地干活就已经值得自己表扬自己了,他干活粗糙,没人会责备他,可农民就不同了,他们要为结果负责。
我想,任何劳动都是这样,当它成为恒久的日常,并且我们要为结果负责,那它就会呈现出困苦的一面,成为一种折磨。我想,这种困苦和折磨,只有无法选择才能承受,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抵消。
劳动有千千万万种,希望我们有选择,也能选择所爱。
小结:
1、否认歧视会导致缺乏反思,反而让我们被歧视控制,进入歧视、否认歧视、缺乏反思、更加歧视的恶性循环。
2、大方地承认歧视的存在,敞开心扉,热爱才会一起被释放出来。而歧视体力劳动和尊重体力劳动者并存,反而会让一个人更真实、更丰满、更值得敬佩。
3、劳动都有困苦和折磨的一面,只有无法选择才能承受,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抵消。
下面插播一则广告:
《30例文细讲15主题》高考语文写作专栏课程正在更新中,如果你想收获如同这篇文章一样真诚而细致的思考,欢迎解锁课程!
在“翌得”首页,点击下方菜单栏的“方法”,就能看到这个专栏啦!
今天的留言分享话题是:你觉得今天的素材能否用在2019年新课标I卷的作文中呢?
2019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觉得今天的素材能否用在这篇作文中呢?
你可以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再用转发或充值获得的羽毛在右下角解锁我写的作文。
如果你觉得在考场上写这个观点很容易被改卷老师误解,那么我们当然可以不这样写,考场上选择稳健的策略当然是很好的。
但是我还是写了这篇作文,因为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如果要把五千字文章浓缩成八百字作文的话,我们可以怎么操作。
“伟思语文奇遇之旅”,愿语文的美,与你不期而遇。
我是伟思老师,解锁后的作文里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