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被市长气到痛哭: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梁思成被市长气到痛哭: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00:00
14:16

梁思成和林徽因

1953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为了保护北京永定门城楼不被拆毁,和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展开了激烈的“抗争”。

甚至放言怒斥:“你们一定会后悔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到时候再盖的就是假古董……”

这是梁思成夫妇,为中国古建筑的发出的一声“呐喊”,文物无声,全靠这些工作者去捍卫和守护。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提起这对民国知名夫妇,很多人的八卦因子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可只有真正走近这两位“先生”的人生,才会明白,他们的故事不只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更多的是一颗赤子心肠,为中国建筑界奔走了一生!

二十世纪2、30年代,中国建筑处于前所未有的“尴尬阶段”。

一边是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肤浅认知”,觉得中国不存在发源较早,且延续下来的建筑派系。

梁思成夫妇和考察团队

一边是国人的“自顾不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死存亡都成了问题,又有谁去关注中国建筑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国优秀的古建筑被摧毁、被盗窃……

说起来颇为讽刺和心酸,自1925年起,是一群日本学者赶赴中国,经过走访研究,写下了多部关于中国建筑史的文学著作。

日本学者甚至出言嘲讽,说中国根本不存在唐代及以前的木材建造物,即便是存在,中国的学者也没有能力进行科学的测绘工作。

此言一出,在国内学界惊起了惊涛骇浪,但凡是有骨气的中国人,都不能接受日本这种堂而皇之的“羞辱”和贬低。

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知识分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决然回国的。

早在1924年的时候,梁思成在父亲的安排下,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学。希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两个人的感情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林徽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留学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用自己的才华和真心,打动了林徽因。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起攻读建筑学,本来计划得很好,没想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收女学生。

无奈之下,林徽因只能改学美术系,但她学习建筑专业的热情并没有就此熄灭。

平日里,有梁思成给她“开小灶”,将学到的知识倾囊相授,林徽因还专门申请做了建筑系学生的助理教员,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随着学业的圆满结束,他们的感情也有了稳定的“栖所”。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举行了婚礼,这对才子佳人正式结为伉俪,也开始了他们执着一生的建筑事业!

在得知中国建筑的“尴尬处境”后,两个新婚的小夫妻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工作,投身到了国内的建筑教育当中。

梁思成和林徽因

万事开头难,那时候中国的建筑界堪称“一穷二白”,梁思成夫妇完全是从零做起,在“废墟”里,一步步“累建”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学专业。

他们先是在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系专业,吸引并培养了第一批本土的建筑系学子。

1932年,当日本学者发出“中国就没有唐代以前的木材建筑”的嚣张言论后,梁思成夫妇踏上了“寻唐之旅”,势必要证明中国的木材建筑早于日本。

梁思成的腿曾因车祸落下残疾,走路颇为费力,林徽因的肺病也反复发作,两人拖着病体,硬生生展开了为期五年的走访考察工作。

他们以北京为出发点,一路沿着华东地区深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田野工作。

林徽因

根据当时日本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建筑,是建造于1038年的山西大同华严寺伽教藏殿。可梁思成夫妇的第一站,就在独乐寺发现了木建筑,独乐寺建造与辽统和二年(984)年。

这一重大发现,一举击破了日本学界对中国最古建筑的论断!

梁思成夫妇振奋不已,在撰写的文章中,将独乐寺称之为“无上国宝”,它的存在,不仅狠狠打了日本学界“一耳光”,还为后续的考察工作,提供了信心!

1933年,梁思成无意听到了一首民谣:“沧州菩萨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他灵感大发,继而从应州塔和赵州桥开始了新一轮的考察工作。

梁思成夫妇带领团队,沿着河北、山西的山区一路考察,最后在河北正定,发现了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较完整的佛教寺院——隆兴寺。

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徽因开心的手舞足蹈,竟然穿着旗袍爬到了梁头架子上,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考察团队的收获,更是中国建筑界的重大收获!

不久之后,梁思成在山西大同发现了应县木塔,那是国内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

梁思成为了测量细节,每天爬上爬下,一根柱、一拱梁头……他花了足足六天的时间,测量了几千根梁架。

木塔高六十多米,当时安全设施简陋,且为了不破坏建筑本身,都是梁思成“赤手空拳”,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去的,最后,才有了一份详尽的手稿。

梁思成就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谁说中国没有勘测的能力?他徒手徒脚,照样能绘画出最完美的数据图。

1934年,梁思成团队抵达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因为交通不便,他们都是步行,情况好的时候,能搭乘小毛驴,两个出身富庶人家的“少爷小姐”,为了建筑事业,可算是吃尽了苦头……

梁思成和林徽因

除了考察工作,梁思成夫妇还兼任了全国各地的建筑修复指导工作,曲阜的孔庙、北京的天坛……

彼时国内建筑方面的专家稀缺,他们夫妇就成了两块“万能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1937年,梁思成夫妇第三次考察山西,这次考察,迎来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

他们找到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殿高13米,总面积达677平方米。拥有巨大的屋顶,严谨的斗拱檐角。

最重要的是它始建于857年,确定为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比日本的木构建筑要早得多!

这项伟大的发现,彻底推翻了日本学者“中国无建筑”的言论,将唐宋建筑演变的历史延续到了一起,为中国建筑界发掘了一件“至宝” ……

从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夫妇及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穿林翻山,风餐露宿,终于替中国建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这份喜悦,很快就被“七七事变”的硝烟给冲散了。

林徽因

梁思成夫妇不得不被迫逃离,从北平迁到长沙,又从长沙迁到昆明。因为路途颠簸,林徽因肺病发作了,梁思成也脚痛难行,一家人抵达昆明后,只能停下修整,暂停考古工作。

可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噩耗,寄存在天津租界的中国建筑史资料被洪水淹没了。

那是梁思成团队考察西南半年之久,才得到的珍贵资料,一朝被毁,梁思成忍不住当着孩子们的面泪流雨下。

这是他开展工作多年以来,第一次痛哭,为他们的心血付之东流,为中国建筑学界损失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1940年,梁思成一家人打算离开昆明,继续“逃亡”。无奈他腿伤感染,只能留下来继续治疗,林徽因则带着儿女们先行离开。

那段时间,梁思成就住在月亮田的一家农场所,生活工作全靠他自己。从后来林徽因的回忆录里,能窥见梁思成的很多生活细节。

梁思成夫妇

“思成每天干着缝缝补补的杂事,他的建筑史学家的职责已经无从履行,烤面包、修炉灶、运煤块……我看如果把他扔到美国去,即便无依无靠,他光凭自食其力,也能过的不错。”

那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两地分离,一个承受肺病的折磨,一个饱受腿疾的摧残。夫妻两人像是以另外一种思念方式,陪在彼此的身边。

直到1946年,梁思成才结束“流亡生涯”,赴北平和妻儿们团聚,两人重操旧业,携手创立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梁思成夫妇还参与了共和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在新的“历史建筑”上,留下他们夫妇的“名字”。

梁思成被中央任命为北京都市里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专门负责北京城市规划方面的的工作。

他经过详细的考察和勘验,结合了陈占祥先生的意见,共同提出了《关于中央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梁思成和林徽因

建议最具争议的一点,就是梁思成提议保留古城楼,将那些古建筑改造成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环城公园,打造出独属于中国的东方特色建筑群。

可北京市长彭真却驳回了这条建议,说是政府希望能将首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从天安门往下看,希望入目的都是工厂的烟囱,不是历经风霜的古建筑。

梁思成并不气馁,他和林徽因一起撰写了《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希望政府和人民能够看到古建筑的“美和贵”。

为了获取支持,他们还自费印刷规划书,希望每一个北京人都能为维护古建筑献出一份力量。

梁思成和林徽因

“几百年以来,北京城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步步积淀起来的,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了世界级的古都,应该让全世界人们领略它的气魄、它的历史和魅力。”

可最后,梁思成夫妇依旧没能守住那份历史的美丽。

当时的苏联专家,也对北京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方案,作为工业革命下的大国,苏联给出的方案,自然是闪烁着浓重的的工业气息。

政府最后采用了苏联专家的方案。

于是,以天安门为中心,屹立于北京城几百年的古城墙、古建筑,迎来了一场毁灭性的“浩劫”。

梁思成跑到城墙下声嘶力竭的劝阻,却只被当作一种落后的声音:“梁老,时代在变化,建筑也不能跟着一成不变。”

“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梁思成的这番话,在当时听来是固执的“落后声音”,可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振聋发聩。

只可惜,那个年代下,没有人能读懂梁思成的良苦用心。

北京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牌坊、宫门,开始变得“扎眼”,又有人开始主张推翻那些牌楼和胡同。

梁思成据理力争,争吵得面红耳赤。

最后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居然站起来说:“将来北京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您维护的牌坊,在高楼的包围下,如同吉隆鸟舍,哪里还有文物鉴赏的价值!”

林徽因和梁思成

梁思成被气到放声痛哭,对于维护古建筑的学者而言,那些凝聚着历史文化的建筑,就像是他们需要敬畏和守护的“孩子”。

只有维护历史的瑰宝,属于中国的根脉才不至于断绝,无论时代变迁,都能顺着那些建筑,找到中国人的“根”。

如今见证北京成数百年风云变幻的古建筑被推倒了,属于北京人的那份历史根源,也就“断了”。

“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是挖去我一块肉,拆去一块城砖,就像是剥去我一块皮。”

挖肉剥皮之苦,梁思成如何能不伤心,如何能不心痛!

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徽因当时因肺病加重,病倒在床,可听说了建筑被拆得“惨事”,强撑着下床,陪丈夫一起奔走发声。

最后喉咙沙哑,指着彭镇和吴晗的鼻子痛骂:“你们这是毁了真古董,就算有一天后悔了,想要重盖,也不是当初的了,只能是假古董了!”

可没有人听,也没有信……

1965,北京要修路,建地铁,搞战备……二环以外的路,也一点点被拆被毁,其中还包括拆毁庆寿寺和双塔。

根据那一代北京的描述:“每天清晨起来,站在老长安戏院往东看,就能看到两座塔,一南一北,仿佛相挽而立,美不胜收。”

只可惜,这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也沦为新城市的“硝烟”,只能从老照片来一睹当年的风光。

1955年,饱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离开了人世。

林徽因和梁思成

属于她的功绩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一些所谓的“风月情事”所混淆。

她是“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才女先生,提起她的生平,不该只有“不实”的八卦。

1972年,梁思成也在病痛中撒手人寰。

他在去世之前,依旧对北京“死去”的古建筑耿耿于怀,说是不该走其他城市走错的路,北京会暴露出交通,人口,工业污染等工业化城市的问题。

一语成谶,属于北京的建筑遗留问题,陆陆续续暴露出来,梁思成当年的“五十年之说”到底是应验了。

梁思成

中国古建筑研究所所长罗哲文说过,如果当初那片古城能够保留下来,一定会是世上最恢弘、最磅礴的历史名城,远超今日的巴黎和罗马。

只可惜,属于中国,属于北京的那片“文化名城”,终究是没留下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