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一)

第二十七章(一)

00:00
08:53

第二十七章(一)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欤?

大哉,圣人之道!

此为第二十七章之首句。这是子思承接上句“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而来。

“大哉,圣人之道”:何为“大”?无穷无尽谓之大;彻上彻下、彻始彻终谓之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谓之大;“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谓之大;“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谓之大;“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谓之大……

《无量寿.经》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除此之外,大量佛.经中皆载有“勿以凡夫心妄自揣测圣人境界”之警示。

对于圣人之道,佛家要求你必须成.佛后,才能去诠释其他佛陀的言教。我们即使不要求那么高,把标准下降一些,那也要经过一番真实体悟和笃实修学之后,经过一番“自诚明”与“自明诚”的深造而自得之后,再去诠释华夏文明和圣贤之教,庶几无大过也。可悲可叹的是,近几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受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洗礼的当代学者,从未切实践行忠孝仁义,从未体悟道德良知,更从未笃实修行诚明之道,以颠倒错乱的凡夫小人之心,妄自测度圣人之道,全然不知天道是如何地大美与庄严,全然不晓心性之圣洁与深奥,全然不顾“如来智慧海……唯佛独明了”之警示,一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味以凡夫的见闻之知去附会圣贤的德性之知。古人云“削足以适履”,其此之谓欤?这是需要我们所有有志于国学之学者,务必痛切反思的首要之事。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子思于上句感叹圣人之道是如此地盛大深远。儒佛道这几家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圣人与心性等同而视。圣人即心性,心性即圣人。故于儒佛道三家,每当遇到赞叹圣人之处,皆应视为开示心性之语。此句是承接上句之叹后的进一步展开。

“洋洋乎”:如同海洋那样浩浩荡荡,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一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生动活泼之景。

“发育万物”:天地一切万有皆从此心性中生化孕育而来。老子将心性比喻为一个“超级子宫”(“玄牝”),其意不说自明。佛陀称呼心性为“如来藏”。“藏”可读作cánɡ(含藏着整个天地),亦可读作zànɡ(深埋的宝藏)。“如来藏”即如来(佛陀之别名,圣人之别名)潜藏于其中,其意与老子的“超级子宫”之喻,同理同趣。“如来藏”与“玄牝”之喻,复于此处的“洋洋乎,发育万物”,同理同趣,直让人叹曰:东方圣人,西方圣人,此心同,此理同!这有力地证明了本体世界只有一个心性,只有一个真善美,只有一个生命实相,差异只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家之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求同之前需辨其异,论异之时先明其同。如是方能力避混滥,于物各付物之际通达三家之妙。

“峻极于天”。“峻”:高大庄严之状。《大学》引《尚书·尧典》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克明”为趋向光明(心性)。“峻德”指大德。古文中“峻”“俊”“骏”皆可通假互用。何为“大德”?“峻极于天”——高大到天地之极处,即无穷无尽之谓也。

孔颖达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朱熹曰:“峻,高大也。此言道之极于至大而无外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