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房屋的分类
史前时期的房屋广泛发现于当时的遗址中,尤其在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有些并构成为规模较大,布局有序,房屋毗连的聚落。房屋除少数仍保留较为原始的横穴和袋穴类穴居形式外,主要为半地穴居址、地面建筑和架空居住面的干栏式建筑几种形式。现已发现的保存好的新石器时代穴居、半穴居和地面建筑遗迹,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由半地穴居址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或方形房子,随后又发展为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
黄土地带的穴居始于横穴居址。横穴系掏挖出来的空间,不需要较为复杂的增筑技术,容易制作,保持了黄土的自然结构比较牢固安全,具有遮阴避雨和防寒避暑的双重功效。此原型一直被保留下来,不断改进而延续到现代,成为窑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发现。竖穴为口小膛大的袋形,故又称袋穴。有固定顶盖。
半穴居房子,初期穴壁内收,仍遗留脱胎于袋穴的痕迹。到仰韶文化时,大都已改进为直壁。半穴居顶盖构筑技术成熟,便有了穹庐式屋的发明。穹庐式屋属于原始地面建筑的一种形式,在平地环形埋设细长的树木枝干,顶端总结构成穹庐骨架,上覆茅草之类。半穴居和初期地面建筑,大约都是母系氏族的对偶住房,不论圆形或方形,面积一般在9-36平方米。后来出现了适于家族居住的平面长方形、一栋多室的房屋。
干栏式建筑,即栽立桩柱、架空居住面的房屋。这种架空居住面的木结构建筑,通风和防潮都比较好,适于气候炎热和地势低下潮湿的地带居住,在长江流城及其以南地区长期存在,最早见于河姆渡文化。
看一下18讲聚落考古,内容更全面一点。
史前时期房屋的分类 史前时期的房屋-遗址-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成为规模大布局有序,房屋毗连的聚落。除少数较原始的横穴和袋穴,主要为半地穴居址、地面建筑和架空居住面的干栏式建筑几种形式。黄河流域的中上游:现已发现的保存好的新石器时代穴居、半穴居和地面建筑遗迹。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由半地穴居址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或方形房子,随后又发展为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
听友287117616 回复 @听友287117616: 干栏式建筑,即栽立桩柱、架空居住面的房屋。这种架空居住面的木结构建筑,通风和防潮都比较好,适于气候炎热和地势低下潮湿的地带居住,在长江流城及其以南地区长期存在,最早见于河姆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