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说,之前我一直以为日本的京都和东京是一回事。直到赴日本旅游前,恶补日本相关知识才明白,那是我认知的错误。东京和京都压根儿是两座城市,两者相距约500多公里呢!
东京(Tokyo),是日本现在的首都,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城市规模超大,属于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
京都(Kyoto),日本古都之一,从公元794年始到1868年迁都东京止,一直是日本的行政中心。位于日本西部,属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京都建都那会儿,正值我国的盛唐时期,遣唐使活动频繁,中日文化交往密切。京都的城市格局以中国都城为榜样,规划设计端庄大气,道路南北东西,横平竖直,有明显模仿我国唐代的长安和洛阳的痕迹,不过规模略小而已。
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许多幸存的古代优秀建筑,如平安神宫、清水寺、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等,属于世界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京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文化象征之地。
参观金阁寺、八阪神社、东大寺、袛园等几处,匆匆一瞥,略窥其貌。观赏那些熠熠生辉的古代仿唐建筑之余,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当年一名血气方刚的中国青年、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梁思成教授。
京都的古建筑群能保存至今,多亏这位世界级专家的高瞻远瞩。他站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尽最大努力保护京都的古建筑免遭战争摧残,他因此被誉为“日本建筑的大恩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如果没有他的积极建议,京都市那些精美的古老建筑,或许早已惨遭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灰飞烟灭,不复在世了。
二次大战结束前夕,盟军轰炸日本,迫使日本法西斯缴械投降。在选择轰炸点时,曾考虑过京都。当时在文物保护部门工作的梁思成,向美军提出保护古都的建议,并在图上圈出它们的位置,一座叫奈良,一座叫京都。
一名中国人,为仇敌国家的老旧建筑殚精竭虑,百般挽留,美军感到不可思议。梁思成却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掷地有声又发人深思的朴实语言!没有慷慨激昂的标语口号,只有发自内心保护人类古建筑的文化自觉。
多年之后,他儿子梁从诫到日本讲学,演讲中提及此事,坦言道:我们梁家就有两名亲人死于日军的炮火。全场听众鸦雀无声,梁思成的高风亮节,感天地,泣鬼神,凡人岂能不为之动容!
金阁寺,又名鹿苑寺,人气兴旺,参观者络绎不绝。舍利殿无疑是这座寺院的点睛之笔,旅游者簇拥在它身边,端起各式摄影器材,拍摄留念。一座三层楼阁坐落在池沼畔,体量不大,婆娑绿树环绕其间。二层和三层的阁壁上敷贴金箔,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底层屋面,没有上两层“风光”,形式上像是“二重三层”,稳重而坚实。屋顶呈宝塔状,一只铜制的贴金凤凰兀立在屋顶。因此,舍利殿被称为“金阁”,成为招引观瞻者的金字招牌,金阁寺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日本所谓的神社,类似于我们的寺庙,他们信奉什么宗教,弄不明白。不是到处供奉观音菩萨吗?应该与佛教大差不差的吧。八阪神社,规模不大,建筑外形与我国“大屋顶”庙宇雷同,看一眼算是到此一游了。
京都的房屋和街道不甚高大宽敞,市内基本上看不到现代摩天大楼,保持着古都的古拙而又矜持的风貌。它们能骄傲地存世,吸引许多世界各地观光客的到来,全仗我国的梁思成教授当年的睿智与宽容。梁思成挽救了京都市,但凡有识之士,谁能否认这点呢!
哇,听您声音优美动听,之前是有基础吗,可以互关交流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