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景点不能光做网红却无服务

山野景点不能光做网红却无服务

00:00
02:55

深秋渐至,层林尽染,吸引众多游人探访。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新晋网红景点,特别是京郊山野溪谷等地方的配套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没有公厕、没有垃圾桶,烟头、废纸随处可见,让出游体验大打折扣。

如今,旅游是人们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扎堆式的“打卡”,更倾向于寻找人少、新奇、小众的户外营地。旅游选项多元化、分散化是好事,问题在于,小众的、人少的景点,往往是那些新近开发的、发展尚不成熟的地方。相较突至的游客,当地的准备工作、经验积累都不太够,基础设施缺位,安全管理落后等等,不一而足。如此粗放、被动地接待来客,久而久之难免“劝退”。

助力新晋景点与其青睐者“双向奔赴”,要做的工作着实不少。往简单了说,是尽快码齐相应的配套设施,至少能够应对游客的紧急需要;往长远看,则要拿出更加宏观的眼光予以研判。比如某处景点,是否有持续开发的潜力,客流量的涨落趋势如何,进而推导出一个周全的建设思路。在这其中,必须警惕网红事物的“速生速死”特性,既要保证众人的出游体验,也要力避盲目跟风、随意铺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就像有游客支招,不妨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和时段,准备一些临时垃圾桶和流动公厕,旺季可用,淡季可收。总而言之,相关部门得与时俱进,对自己所辖的“一亩三分地”保持动态关注,才能时时掌握主动。

秋枫落叶、美景清风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引人向往更当倍加呵护。很多人到某处旅游都会提前做做攻略,研究如何寻景、拍照,其实与此同时,也应对当地的生态提示、旅游服务现状多些了解。公共卫生间多不多,休息驿站分布如何,要不要多准备垃圾袋,怎么规划路线更合理。通盘考虑、做足功课,尽可能地减轻景区的负担,也能让自己的出行更加从容。正如新晋景点需要学习应对接踵而至的访客,游客也应该主动习得更加文明的方式,与尚不成熟的“网红”相处。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相关部门注重提升服务水平,来访者予以理解配合,一个更加文明的旅游互动,将为美景增添更多风韵。

(原题为《山野景点不能光做网红却无服务》 作者 田闻之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