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栖霞仙馆”与北京朝内81号、河南封门村并称国内三大鬼宅,但认真说起来,它比后两者的名气小多了,我也是今年夏天才知道它的。
暑假时,我和妻子带女儿去了广州长隆玩,本来打算顺带着把珠海长隆一并玩了的,就咨询了下在那边的同学徐锐,结果他根据我们的时间估算后,认为实在太赶了,建议我们下次再去珠海,因为当时那边气温很高,行程安排紧了,把孩子弄得又热又累,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徐锐是我初中同学,三年都在同一个宿舍,关系很好,只不过他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广州,也挣了些钱,我开玩笑叫他“锐老板”。
我们是乘高铁过去的,到广州已经夜里11点了,徐锐开了辆陆虎来接我们,先到酒店办理了入住,然后他带我们去吃夜宵。
我们四川的夜宵主要是烧烤、爆炒,再配之以啤酒,广州的夜宵却是——粥,茶餐厅的粥。徐锐一直不喝酒,我一个人也不想喝,就正儿八经地跟着他喝起粥来,感觉倒也不错。
虽然没有酒,又好几年不见,但当年的情义摆在那,我俩没多少陌生感,话题一个接一个。提到我写作的事上时,他曾看过《尸衣》,就给我隆重推荐了珠海的栖霞仙馆,说我去那里肯定能找到灵感。我听他粗略讲了一番后,的确很感兴趣,心痒痒的,只不过,一来我们这次时间不够,二来小孩子不适合去那种地方,我也只好按捺住好奇,等以后有机会再实地探访了。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三分之一来自徐锐,三分之一来自网络上的资料,还有三分之一来自萍姐,为什么又扯到萍姐了呢,因为栖霞仙馆的主人是香港人,我从广州回来后,就让定居香港的萍姐帮我打听了些信息。
栖霞仙馆位于珠海香山唐家湾畔的会同村西南面,主人叫莫咏虞,生于1869年,是香港太古洋行船务买办,人称“莫老爷”。
莫咏虞寓居香港,娶有六房妻妾。他的原配夫人郑玉霞是中日混血儿,小时候在日本生活并接受教育,有相当高文化修养,因不堪忍受妻妾之间争风吃醋,看破红尘,只身从香港回到会同村,终日念经拜佛。不料天妒红颜,1907年,郑玉霞因病去逝,终年37岁。
夫人的离去令莫咏虞深受打击,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莫咏虞便决定在家乡为结发妻子建造一座庭院,取名为“栖霞仙馆”。“霞”指代妻子郑玉霞,“栖霞”即是让爱妻的灵魂在此栖身,“仙馆”则明确纪念堂之意。所以,这所庭院一开始就是给死人建的。
莫咏虞花费一千两银子,在会同村的瓦窖坡处买了三十亩果园,开始破土兴建会馆,这一年是1910年。
两年后,仙馆落成,莫咏虞把郑玉霞的坟迁了进来,让其永驻馆中。郑玉霞生前的五名婢女则全都落发为尼,为夫人守孝。她们分别取法号为昌龙、昌丘、昌义、昌英、昌华,由年龄最大的昌义主持佛法。她们每天早晚上香诵经,自此馆里梵响阵阵,烟火不断,时而还有外地的尼姑前来做法事。
仙馆除有客厅、卧室、厨房等基础设施外,还设置有梦香楼、念经堂,园子里建有凉亭、假山、观音池,种植了名贵花木。
除了尼姑,仙馆内还另雇花工、更夫、电工负责日常维护,莫咏虞包吃包住包薪,并购置四亩良田给他们耕种蔬菜。每隔数月,莫咏虞还特地从香港请来电影队为女尼、工匠们放映“默片”,仙馆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
说起“电”,当时莫咏虞利用自己在太古洋行做船务买办、常与英国人有贸易往来之便,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经由香港转运至老家会同村。与发电机同来的,还有一位从香港聘请的年轻电工。
发电机的到来给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据说,入夜后,好奇的村民纷纷爬上栖霞仙馆的围墙看新奇。面对村民的好奇和对光明的渴望,家境富庶而又乐善好施的莫咏虞立即从香港购回大量电线、电灯、路灯等设备,免费为会同村内每家每户安装电灯,让会同成为香山县第一个用电的村子。而直到解放初期,珠海市区内也没有私人家庭用电,老百姓家里仍然点着煤油灯。
但用电一事也给莫咏虞带来了困扰,那个年轻电工名叫阿荣,30岁左右,正值壮年,高大威猛,而馆内几名尼姑也是年轻女子,朝夕相处下,阿荣和尼姑昌龙互生了情愫。不到两年,阿荣便带着昌龙离开栖霞仙馆去了香港。由于没有电工操作,三台电机停止运作,整个会同村从此又回归了灯油火烛的岁月。
莫咏虞大多时间都住香港料理洋行船务业务,只有避暑、打斋时才回来小住,召集亲朋好友到仙馆相叙闲,放松放松心情,也可静心缅怀发妻。
怎奈好景不长,1944年,日军占据仙馆作为陆军医院,把女尼、雇工尽数逐出。到日军投降时,里面有价值的文物家私早已被洗劫一空,墙壁斑驳,盛况不再。解放后,地方政府没收了产权,相继又设过部队驻地、学校、铁钉厂,期间郑玉霞的墓被拆毁。至八十年代,国家落实侨务政策才物归原主,还回莫咏虞后裔。
由于仙馆经历过太多磨难且年久失修,早已失去往日风华,只余荒草凄凄、断墙烂壁,危在旦夕,后裔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进行修葺,导致仙馆大门常年紧锁,一直无人打理。
后有探险爱好者听闻了其过往历史,前往窥探,翻墙进入后,看到过人高的荒草、空洞阴暗的门楼,联想到这里原本就是为了安放郑玉霞的灵魂而建,加之又做过日军医院,顿觉四周阴风阵阵,心中颤栗,还没开始探险就忙不迭地退出了;另有一拨闯入者,发贴称硬着头皮探索了几间屋子后,遇到了非正常事件,在网友的一再追问下,他们说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穿着僧袍的女人身影......到了2014年,由方力申主演的恐怖片《碟仙诡谭》在这里取景,更加深了众人对此地的畏惧感。于是,鬼屋的传闻甚嚣尘上......
为了保护好这处具有研究意义的历史名宅,中珠澳三地莫氏联谊会与在香港的房主后裔取得联系,共同达成协议,对栖霞仙馆投入巨资展开修复。2016年,栖霞仙馆终得以重新面世,供人们参观,重温当年的民国风情。
关于栖霞仙馆被封为三大鬼宅的缘由,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我前面提到的,此馆修建的初衷就是“栖霞”,是给死人修的,给亡灵修的。
既然是鬼住的屋,自然叫“鬼宅”。
栖霞仙馆的存在显示了莫老爷对妻子的浓厚爱意,如今百年过去,与它有关的人都已埋入黄土,而它依然矗立,向人们昭示着、讲述着当年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样理解的话,如今的栖霞仙馆更多是带给游人一种凄美的感觉,而非惊悚可怕。
但是,坊间也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当年郑玉霞有五名婢女,皆在仙馆建成后削发为尼。后来,昌龙和电工趁莫老爷人没在馆内,私奔了。表面上,外界听到的是莫咏虞并不介意,甚至责怪他们没有和自己明言,否则的话,他还会赠送他们一些钱财用于成家立业。可有人透露,莫咏虞刚听到这事时,暴跳如雷,当场就把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摔碎了。
昌龙走后,馆中尼姑只剩下四人。半年后,会同村的村民发现,很久没见到昌英了,询问后被告知,昌英父亲亡故,她实在不忍老母亲从此孤苦伶仃,还俗回去照看她了。
外界都相信了这个说法,只有馆内人知道,与昌英一起失踪的,还有一名花匠。等到日军占领仙馆后,所有人被遣散,莫家的权势得到压制,乡邻间又有声音说昌英和花匠都被杀了。
传言,当年昌龙的离开在另四名尼姑心中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昌英和昌龙关系最好,她早就知道昌龙与电工在仙馆私会的事,在昌龙的影响下,她自己也和馆中一名花匠暗递秋波。见昌龙的“背叛”没有激怒莫老爷,他俩也愈发大胆,筹划着像昌龙他们一样追求幸福。
二人的关系很快传到了莫咏虞耳中,他脸都青了,当即回了一趟仙馆,着手处理这事。
以往莫咏虞回仙馆,都只带几个贴身服侍的随从。这一次,和他一并回去的,多了几张陌生面孔,且都是年轻男子。
当天晚上,所有人被要求待在各自房间不准外出。第二天,昌英和那个花匠就失踪了。大尼姑昌义把众人召集到一起,宣布了昌英还俗回家侍奉老母亲的消息,让大家对外都这样说。整个过程,莫老爷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地盯着,不怒而威。
在这个传言中,昌英的结局是被勒死后埋在了馆内的钟楼下面,而花匠则被剁成肉块,成了花肥。
这样的话,探险爱好者闯入后,看到穿僧袍的鬼影一说似乎就解释得通了……
费
于老太爷;大太太和花匠找回来了吗?管家诚惶诚恐的回答;没有,已经让厨子去找了,不过厨子去找的当天,二太太就失踪了。
赞赞赞
老爷不是乐善好施的善人吗?帮助村民发电点灯,你却把他说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昌英还俗huan不是hai,晕,这还能读错?!
笑死,什么动人爱情故事,还缅怀亡妻?前面不是说妻子受不了后院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自己离开看破红尘的吗?老婆死后就会变一副脸孔呢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