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3岁女博士患病,不能生孩子,博士丈夫坚决要离婚
 953

2015年,33岁女博士患病,不能生孩子,博士丈夫坚决要离婚

00:00
17:23

“敬祝新婚快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铺床铺床,喜气洋洋,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这些婚礼上接地气的祝辞,表达了人们美好而朴素的祝愿。

2012年,杨楠和张林(化名),就在这样的祝福声中走入了婚姻。

然而,世事无常。

婚后第3年,一场疾病降临到妻子杨楠身上。

命运给这个家出了一道难题。

他们的人生,开始转向。

杨楠患病3年后,丈夫张林“失联”,视妻子如陌路人。

患病5年后,杨楠借助媒体,千里“寻夫”成功。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当着媒体的面,张林跪求离婚。

杨楠,算我求求你了!求你念在过去的情分,给我家留条活路吧,你拖着不想离,我只会更厌恶你!

你放过我吧,我才刚满40岁,膝下没有任何子嗣,我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活活地拖垮……

这些年,这对夫妻经历了什么?

丈夫为啥跪求离婚,杨楠是怎么做的?

如今,他们各自怎么样?

杨楠出生于河南洛阳农村,家境贫寒。

但她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

所以,她在学习上足够勤奋努力,一路读到上海交大光学工程专业的博士。

2012年,杨楠30岁,认识了大她两岁的同校读博的张林。

张林来自河南安阳农村,老乡相见,分外亲切。

年龄相当、学识相当、家境相似……

两个一直忙于学业的年轻人,很快从相识到相恋,并在家人催促下,举行了婚礼。

在村里,张林学历最高,再娶个博士媳妇,高高联合。

为张家赚足了面子,全村人谁提起都竖起大拇指。

婚后,夫妻俩以学业为重,商量暂时不要孩子。

事业心强,你追我赶,博士夫妻的二人世界倒也别有一番情致。

只是,意外突然袭来。

2015年的年底,33岁的杨楠博士毕业在即。

那天,她正在实验室做实验,突然感觉一阵剧烈的头晕,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感觉不舒服。

近段时间,她持续乏力,但因为赶实验进度和准备毕业,一直没抽出时间去医院。

发生的次数多了,杨楠感觉不对,就去医院做了检查。

结果出来后,杨楠大脑一片空白、欲哭无泪。

她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彼时,张林正在日本工作。

知道妻子生病,他以最快速度回国,带她去医院做治疗,24小时陪护。

妻子病情加重,他又带着她到北京四处打听好医院和专家,为妻子做更好的治疗。

为了给妻子看病,张林拿出了几年来的积蓄。

他的母亲患直肠癌,要经常打白蛋白,一针白蛋白就是几百元。

但父母还是将节省下的养老钱拿出来接济他们。

张林还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款。

他只有一个想法,要让妻子活下去。

虽然病痛在身,但有丈夫的悉心陪伴和照护,杨楠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在病魔面前,钱去如流水。

不光张林和家人举全家之力,杨楠的家人也使出浑身解数,为杨楠筹措看病的钱。

有句话说“祸不单行”。

在杨楠确诊后不久,她的母亲也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加上本就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每月的治疗和医药费也不是小数目。

但她宁愿省下自己的药费,也要给女儿看病。

杨楠的父亲年近70岁,为了妻女,仍然做着各种兼职,承受着生活的心酸。

后来更是将女儿接回家里,陪伴女儿看病、照顾女儿的起居。

老人家每日拖着已经不利落的双腿,上菜、卖菜、做零工,辛苦赚取微薄的收入。

因为病情,杨楠被告知不适宜怀孕,最好不要生孩子。

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随着病情的加重,杨楠的身体日渐虚弱,必须做换肝手术,身体才能摆脱危险状态。

看着女儿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杨父说出一个隐藏了多年的秘密。

杨楠并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告诉杨楠,是不想让她留有遗憾。

但多年的养育,他们早就将她当成了亲生的,女儿也从来都是全家的骄傲,一家人早已分不开。

他们对杨楠说,无论怎样,他们会一直陪伴她,在经济和精神上尽自己所能支持她。

换肝手术仅手术费就要80万元,更别说后期检测、抗排斥费用。

这无异于全家要承受“烧钱”的焦虑。

但对钱的焦虑还不是最糟心,随之而来的,是每个人的心态都起了变化。

日子还要过,日子要怎么过,变化悄然在每个人的心里发生。

据杨楠说,刚开始,丈夫对自己照顾有加,自己很感动。

即使不在身边,他也会寄给自己治疗和吃药要用的钱。

但后来,丈夫态度变化明显,连每月维持基本治疗的2000元药费,都是自己开口问丈夫要。

而每一次,都让她觉得,自尊被踩得稀烂。

到了2018年3月,丈夫干脆不再寄钱给她。

后来,她联系不上丈夫,因为缺钱,已经停用了部分药,身体随即也出现了不良反应。

原本要两个月去一次北京的复查,也停了。

自己没有任何收入,只靠父母每日辛苦赚取的那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

杨楠说,她,只是想活着,而能帮她的只有丈夫。

2020年7月,她联系媒体,在家人的陪同下,开始了寻夫之旅。

年迈的父母,话不多,在女儿一次次近乎绝望的时候,默默站在女儿身边,陪伴和支持她。

家里已经无力支撑女儿的医药费,女婿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自然要找到女婿去商量出个结果。

在媒体的帮助下,他们从河南洛阳出发,经过近千公里的跋涉,来到江西南昌张林工作的高校。

但正值暑期,张林并没有在学校。

校方说,据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张林并没有不管他的妻子,他前前后后给了妻子约20万元。

而且2020年6月,他的妻子来学校找过张林,张林还带着她去了医院看病。

在校方帮助下,一行人联络上了张林,又奔至张林所在地河南安阳。

一行人并没有立即见到张林,张林说给杨楠看病借了钱,自己利用暑期在工地打工还帐。

时隔两年,再来到安阳农村婆婆家,还是同媒体记者一起,杨楠稍显陌生和尴尬。

杨楠的公公听到记者询问儿子儿媳的关系,表示儿大不由爹,自己操不了这份心,要问可以问自己女儿。

张林的姐姐面对媒体有些激动,她指着家里的家具摆设,说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哪里负担得起每月几千元的医药费用。

但还是配合记者联系弟弟,约定张林和一行人的见面时间。

趁着姐姐打电话的功夫,记者和杨楠的公公聊了起来。

记者问,有个博士儿子,在村子里是不是特别自豪?

这下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

老人说确实很自豪,但马上话锋一转埋怨了起来。

一直没有孩子,心里很着急。

现在我在村里成混得最不好的了,碰到别人问当爷了没有,我低三下四地说‘快了快了’。

在老人眼里,儿子结婚多年,没有给自己生下孙子,这让自己在全村很没面子。

话里话外,老人很执着于“抱孙子”。

联系到杨楠说过的,因为她不能生育,张林对她的态度有了大的改变。

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林才消失的吗?

待几日后见到张林,张林说,他没有不管妻子。

他细数了自己出过的钱。

2013年到2015年,他在日本工作,给过妻子190多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

2016年回国后,直到2018年,他给过妻子7.4万人民币。

但杨楠说张林撒谎。

她也有一本细账。

张林所说给她的20多万元,包括了她去日本看望张林、张林回国探亲、两人去看望双方老人、旅游以及日常生活开销的费用;

从2016年10月开始,张林每月以2000元或者3000元的形式,一直给到2018年3月。

期间银行流水显示,这些用来治疗的费用是4.8万元人民币;

从2018年3月起,张林就再也没有给过她一分钱。

之后,她问张林要,便遭到辱骂“去死吧,我就算坐牢也不给你一分钱!”

对杨楠的话,张林没有否认。

看来,2018年是个分水岭。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张林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改变?

张林说起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他和杨楠在安阳农村过年,这是他们第一次回老家过年。

这里的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亲戚街坊都会串门拜年,一般都会在午饭前走动。

早上,他母亲喊杨楠吃饭,喊了几遍还不见杨楠起床。

杨楠说身体不舒服。

饭桌上,他的母亲有些着急,就多说了杨楠几句。

杨楠对婆婆的话感到不舒服,中午12点多,她坚持要回娘家。

根据习俗,大年初一媳妇要在婆家过,初二以后才回娘家。

不然,街坊邻居会认为,这家不和睦。

但杨楠执意要走,张林劝不动、拦不住,只好开车送杨楠回家。

路上,两人一直在拌嘴。

张林越想越气,还没到杨楠家,便扔下杨楠,自己掉头回了家。

他打了岳父电话,说杨楠任性、不尊敬老人,自己和杨楠过不下去了。

而且,类似这样任性的小事,妻子做得实在太多了。

也是从此以后,他有了离婚的念头,不愿意再见妻子。

她的性格死倔死倔的,最后把我们拉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只有在出钱的时候,我才是她老公,其他什么事情,我的意见她都不会考虑。

对这件事,杨楠的说法是这样。

平日在父母家,自己都是养病的状态,一直都是十点多起床,父母把饭做好了自己去吃。

春节到婆婆家去,自己一直强撑着。

婆婆嫌自己起床晚就教育她半天,她确实觉得不舒服,吃的饭一直往上顶。

因为有反复吐血的经历,她很害怕,这也是她坚持初一那天要回家的原因。

两人各有各的说法。

但这件事,无疑成了夫妻关系急转直下的导火索。

这之后,杨楠一直住在娘家,张林也没有联系过她。

杨楠主动联系张林,张林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恶语相向。

曾经令人羡慕的夫妻,成了仇人。

对于张林不再为妻子出钱,记者问张林,如果妻子不在了,是否会感到亏心。

张林立马接话道,不亏心。

他说,自己为杨楠付出的金钱和感情,要比杨楠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多。

张林以杨楠的任性,没有共同生活基础来说事,坚持要离婚。

对于张林的决绝,杨楠说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不能为他生孩子。

此时,杨楠给记者看了2019年11月份张林发给自己的信息,一连八个“恨死你”!

我没有其他女人,我想离婚是因为年龄大了,想要孩子,以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

你拖着不离,我只会更恨死你。

张林的短信,多次将离婚和没有孩子挂上了钩。

可知,杨楠所说非虚。

但以杨楠现在的身体状况,她说自己不会同意离婚。

这让张林情绪激动,再三提出要杨楠放开他。

记者理清其中原委,跟张林说,希望他能有一个丈夫的担当。

张林静静思考了一会儿,起身走到杨楠身边,握着杨楠的手。

你这回放过我一马,我以后会想办法帮你。

杨楠回应他:

我不想拖累你,我没有那么歹毒,我只是想活着。

我虽然不能活得像你这样五彩斑斓,不能学以致用,但我真的对你没有一点诅咒。

之后,张林突发奇想,提出要杨楠去自己家住。

但杨楠立马拒绝了这个提议,有先前的不愉快经历,她不会回到安阳婆婆家。

我回去之后,我真担心,我能不能活着回来见我父母。

杨楠又打开了自己的微信。

死不要脸!

分居几年了,还好意思来找我!

频频收到这样的信息,杨楠的恐惧和拒绝也就不奇怪了。

张林再三提醒记者看看短信的日子,说那是因为妻子坚持不跟自己离婚,才发出这些刺激她。

张林对杨楠表现出的的厌恶、嫌弃,在场的人看得明明白白。

记者对杨楠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会爱自己。

事已至此,杨楠终于决定放手。

但杨楠提出,自己治病花了很多钱,还有信用卡没有还,一共60多万元,希望张林为她解决。

张林说自己只能负担30多万。

两人多次商量,对这个数额也没有达成一致。

经过调解,两人同意,在没有离婚前,张林每月提供杨楠基础药费2000元,其他待走法律程序时再定。

根据相关规定,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张林都应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

但仅仅过了一天,杨楠说张林又改变主意了。

待联系上张林,他说自己当时考虑不成熟,自己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杨楠每月的2000元医疗费。

但杨楠以为,这完全是张林的借口。

待杨楠说张林没有担当、不守承诺时,张林啪地挂断了电话。

事情随即陷入扑朔迷离之中。

连日的奔波,一次次的争执,已经让杨楠筋疲力竭。

心里的期望,一次次被浇灭,更觉前路艰难。

杨楠的心情压抑到极点,她拒绝用餐,拒绝服药,还拒绝交流……

整个人陷入情绪郁结状态。

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边开解杨楠,一边继续求助媒体。

在媒体的建议和帮助下,杨楠找到了洛阳市妇联。

妇联给予了她支持,将先进行调解,不成功的话,再对她进行法律援助。

无论如何,杨楠和张林之间,将结束多年来的纠缠和折磨。

强扭的瓜不甜,该放手时放手,才能避免继续伤害。

走法律程序,按权利义务承担该承担的,各自开始新生活,对两人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对于二人的婚姻纠纷,人们议论纷纷:

他们的婚姻败给了现实,正应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能理解张林,他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

夫妻不能共患难,结婚誓言成了儿戏,着实让人寒心。

有多少寒门夫妻,一方生病,另一方不离不弃,演绎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只能说,人心有多复杂,婚姻就有多复杂。

如今,二人已经离婚,杨楠仅靠年迈的养父母卖菜的钱维持基本治疗,换肝手术遥遥无期。

可是,一想起张林摆脱了自己,一走了之,连承诺的每月应给的钱都拖欠不给。

现在更可能已经结婚生子,杨楠就觉得心难平。

难道一场疾病,真的就是婚姻的试金石吗?

可对于张林,能不能简单地说他对与错呢?

关乎人性,怎么选择是不是都是两难。

但人心里,还都是有杆秤。

法律也在保护底线、阻止伤害。

就像文中所提,我们唯有祝愿杨楠“学会爱自己”。

作者:朱小鹿

关注我,听见更多真实人物故事。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或者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精选用户评论
  • 凉凉_b7u

    唉,年头短感情浅,人类就是这么现实

其他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