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艘炮舰转战4万公里,遭敌217次空袭安然无恙,如今是军舰博物馆

1艘炮舰转战4万公里,遭敌217次空袭安然无恙,如今是军舰博物馆

00:00
18:43

1934年苏联在原先SB-30型浅水重炮舰基础上开始建造SB-37型浅水重炮舰,首舰命名为“热列兹尼亚科夫”号。首舰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国内战争的著名人物-热列兹尼亚科夫。

链接-热列兹尼亚科夫

全名阿纳托里-格里戈利耶维奇-热列兹尼亚科夫,1895年5月2日出生,1915年10月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参加过十月武装起义和攻打冬宫行动。1917年11月成为波罗的海舰队中央委员会成员,凭步枪和手榴弹使得莫斯科士官生的装甲列车投降。之后12月成为波罗的海舰队水兵支队负责人,1918年1月6日他一句著名的“警卫累了”,促使立宪会议关门。1918年1月任多瑙河区舰队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参加对奥德占领军作战。1919年5月任装甲列车支队指挥官,参与对邓尼金的作战,同年7月26日在叶卡特琳娜斯拉夫省维尔霍夫采沃作战牺牲。

该级舰排水量230吨,主尺寸51.2х8.2х0.88米,功率280马力,航速8.8节;炮塔装甲厚20毫米,甲板装甲厚16毫米。武器装备为2门МК-2-4型102毫米主炮(共备弹500发)在可全周扫射的九角形炮塔中。主炮俯仰角达到60度,可以进行对空射击。1座单联41-К型和1座单联40-К型45毫米副炮(共备弹123发),在1940年现代化改装后改为1座双联41-К型45毫米火炮(备弹1400发),2门37毫米火炮,3挺7.62毫米马克沁机枪(1939年现代化改装机枪改为1座4管M-4型7.62毫米机枪,共备弹12000发)。该级舰的设计师为巴伊巴科夫和博伊科。

链接-巴伊巴科夫

全名亚历山大-鲍里索维奇-巴伊巴科夫,1907年9月12日出生,1927年开始任在造船设计局任设计师,1935年成为基辅列宁锻造厂设计局局长,1936年为该厂总工程师,指导设计和建造SB-30和SB-37型浅水重炮舰。二战时,该厂疏散到鞑靼自治共和国热列诺多尔斯克。战争年代,该厂主要生产舰艇和弹药并为伏尔加河区舰队修理舰艇。1945年4月该厂回到基辅,他继续担任总工程师。1945-1953年设计了32种型号舰船,总生产量1000余艘。1966年设计了苏联第1艘冷冻拖网渔船并在1967年生产。1976年7月14日去世。先后获得过3枚劳动红旗勋章、1次三等斯大林奖金等。

该舰1934年11月25日开始建造,1935年11月22日下水,1936年10月27日服役,加入第聂伯河区舰队,1940年7月8日编入多瑙河区舰队。

苏德战争爆发后,多瑙河区舰队根据作战情况,将整个区舰队分为3个支队作战。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和另外2艘浅水重炮舰以及1个装甲艇大队编成列尼支队,它们受命与海岸炮兵第724连和步兵第14军步兵第31团阻止敌军攻占列尼;防止敌军渡过列尼-伊斯卡恰地区;阻止敌军从加拉茨发起的进攻。

6月22日凌晨3时20分,“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对向列尼港射击的敌军进行了战争以来第一次射击,压制了敌军1个炮兵连和几个机枪火力点。

为了防止在加拉茨的敌军舰艇和在图尔恰的2艘浅水重炮舰突破多瑙河河口,6月24日夜晚装甲艇支队在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罗斯托夫采夫”号和“热姆丘任”号支援下在多瑙河河口的皮斯卡布设了水雷障碍。

由于陆上形势严峻,列尼支队7月8日准备突围,突围行动选在明亮的月夜,因为敌军此时想不到苏军会进行秘密的突围。参加突围的包括浅水重炮舰“罗斯托夫采夫”号、“热姆丘任”号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以及装甲艇第111和第113号。2艘为木质上层建筑且速度太慢的拖网渔船和由于受创速度跟不上的装甲艇第112号在拆出武器之后在卡古尔湖自沉。22时30分,列尼支队的舰船开始转移。

7月9日0时00分舰船驶出卡古尔湖抵达维科塔河。当支队领头的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刚抵达多瑙河上,就遭到罗马尼亚在卡拉皮纳湖海岸炮兵连47毫米火炮的射击。紧随其后的浅水重炮舰“热姆丘任”号立刻进行了回击。经过7轮射击,罗马尼亚炮兵阵地停止了射击。

整个支队行军顺序如下:浅水重炮舰彼此间隔2链(约370.4米),装甲艇位于行军纵队右侧。由于和伊斯卡恰海岸存在海拔高度差,因而对方海岸炮只能射击海拔较高的船只。此后苏军舰船停止施放烟雾,将烟幕弹全部投入水中,装甲艇则紧随浅水重炮舰之后。罗马尼亚人只是对这所谓的水下目标进行了一轮轮轰击。与此同时,浅水重炮舰和在卡尔塔尔村的炮兵第218团迅速对伊斯卡恰敌军炮兵阵地进行了火力压制。

在安全通过伊斯卡恰敌军炮火封锁之后,苏军舰船又在图尔恰和恰塔列(Чатале)地区陷入对方密集炮火轰击。不过很幸运的是苏军舰船没有任何损伤,人员也没有任何伤亡并在3时24分安全抵达伊兹梅尔。

7月12日19时53分到21时25分,在普里帕拉夫村附近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和“马丁诺夫”号与罗马尼亚固定炮兵阵地进行了激烈交战,得到了海岸炮兵第717和第7连的强大火力支援。7月22日该舰抵达尼古拉耶夫修理,全舰共有61个弹洞。

8月1日8时完成修理后的浅水重炮舰“攻击”号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离开尼古拉耶夫的第198号工厂驶往南布格河。区舰队司令阿布拉莫夫命令浅水重炮舰支队指挥官指挥浅水重炮舰“攻击”号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在8月3日黎明时分到达新敖德萨-沃兹涅先科,防止敌军渡过南布格河左岸。8月10-11日,浅水重炮舰“攻击”号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以及2艘装甲艇继续对第18集团军侧翼提供火力支援。在两天的战斗中,敌军在新敖德萨地区蒙受重大损失且进攻没有获得成功。

8月14日凌晨1时副海军人民委员海军中将列夫琴科命令多瑙河区舰队离开尼古拉耶夫驶往第聂伯河-布格河渡口。接到命令后,凌晨2时区舰队开始出发。领头的是区舰队旗舰浅水重炮舰“攻击号,紧随其后的是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和“马丁诺夫”号,之后是2个装甲艇大队。

当到达科列尼哈村时,舰艇遭到敌军密集炮火轰击。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和“马丁诺夫”也被敌军炮火命中,两舰共有28人伤亡。浅水重炮舰和装甲艇随即进行了回击,击毁了敌军的炮兵阵地。

8月17-20日苏军与敌激战,炮舰“红色亚美尼亚”号、浅水重炮舰“攻击”号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提供了火力支援。由于热号巧妙的伪装德军飞机没有发现以及德军飞行员发现奥恰科夫港内有大量船只存在,忽视了对于“热列兹尼亚科夫”号的空袭,结果4天时间在奥恰科夫损失几个炮兵连和不少步兵。

9月16日,德国空军对该舰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德军2架Bf109战斗机掩护15架轰炸机在2小时内不断俯冲轰炸,共投下约60枚炸弹。炸弹在距离该舰10-15米处爆炸。不过由于舰员的高超驾驶和实施机动,该舰和舰上人员没有任何损失。

9月17日浅水重炮舰“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在波克罗夫卡区域为作战部队左翼提供炮火支援。作战期间,“热列兹尼亚科夫”号遭到德军17架次空袭,不过没有损伤。下午,该舰前往斯沃博德内港。

9月20日受命轰击斯沃博德诺格港。黎明时分,一列德国列车被发现沿着金本小堡行进。当发现德军列车驶入狭窄线路时,浅水重炮舰立即向第一节车厢射击,随即引起熊熊大火。此后,它继续对四散逃窜的德军步兵进行射击并用高爆弹击毁了其余的车厢。3小时后,德军3架战斗机和6架轰炸机前来空袭实施报复,在2小时共出动30余架次。不过舰员们多年的演习并非徒劳,他们巧妙地实施机动,使德军飞机的投弹没有命中。激战中,该舰击落了德军1架轰炸机。在被击落前,这架轰炸机投下了2枚炸弹。由于距离很近,炸弹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使得该舰被抛出,舵机、测距仪等都出现了故障。经过修理后该舰驶往波克罗夫卡。在那里,他们目睹了“攻击”号浅水重炮舰的最后一战。在波克罗夫卡,该舰也被德军炮弹击中主炮塔,里面人员全部牺牲。晚上,受损的“热列兹尼亚科夫”号抵达坚德拉。舰员们将军舰细心伪装,防止德军空袭。9月23日,该舰接到命令驶往塞瓦斯托波尔。

10月1日-15日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修理。10月20日根据新的命令准备前往刻赤海峡的卡梅申-布伦。10月25日尚未结束修理的本舰与炮舰“红色格鲁吉亚”号一起前往,26日抵达。11月9日-17日参与刻赤保卫战,支援第51集团军部队,11月21日编入亚速海区舰队。

11月25日该舰抵达新罗西斯克进行修理。抵达新罗西斯克时,舰上火炮和机枪上都挂满了冰柱。1941年的冬天非常严酷,在库班的气温达到-30°C。由于刻赤海峡冰冻,所以该舰没有参加在同年12月的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作战。

1942年1月7日,舰长因为阑尾炎住院直到2月20日。在医院,他还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支气管肺炎和心脏病。4月21日,刚刚结束修理的浅水重炮舰遭到德军空袭,再次遭到损坏,舰长受伤,多名水兵伤亡。

1942年5月8日,该舰终于结束修理,开始重新投入作战。5月12日,该舰驶向刻赤,用于协助当地部队的防御。5月13日清晨,该舰抵达战场,对德军机场、部队集结地等进行了射击。然而,2天后的5月15日刻赤失陷。

5月18日,来自刻赤的所有部队都撤离到塔曼半岛,而“热列兹尼亚科夫”号则驶往捷姆留克。5月22日,该舰收到命令转隶亚速海区舰队。

整个6月,该舰积极参与作战。7月7日夜晚,该舰与海岸炮兵第601连对塔甘罗格港德军目标进行了轰击。7月19日-26日,该舰在顿河流域作战。在面临不断遭到德军空袭的情况下,该舰依然积极向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向陆军运送装备和设备。由于做了很好的伪装,该舰没有被德军飞机发现。7月24日,由于顿河舰艇支队原有舰船的大量损失,该舰成为亚速海区舰队顿河舰艇支队的旗舰。

由于面临包围,没有空军和防空力量的掩护,所以该舰不得不秘密行动。支队长海军上校弗洛里科夫发出口头命令:在没有被德军飞机发现之前,不要向对方开火。为了保护人员,在抗击防空作战时,不参与的人员必须上岸进行隐蔽。应该说,这样的命令与当时别的命令相悖,而随后的事件也使得他和舰长两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7月28日上午9时,德军4架Me-109战斗机对该舰进行了突然空袭,投下的炸弹造成舰上6人受伤,包括舰长。这是,支队长弗洛里科夫命令全体人员从舰上撤离。结果,支队长本人、舰长和约50名舰上人员一起上岸并在芦苇丛中避难。只有那些参与击退德军空袭的人仍然留在舰上,拒不执行上岸的命令。10分钟后,德军5架容克-87轰炸机再次发动空袭,投下了15枚炸弹。此后,该舰起锚驶往顿斯科耶农庄,而此时舰上只有15人,其余的舰员并没有返回舰上。从10时到18时,该舰先后击退德军5次空袭,德军共投下了28枚炸弹。不过幸运的是并没有炸沉该舰。20时20分,舰长以及其他舰员终于返回舰上。22时,该舰做为支队指挥部投入运作。在此之前,支队指挥部一直都在岸上,没有与区舰队司令部取得联系。随即,浅水重炮舰舰长命令护送一支船队到叶伊斯克,整个船队共有2艘轮船、2艘油轮、3艘拖船和33艘其他船只。

7月29日,抵达叶伊斯克后,对之前的弃舰行为开始进行追责,支队长弗洛里科夫和舰长马林乌什金都接受了军法审判。前者判处死刑,后者判处有期徒刑10年。

8月9日,原副舰长哈尔琴科继任舰长。随后,该舰继续在库班河嘴和捷姆留克作战。8月底突破德军封锁的刻赤海峡。在突破封锁过程中,德军对其发射炮弹300余发。尽管该舰也受到损伤,不过依然安全的在9月1日抵达格连吉克。

9月3日该舰抵达波季开始维修直到1943年8月。当时该舰所有设备和武器都磨损严重,而且抵达波季的航程并不轻松,军舰需要通过暴风雨海域,而且伴随着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水温9°C。

战争初期作战经验表明,该级浅水重炮舰防空武器薄弱,无法有效抵抗敌军空袭。因而在这次修理过程中,重点加强了防空火力,加装了2门37毫米火炮、3挺12.7毫米机枪和3座4管M-4型7.62毫米机枪。

在修理期间,1942年10月14日该舰编入黑海舰队,1943年2月26日改隶亚速海区舰队。

在休整了近2年后,随着多瑙河区舰队1944年4月14日的重建,“热列兹尼亚科夫”号也开始重披战袍。

1944年7月14日4时15分,它和浮动炮台第4号在4艘猎潜艇护航下在18时10分抵达苏呼米。之后它们在图阿普谢、索契、新罗西斯克、雅尔塔、塞瓦斯托波尔进行了短暂停留。8月25日,经过6周,它们终于抵达敖德萨。在此期间,它们的航行有8-14艘巡逻艇以及2-4架飞机护航。

此后,该舰参与了在罗马尼亚的作战。1944年8月25日向新基利亚港输送部队之后停泊在维尔科沃,8月26日参与解放伊兹梅尔,8月27-29日接受罗马尼亚浅水重炮舰投降。

在此后1944年10月的贝尔格莱德战役中,该舰出动准备与敌方进行预想中的浅水重炮舰交战。不过预想中的作战没有发生,匈牙利不想让她的舰队在贝尔格莱德损失因而将其转移到了别的地区。

此后,该舰随着多瑙河区舰队一直抵达布达佩斯和维也纳城下。

战后的1946年该舰停泊在布达佩斯附近切佩利岛,1947年回到加拉茨维修。1948年秋天,由于苏联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了和平协议,多瑙河区舰队撤回了在上述三国的舰船,回到苏联水域,主要海军基地为伊兹梅尔。多瑙河区舰队撤编后1955年12月1日再次编入黑海舰队。

1958年3月11日该舰解除武装,作为仓库船,编号PSKL-4。1960年9月10日,移交多瑙河船舶公司作为浮动泊位。1965年5月4日,决定恢复昔日炮舰状态,作为不可战胜的苏维埃武器标志陈列。

经过整修后,1967年7月10日开始作为军舰博物馆在基辅第聂伯河旁海洋公园展览。这件事显然与时任苏联海军司令的戈尔什科夫有关,他1941年10月-1944年12月先后担任过亚速海区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司令,显然熟悉这艘浅水重炮舰,况且这也是当时唯一1艘幸存的浅水重炮舰。

根据统计,战争期间,该舰航行40000公里,先后转战多瑙河、第聂伯河、南布格河、顿河、库班河、亚速海与黑海,摧毁敌13个炮兵连,遭受到敌127次空中攻击(敌军飞机投弹827枚),消灭敌军13个炮兵和迫击炮兵连、4个步兵营和2个军火库。如今该舰依然在那里默默等待着新的参观者前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