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072集 尘是尘,风是风,魔鬼干坏事总要引用圣经

月亮与六便士-072集 尘是尘,风是风,魔鬼干坏事总要引用圣经

00:00
10:57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top_xz

    谢谢主播的分享,人到中年听到这本书对自己也是对灵魂的撞击,虽然我也懵懵懂懂,但是很羡慕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我们大部分中年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阶段,既没有向上看月亮的理想,又没有向下拼搏六便士的热血了。

    清音玉儿 回复 @stop_xz: 谢谢友友认真的聆听和真诚的交流,🌹我也是人到中年,业余追求自己的有声梦。的确,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距离,人生也总有很多的牵绊和无奈。也许这恰恰是这本书被众多人推介和喜爱的原因——我们会在书中看到了自己。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肯定是个例,但也让我们思考,所谓的成功、价值、幸福、意义,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由他人评判的,而是自我选择、自我承担、自我感受。😊这是我的理解,和你交流。☕️

  • 好早睡_3u

    谢谢主播优秀的播讲,但书不怎么样,搞不懂为啥那么出名,也许是三观不同吧

    清音玉儿 回复 @好早睡_3u: 感谢聆听鼓励!也理解你的观点。 毛姆在这部书里塑造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他人到中年的人生抉择有人欣赏,有人批评。但这也许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一个人人到中年放弃所有,重寻人生价值,到底值与不值?引发读者的思考:每个人的人生如何度过,如何抉择,如何判断其幸福与价值,既有世俗的标准,也有自我内心的判断。也许,这本书的哲理意味就在于此:每个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意志,同时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月亮与六便士,都很重要,不能兼得时,如何取舍才是最拷问灵魂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三观的不同。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 九瓣梅花

    第一遍听完了,在老师温暖的声音里一点一点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去认识书中的各个人物角色,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能引人深思的好书,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的人是少之又少,一旦做到了,就能活出自己的绚丽画卷,哪怕那是一幅悲惨而又令人同情的画意。那位船长的最后说的话给我映像极其深刻,他做成自己的艺术家,追寻到了自己所认为的人生之美,也是我欣赏的价值观,并在自己人生之路上不断践行着🌹🌹🌹🌹🌹🌹再次感谢玉儿老师精彩的播讲

    清音玉儿 回复 @九瓣梅花: 看得出来,梅花是真的听进去了,带着自己的思考。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简单地用两极思维对书中的人物和思想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道德评判,也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感悟很有思想和深度。在我看来,人生的幸福与价值,原本没有标准答案,能自适、自洽也许是内心宁静的来源。与你交流🌹🌹🌹

  • 声形简

    尘是尘,风是风,魔鬼干坏事总要信用圣经 说实话听到这里,似乎有点理解月亮了,但还是有点不理解六便士?

    亘古皓月 回复 @声形简: 就是尘世中的五斗米

  • 拂月清风

    每天开车上下班听书,这本书读的真很好,很多场景在你的声音中变得鲜活起来。 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不同的三观,虽然从普世价值观来看,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彻底的不负责任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出名后他的负面同样被大众所忽略,甚至他的原配妻子孩子享受着这种光环。大部分人心里都有自私的一面,只不过用道德约束了自己。彻头彻尾做自己,也不是每个人能有的勇气。 不认同主人公,但佩服他追逐自我的勇气。我在人生能够选择的几个节点上,为了家庭,更为了自己想要的未来,两次放弃了他人都羡慕的工作。现在回头看,感谢当初自己的选择。 多彩多样才是人生,千篇一律那是日历,希望每个人都能揣着足够的“六便士”,找到属于自己的“月亮”

    清音玉儿 回复 @拂月清风: 感谢您的鼓励。聆听到最后是对作品个主播最好的认可了。🌹🍵更感谢认真走心的交流,和您有深深的共鸣,欣赏您的独立思考和成熟的思维方式。👍为您点赞,祝您愉快!🌹好书共享,喜欢这本书和我们的制作的话,也欢迎您分享给同好的朋友哦!😜

  • 一心只读剩咸书

    有两点没懂 1.最后一句话,他永远怀念一先令买13只牡蛎的日子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书题中的两个意象在全书中都没有提到过

    清音玉儿 回复 @一心只读剩咸书: 带着思考聆听,真的会收获更多。这两个问题很有水平。个人理解:是毛姆的讽刺手法,就连身为牧师,有着虔诚信仰(月亮),不容俗人亵渎圣经的亨利叔叔,也依然忘不了世俗生活中的美味与精打细算(六便士)。至于两个意象文中没有出现,大概也是一种刻意的设计吧,意会总是好过言传,自己思考体悟出来的总比作家直接告诉读者更有意思。也许这就是艺术的留白? 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就仅供参考了😊

  • 虎虎玥

    追求你想追求的,经历你想经历的。

    清音玉儿 回复 @虎虎玥: 人生就是一场个人化的体验,祝友友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 听友411507092

    以前我是不可能看进去这本书的。人到中年不如狗,才懂这本书的意义,理想和生活,追求其一也好!感谢优秀的主播,演播很动听

    清音玉儿 回复 @听友411507092: 感谢聆听鼓励!同为中年人,和您有同感!🌹🍵

  • 酒能_MIYO

    主播讲的太好了,比很多大咖都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听到你做作品。主创团队品味真心好。感谢你们。

    清音玉儿 回复 @酒能_MIYO: 🙏🙏🙏☕️☕️☕️🌹🌹🌹感谢聆听高赞。也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好书难得,希望有幸运再遇到优秀的作品。我们会更加努力!😊

  • 一心只读剩咸书

    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是个体对于现代文明的逃离,这个话题并不复杂,但小说的行文逻辑很有意思 故事从“我”对于上流社会世俗风气的厌倦起笔,引出斯特里克兰德这个角色,并通过离家出走和拐别人老婆两件事情显示出其个性在文明社会下的突兀性,从而抛出了问题:是什么力量迫使这个人拼命摆脱他所生活的环境?他又该以什么方式来回归自我?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继续把目光锁定在斯特里克兰德的个人经历上,而是描绘了一个远离物质文明的小岛,在“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中描绘出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纯朴民风,展现出他们的情感与信仰,同时也拼凑出了斯特里克兰德后半段经历,揭示出了斯特里克兰德一生所追寻的东西。

    一心只读剩咸书 回复 @一心只读剩咸书: 塔希提就像一张画布,作者在其上描画一种可能性,又像一个熔炉,将斯特里克兰德的个人挣扎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态,从而也使作品由描写一个人的个性上升为探讨一种普遍性的人生问题。最后的壁画、烧房子不乏惊心动魄之感。在此之后,“我”又回到流俗之中,将塔希提岛从读者眼前拉开距离,保持它应该有的那种与世隔绝的特性。 “我”的设置打破了故事的封闭性,始终诱导着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