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难理解难记忆?因为你还没掌握这些诗词的表达技巧与鉴赏规律

诗词难理解难记忆?因为你还没掌握这些诗词的表达技巧与鉴赏规律

00:00
12:37

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思路。



文章共4000多字,预计6分钟读完,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想要更深入学习古诗词的规律和文化,请耐心看完,每个内容讲解完,都会用一张思维导图做归纳总结,相信看到最后定会满载而归。





购买专栏可领取与文章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方便打印出来给孩子学习,文末附私信领取方式,千万不要错过。



一、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 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象征、烘托、渲染、用典、起兴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1.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指的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了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而牺牲自己的真挚感情。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如柳永的《雨霖铃》,全词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词的上阕先描写别离的环境氛围,接着写依依惜别之情, 最后虚写别离后友人在途中的情景;下阕先抒发情感,接着把离愁别绪集中在“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诗人情感的意象中,最后再次抒发难以排遣的离别情绪。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王冕在纏梅)〉中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了自 己要像梅花那样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5)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即借历史事件来讽喻当朝,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刘禹锡的《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2.表现手法



⑴渲染



渲染本是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后借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王昌龄的《秋词》一诗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2)烘托



烘托就是通过对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突出人物某种形象或心绪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反衬两种。正衬是用同类的事物或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中,三、四句用潭水的“深”来烘托汪伦的情谊之“深”,形象鲜明地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中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 通过动景反衬出了春涧的寂静。



(3)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古诗中指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多用简练的语言来抒发质朴自然的思想感情,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温庭筠的 《望江南)〉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爱人归来的焦急伤心的心情。





(4)用典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 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 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了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促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5)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戴叔伦《兰溪棹歌》中的前两句写了月色的清爽皎洁和山水的明丽动人,是静景; 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6)虚实相生



实写’是指描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写”是指描写虚幻世界中的景象,如梦境之景、想象之景、冋忆之景等。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是写,“共剪西窗烛”是写,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意境,表达了盼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7)点面结合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点面结合,突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





3.修辞手法



(1)比喻



运用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2)拟人



如刘放的《新晴》,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



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又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因愁而长,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奇特至极。



(4)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的《陶者》,诗中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如李清照《如梦令》 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用“绿肥”“红瘦”分别指代绿叶、红花。



(6)设问



如阿鲁威的〈収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7)反问



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1.感知诗词的内容



(1)抓诗题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的正文,会以为是写湖上的风景,但看过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的读书感受的。因此,分析题目是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2)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赞颂对方;咏史诗、 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赞贤,或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3)析词义



因为古典诗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否则就无从准确把握其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在理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诗时,如果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波折太多”的话题给老朋友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被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的心情,那么,我们便知道这两句其实写岀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43111437

    朗读的非常不错,声音优美动,情感色彩丰富节奏好,可以回关交流下吗?

  • 听友443111437

    朗读的非常不错,声音优美动,情感色彩丰富节奏好,可以回关交流下吗?

  • 听友443111437

    朗读的非常不错,声音优美动,情感色彩丰富节奏好,可以回关交流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