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事物,它就怎么确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
书名:《观看之道》
作者:[英] 约翰·伯格
今日主讲:思桐
主讲人简介:影评人,专栏作家
01 听前思考
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知道的吗?
经过复制后的艺术品,还存在艺术价值吗?
为什么说女人是在用男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的?
油画其实是一种炫耀财富的工具吗?
广告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吗?
02 书中金句
“观看先于语言,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
你怎么看待事物,它就怎么确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
观看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行为,而是一种意识行为,正因为你看到了一个人,别人也看到了你,所以,你才能确定自己也是一个人类。
一幅古代的艺术品,它美丽,恢弘,让人叹为观止,但这份美丽背后,其实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泪著就,其中藏着种种的历史上封建专制的不平等因素,但因为复制品的出现,这些艺术原作更有价值了,但它却让那些不平等显得高贵,比如说,一幅画作,画得是贵族欺压百姓,但是因为它是艺术品,所以我们不是批判其中阶级压迫的种种事实,而变成了赞美这幅画作的举世无双,因此历史的真相,就被永远的埋藏了。
03 精华笔记
一、书与作者
英国艺术史学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杰出的思想家,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得主约翰伯格的艺术专著《观看之道》出版于1972年,同时还有一部配套的bbc同名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和这本书一出来,就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的影响力,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约翰伯格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家,他也被称为左翼浪漫主义的真正传人,那么他写的这本《观看之道》,自然是和以往的艺术史专著有所不同。这本书改变了整整一代人观看艺术的方式和理解世界的角度,因为它就是相当于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世界里扔了一颗深水炸弹,彻底轰炸了我们以前的世界观。
二、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知道的吗?
你怎么看待事物,它就怎么确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同样,你能观看,也就意味你也能看到别人在看你,那么你就会知道,你和你看到的这个人,是处在同样一个可以被我们看到的世界里。
但是,我们的意识是离不开我们理解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作为人类,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那么肯定会是从某种特定的情境来感知这个世界。
这个特定的情境,可以是你的知识,信仰,文化结构,地域,国家和民族,政治立场等等。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进行的任何一种观看,在观看之前,已经有了一种观看方式。同样,他也意味着我们看到的东西,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我们知道的东西,它不一定和真实的现象是一致的。
艺术作品神秘化是特权阶级,资本主义,那些编撰历史的人为了让一些不光彩的东西变得合情合理,才有了类似这种生命的活力,永恒的美丽的说法。因此,在我们现代社会人类的眼里,这些古老艺术品变得十分神秘。
同样的,我们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的时候,看到的东西,也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而是看到了别人看到的,这个叫做透视法,因为我们看到的任何一幅画,看到的都是这个画家从他的肉眼,他的角度里看到的东西。类似于这一切我们看到,都是影像,而影像是人为的,它有着别人观看的痕迹,我们观看任何一幅影像,都是在他人的观看痕迹上观看。
三、经过复制后的艺术品,还存在艺术价值吗?
复制品,指的是我们现在的艺术品,可以被大规模的复制和批量制造,比如说一幅世界名画《蒙达丽莎的微笑》,以前的老百姓是看不到这些画作的,只能被达官贵人赏玩,而现在因为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能从电视,图书,广告牌里看到它。
那么就会产生两个很严肃的问题,一是这些经过复制后的艺术品,还是艺术品吗?如果复制品《蒙达丽莎的微笑》变成千家万户都能在家里挂一幅的东西,那么蒙达丽莎的那神秘的一笑,还有她原本的艺术魅力吗?二是现在挂着法国卢浮宫的《蒙达丽莎的微笑》的原作,经过了无数次的复制后,原作的艺术价值还在吗?
约翰伯格给了答案,就是我们去博物馆看艺术品,不是因为这些艺术品里深刻的内涵,美丽的图像,而是因为它是原作。
因为机械复制的技术,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发生了质变,产生了一种新的价值,就是展示的价值,展示的价值带给了艺术品全新的功能——政治功能和商业功能。
四、为什么说女人是在用男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的?
从古至今的所有女性,都在用男人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约束自己,所以说,女人是被囚禁在男人目光里的。
当一个女孩渐渐长大的时候,女人就会努力把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女人,男人也希望她更富于女性的特质。体现在社会文化上,就变成了一个女人必须得有一双男人的眼睛去观察她自己。她要时刻的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去观察她的外貌好不好看,身材好不好,她像不像一个女人。别人对她的评价,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觉。
简而言之,一个女性的行为,也许不是本身她想做的行为,而是一个她想被你看到的行为。因此,按照约翰伯格的话说,女人把自己变作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一个及其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
而女性作为一种景观在艺术作品里最常出现的主题,就是裸体画。裸体画,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裸像。裸体是自我的呈现,而裸像则是被公开展示的作品。然而在《观看之道》里,约翰伯格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这个观点指向了一个我们很难接受的事实。就是这些女性裸像作品,她们的本质不是去作为艺术去展示的,而是本身就是用来奉献自身女色,谄媚男性的工具。
五、油画其实是一种炫耀财富的工具吗?
油画的作用,就像一件件商品,它把一切形象都纳入自身的画作里,让一切事物都变得平等,变得可以交易。
约翰伯格告诉我们,早期的传统艺术,用以炫耀财富。不过当时的财富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等级秩序和神权象征。而油画,则炫耀着一种新的财富,就是可以用钱购买到的财富,所以在当时的油画作品里,都画着一些象征财富和资本的物体。比如我们经常能在一些油画作品里,看到一些珍贵的美食和银器,而它的本意,并不是艺术目的,而是炫耀这个画作主人家里的财富。
六、广告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吗?
现代的广告与古代的油画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油画展示了他的主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房子,土地,珍贵的珠宝。强化了主人本身的财富等级,而广告则是让你对当前的生活有所不满,所以它要展示你还未拥有的一切,告诉你只要你买了,就能像广告里说的一样美好。但是在事实上,我们花了钱之后,只会更穷。
广告就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生命,没有广告,就没有资本主义,商品化社会生存的土壤,在过去,资本主义会用大规模的剥夺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到了现在,资本主义使用的手段,就是把判断一件事物吸引人与否的标准,强加于我们,让我们通过购买,来实现一种幻梦。
七、结尾
《观看之道》,与其说它是一本艺术史,不如说它是一本观念史,思想史。
我们从中要学习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一种清醒的方式去观察事物,我们不能把眼前看到的东西当做真相,如果不想被蒙骗,我们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补充自己,只有严肃的知识,正直的态度,才能形成我们一个人理智基础,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力量。
无论如何,认可喜马拉雅的认真态度,及时撤换。另一方面,估计也是原讲述者没时间录完才换播音员的吧,还是鼓励原创讲述,自己观点的讲述和转述听起来还是很不同的。
肯定喜马拉雅的态度,播音技巧很好,除了没有灵魂之外
听着舒服
为大咖的专业精神点赞👍
是不是再说油画就是那个时代的广告
喜玛拉雅很多精品是精神食粮!
您的观察结果就是最真实的自己
虽说现在大部分还是男权社会,但是关于女性用男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这部分的内容实在不敢恭维,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男人,那男人打扮自己是是为了取悦谁呢?作者作为男人把自己摆的太高了,不知道是不是时代问题,但就这点我就不会去看这本书,起码一些观点太过时,太偏激!
前后放两次,什么意思?凑数吗!
锦鲤111 回复 @武汉中英建波: 昨天讲了另一本书,你可以去听昨天的新书。今天是重新录制讲的,我也才发现😂
我要做大咖#打卡:感谢喜马拉雅今天重播约翰 伯格的《观看之道》🙏 这是本好棒的书,是世界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思桐老师的讲书稿也相当不错。为喜马拉雅的认真范点赞👍 带着老师的5个听前思考题,今天再听了一遍,想起了多年前在卢浮宫瞻仰《蒙娜丽莎》原作的心情,老师讲得真是入木三分啊!我们看到的不是画的本身,而是画的影像,上面已经承载了前人的观念和痕迹...“你怎么看待事物,它就怎么确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观看其实就是重构,这意味着我们进行的任何一种观看,在观看之前,已经有了一种观看的方式。这对我们以后如何看待事物有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