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的记忆(二)

塘口的记忆(二)

00:00
04:27

        在塘口,整整工作、生活了三年,直到1988年9月才离开。这三年中,虽然有些落寂,有些乏味,有些无奈,但也收获了一群难于忘怀的人。
       这一群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和我一样的同龄人,一个是弁南中学的同事,还有一个是我的学生。
        塘口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但也五脏俱全。政府、医院、信用社、学校、供销社等一应俱全,大批青年人也随之而来。他们拥有的身份各异,接受的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下班后无处可去:没有电影院,没有商场,没有任何可以供年轻人娱乐的场所,塘口的晚上,用“空寂”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于是这群无处可去的年轻人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打打牌,吹吹牛,发发牢骚,再“无病呻吟”几下。兴之所至,骑个自行车,漫无目的的闲逛,走到哪里算哪里。
       弁南中学在当时,和所有的农村中学一样,民办教师占据天下。他们很多人也许没有高等教育的背景,也许上课前自己还在钻研题目的解答,也许下课后还要下地干活,但就是这样一群人,撑起了这所学校,让九年制业务教育得以实施。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没有城市的心机,没有相互的“勾心”,更没有“斗角”的必要。我有一个暑假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张老师家度过的,现在想来,还很怀念。
        汪博士是我最敬重的其中一位。其实他只是文革前的一个高中生,但从文学到历史,从数学到物理化学,无所不通。与他聊文学,让我们这个中文专业毕业的人汗颜不已。“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最终的结局也许也印证了这句话:博学多识,善良贤德却未必一定能够善终。愿博士来生能够改变性格,从而改变命运吧。
       还有一群人就是我的学生,在弁南中学,我带过三届学生,两届初三,一届初一。初一的学生已经完全没有印象,而两届初三学生,印象颇深。因为现在有很多还在继续来往中,虽然自己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也没有教给他们多少知识,但他们对我的尊敬让我有时候感到惭愧,也正鉴于此,我现在和他们的交往更多的是朋友式交往,而非师生式交往。
       塘口的三年工作和生活,是打磨我的三年,之后再也不会去争论“民主和集中”之类的话题,可以不无夸张的说,塘口的三年影响了我以后三十多年的工作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86218117

    好听的往事

    飞雪屏 回复 @听友386218117: 是的,往事随风

  • 听友387160092

    70-80年代的回忆啊

    飞雪屏 回复 @听友387160092: 同时代的人吧

  • 听友387160092

    塘口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但也五脏俱全。政府、医院、信用社、学校、供销社等一应俱全,大批青年人也随之而来。哈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