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到了30岁,牙釉质开始逐渐变薄、变色;40岁左右,唾液分泌减少,细菌侵袭牙龈组织使其萎缩。进入老年时期,牙齿更容易变得松动无力,甚至开始掉牙 。牙齿的健康不仅影响口腔,还和人的预期寿命相关联。本期《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 俞光岩、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 李刚 ,教你延长牙齿的“使用期限”。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不断磨损,但只要注意口腔卫生,可以减少牙齿的损失。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65岁~74岁老年人群中,平均存留牙数从2005年的20.97颗增加到2016年的22.50颗;全口无牙的比例从2005年的6.8%下降到2016年的4.5%。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8020”计划,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也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研究表明,口腔中功能牙数量和预期寿命有关。
对于 70 岁以上人群来说: 功能牙数量大于20时,7年死亡风险为22%; 功能牙数量为10~19时,7年死亡风险为35%;ꔷ功能牙数量为1~9 时,7年死亡风险为50%;ꔷ功能牙数量为0时,7年死亡风险为70%。
丹麦的一项研究观察了573名70岁老人长达21年的生存情况,发现全牙脱落、少于10颗牙的老人5年内致残的比率,相较于有20颗牙的老人分别提高了2.81倍、2.13倍。70岁老人21年牙齿与生存期分布曲线21年后,全牙脱落的老人死亡风险率比有20颗牙的老人高了26%。另外,瑞士一项基于全球1万名中老年人跟踪研究的调查显示,牙齿健全者的平均寿命,比缺牙者的平均寿命长11.7年。
很多人认为,人有28~32颗恒牙,缺一两颗无所谓。但其实,一颗脱落的牙齿就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牵连整个口腔缺牙后,牙槽骨缺乏正常的生理刺激,容易出现萎缩,难以维持口腔颌面部的稳定。如果牙齿缺失较多,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出现牙齿倾斜、移位或向对侧伸长等现象,导致咬合关系紊乱、颌面部肌肉疼痛、张不开嘴等症状,甚至引发龋齿、牙周病、口臭、邻牙脱落。
很多老人因为缺牙、坏牙而咀嚼无力,不能吃肉,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有些老人需要将芹菜等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多煮一会才能吃下去,使其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有的老人牙不好就“囫囵吞枣”,未经充分嚼碎的食物进入胃肠,增加消化道负担,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加快记忆力衰退牙齿有很多神经与大脑相连,每天数万次的咀嚼动作,会通过三叉神经刺激大脑,就如同为大脑做保健运动。
牙齿掉落后,大脑接受不到足够多的刺激,支配牙齿的神经中枢就容易逐渐萎缩,久而久之记忆力衰退。诱发全身疾病中国牙齿健康促进基金会发布的《牙缺失防治白皮书》指出,缺牙者患胃癌、肠癌的比例比牙齿健全者高30%;由于营养吸收差,缺牙者患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关节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高于牙齿健全者。
牙齿脱落并不单单是自然老化现象,缺牙多数是由龋齿和牙周病等口腔问题导致的。只要积极预防,即使年龄增长,也可以保留一口好牙。要 坚持正确刷牙 。早晚用巴氏刷牙法刷牙,可以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避免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
刷牙有三点诀窍,一、 门牙内外侧:刷毛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画小圆圈清洁; 二、 牙齿咬合面:牙刷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轻颤; 三、 牙齿内侧面:牙刷竖起来,利用前端刷毛沿牙缝上下清洁。
除了刷牙漱口,还可以按摩牙龈。漱口后,将食指放在脸部与牙龈相应的位置,轻轻上下按摩或画圈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力要适当,以免对牙龈造成压迫性损伤。 还要定期洗牙 ,建议每年洗牙1~2次,这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步骤。定期口腔检查也能在早期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适当吃韧性食物总是吃质地柔软的食物,会导致下颚退化,使牙床变得脆弱。
中老年人可以适当吃一些质地较硬或有韧性的食物,比如绿叶菜、猪蹄等,增加咀嚼次数,但不要用力拉扯。牙掉了赶紧补如果出现刷牙出血、牙痛、假牙不适、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齿断裂或缺损等问题,应尽早去正规医院治疗。发现龋洞,应及早充填。如果出现明显松动,符合拔牙适应症,建议尽早拔除,避免牙周袋进一步加深,造成炎症恶性循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