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打新股天纺标(即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代码:“871753”)开启申购。天纺标的发行价格为10.0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3.84倍,其发行结果将在10月17日公告。
若天纺标成功上市,意味着其注册地天津市将诞生“北交所第一股”,天津市也因此成为北交所全国“大家庭”中的第24个省(市)成员,而这个数字也有望连续被改写。
10月10日天纺标进行了路演,就在这一天,北交所也迎来了它的第115家上市公司——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30685.BJ,即“新芝生物”)——但本周之内,这个数字就将被刷新为117家。10月13日与10月14日,分别有来自江苏的无锡亿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代码:837046,即“亿能电力”)与来自山东的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代码:430476,即“海能技术”)两家公司,也将正式登陆北交所。
这家内地最年轻的证券交易所,已经驶入“高质量扩容”新车道。
一个月前,即9月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服贸会期间曾在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上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北交所已经取得了良好开局。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坚守市场定位,尊重市场规律,夯实市场基础,抓好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拓展北交所的市场功能等四项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全国“大家庭”连添“新丁”
“高质量扩容,是经历了一年的成长期并取得良好开局后,步入常态期的北交所必然踏上的一个新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投资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刘津宇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事实上,关于“上规模”,北交所目标已定。
几个月前,即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会议期间,市党代表、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副书记、北交所总经理隋强曾提出,“当前北交所市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快聚集一批高质量上市公司,形成合理的市场初始规模和市场深度;在此基础上,未来两到三年,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国庆节假期归来的第一周里,北交所连续迎来三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数量也将增至117家。
北交所2021年市场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时,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是82家;从地域分布情况看,这82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内,而排在前三位省(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合计达到了42.68%(如图1所示)。即彼时北交所中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是来自江苏、北京与广东这三个省(市)。但这个比例当前已出现了明显变化。
截至2022年10月10日,记者从Wind和北交所官网看到,全国范围(除港澳台外),北交所上市公司“大家庭”仍主要来自这23个省(市)(如图2所示),尚缺天津、海南、黑龙江、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这8个省(市)及自治区的“代表队”。但排在前三位省(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合计已降至39.12%。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不仅总数量增多,且分布更加广泛,其他省(市)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占比增多。
而且“23”这个总数有望随着天津市“北交所第一股”的诞生,变成“24”。
值得关注的是,除天津外,海南与黑龙江当前各有一家公司的审核状态处于“已问询”,等待上会中。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将可以看到北交所全国“大家庭”连续添“新丁”。
北交所上市公司待“破零”省份有序“备战”
当前,有待北交所上市公司“破零”的省份也在纷纷有序“备战”。
以贵州为例,据贵州日报报道,北交所设立一年来,该省积极加强与北交所对接交流,推动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北交所 全国股转公司贵州服务基地”并揭牌运营,为贵州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加油助力。目前,贵州省内已有三家公司在北交所辅导备案,上市工作正有序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披露,下一步,该局将紧紧围绕企业上市的工作目标,倒排节点、压实责任、攻坚克难,确保实现年内2-4家企业成功挂牌。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对此表示,当前在北交所“排队”的企业过百家,正在辅导的企业数量更多,企业上市的愿望强烈。“北交所上市的公司目前主要还是来自之前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启动以北交所IPO为目的的新三板挂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方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
而“从未来导向来看,市场的长远发展和平稳运行,有赖于良好的市场生态,这就需要把好关,引导上市企业克服短视倾向,按需融资,夯实内控和公司治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从而推动市场的良性循环。”刘津宇从北交所“上规模”将面临挑战的视角出发,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随着更多省(市)融入北交所阵地,加强与各地政府和企业部门的沟通,也将成为北交所面临的新课题。
审核提速,探索实施挂牌上市审、监、培一体化“流程再造”
据记者统计,国庆节后IPO首发上会企业共计11家,在拟上市板块中,北交所最多,为6家,科创板1家,创业板3家,深市主板1家。在国庆假期前则有21家企业上会,其中北交所连续两周出现7家企业上会的情况,审核提速。
刚刚成为北交所第115家上市公司的新芝生物,被称为“生命科学仪器第一股”,它从申报正式受理至通过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用时仅57天;但近几个月来,新芝生物的速度并不算最快的案例。8月5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科美菱(即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5892.BJ)公开发行,从6月29日申报受理算起,前后经历了37天。
节奏明显加快的另一面,相较沪深两交易所,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相关环节设计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据了解,“开门办审核”、信息流程透明化,是北交所在审核过程中所一直强调的内容。例如,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审核进度问题,北交所官网显示的审核进度条中,从申报受理开始,到问询(回复)、上市委员会审议,再到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全流程各环节,均可公开查看。特别在问询(回复)环节上,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北交所的问询是问题直接挂网公开、再等回复。
沪深两交易所此环节上则是,先由发行人或保荐机构把交易所每轮问询的问题回复完后,问题再随同回复内容一起挂网公开。这样出现的情况是,往往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市场才随同回复看到这些问询的内容。
据悉,北交所审核过程在问询(回复)环节采取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交易所问询的内容可以第一时间向全市场公开;市场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交易所对这家企业的关注重点。
9月4日,在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明确表态,北交所将探索实施挂牌上市审核、日常监管、公司规范培育一体化的“流程再造”,建立内部直联审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挂牌、上市全链条审核效率和监管服务精准性,使得上市路径更加清晰、时间预期更加明确。
严把质量关,出现首家“被否”企业和“暂缓审议”
“上规模”“扩容”的同时,北交所对拟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在“严把关”。
“‘上规模’伴随的重要命题就是‘守底线’和‘重质量’。”刘津宇提出。
而在中运科技股份公司总裁陈伟看来,在“扩容”前明确“高质量”,也符合创新能力强和行业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标准要求。
9月19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43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表示,泰达新材(430372)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泰达新材因此成为北交所开市以来首家被否公司。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给出的审议意见显示,泰达新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毛利率变动、收入利润增长以及与供应商安庆亿成之间关系这三个方面。
由于泰达新材及其辅导机构华安证券并未就招股书报告期内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合理性、净利润近年连续大幅增长的合理性等进行充分地解释、说明,相关信息披露不符合规定,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终止对泰达新材上市申请的审核。
10月10日,北交所国庆节后“第一审”也出现了“2过1”情况。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51次审议会议上,迅安科技(834950)被“暂缓审议”。而“暂缓审议”的原因与迅安科技部分高管存在以个人卡代收代付等资金往来问题有关。
“从定位来看,北交所的建立以扶持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为使命,目标在于‘宁缺毋滥’,真正为纾解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融资难瓶颈提供扶持。针对存在发展前景不明确、上市准备不足等情况的企业,应暂缓上市。”刘津宇说道。
同时,她亦认为,从制度设计来看,北交所发展过程中“量”与“质”并重的思路非常清晰,未来应更注重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要件”,例如市场指数(如当前的北证50成份指数)的完善化、投资者退出机制的设计、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和风险管控、融资融券便利性的提升等,从而为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