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时代周报。作者:何明俊。
新能源风潮浩浩荡荡,上下游产业链一派火热。企业市值狂飙,实控人身家大涨不止。
产业是资本市场的奠基石,资本市场是产业的风向标。新能源产业所涉门类广泛,其中尤以锂电、光伏最受资本青睐。公司业务沾上概念,股价往往先涨为敬。新能源产业崛起,来自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家正以群体面貌日渐为大众熟知。144名来自电力、储能、石油等领域的企业家入围《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 ,总资产达4.2万亿元。
144名巨富当中,隆基绿能(601012.SH)李振国、阳光电源(300274.SZ)曹仁贤、天合光能(688599.SH)高纪凡等光伏行业代表与宁德时代(300750.SZ)曾毓群、亿纬锂能(300014.SZ)刘金成、天齐锂业(002466.SZ)蒋卫平、比亚迪(002594.SZ)王传福等锂电行业代表又占半壁江山。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等造车新势力代表亦榜上有名。
财富涨跌,不过是产业周期更迭的外在结果。从制造业到房地产,再到互联网,如今再迭进至新能源,产业风口兴替迭起。2022年,依然是新能源的盛宴,造富还在继续。
产业风口轮换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助力,新能源也是如此。
从创业板与沪市主板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权重股和标志性行业板块有所不同。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上证指数的权重股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以及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股;创业板指数的权重股则大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及发电和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奔赴科创板。
十年前,光伏行业遭遇波折,隆基绿能逆流而上。尽管成为A股首家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企业,但隆基绿能在光伏企业破产潮中,不仅完成了单晶硅片和硅棒的布局,更变革了多晶硅在光伏硅片领域的旧有格局。
技术向前,新的替代旧的。隆基绿能成为A股光伏企业“新王”也离不开资本市场。2012年的4月11日,隆基绿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市值59.09亿元。2022年9月30日,隆基绿能总市值已涨至3632.35亿元。10年间,隆基绿能市值狂涨60倍。隆基绿能实控人李振国终于在2015年登陆当年《胡润百富榜》,身家56亿元,排在第653名。2021年,他在《胡润百富榜》的排名已升至第54名,身家增至885亿元。
这不是个例,宁德时代也是如此。2018年上市,初登创业板的宁德时代市值不足500亿元;2021年5月市值已突破万亿大关,三年增长近20倍。宁德时代已成“宁王”,创始人曾毓群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胡润百富榜》显示,2021年,曾毓群身家高达3200亿元,排名第三。在他之前的是3900亿元身家的钟睒睒以及3400亿元的张一鸣。而在2018年,曾毓群的身家为400亿元,身家3年暴涨2800亿元。
李振国与曾毓群的创富故事是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缩影。随着中国新能源行业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也将奔赴二级市场。
十年,产业风口轮换,也见证了中国从旧动能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变。
光伏与新能源汽车
汽车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火车头。2012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年。这一年的7月,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认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进一步放宽,引入更多非汽车生产商进入。随即,一波跨界造车运动兴起,资本开始涌入。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抓住时间窗口,以极快速度实现融资和造车,并将量产车推向市场。
政策红利之下,市场起飞。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才刚刚过万辆大关,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2015年,中国已稳居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十年之后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已超过350万辆。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2021年全年,同比增幅110%。
比新能源汽车更早一步发展的是太阳能光伏行业。
光伏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两条产业链。前者为中国未来转向以新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给打下了坚实基础,后者则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新能源的魅力。但同是2012年,新能源汽车起步发展,更早起步的光伏却遭遇困顿。这一年,光伏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受限。早前的无锡尚德、英利、赛维LDK等明星企业退出市场。
同年,《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紧接着,度电补贴、户用光伏等系列利好政策登场,协鑫集团、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新一批光伏企业崭露头角。十年之后,光伏行业已焕然一新。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1.22GW,分布式光伏19.65GW。
火热行情也蔓延到海外。据PV InfoLink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78.7GW,较去年同期增长102%,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持续上扬。
新能源产业的两条标志性产业链仍在前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