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司马迁修史:书写传奇的倒霉蛋
 27.97万

98.1司马************

00:00
15:06

【第98.1集】书写传奇的倒霉蛋

司马迁修史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啊,咱们讲了汉武帝的故事。这一集咱们要讲的,是汉武帝时期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写了一本堪称天下第一的史书——史记》,凯叔之前给你讲的这些历史故事,在这本书里几乎都有记载。那是谁这么渊博,记录了中国历史早期三千多年的故事呢?是谁这么有毅力,用毛笔竹简就写出了这惶惶50多万字的巨著呢?听凯叔给你讲。


庄严肃穆的未央宫大殿上,汉武帝一脸怒气,狠狠地将手里的奏折扔到了地上:“哼,这李陵,太让朕失望了!”

两旁的文武官员一言不发,默默地直立着。他们知道,陛下这次可是气得不轻啊,要是说错了话,一定会被迁怒。

汉武帝抬起头,扫视群臣:“你们说,李陵身为主帅,兵败被俘,竟然投降匈奴,该当何罪?”

一个大臣上前说道:“投敌叛国,理当满门抄斩!”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只有一个人低头不语。他就是当朝的太史令——司马迁,他的工作是记载史事、整理文书档案。

汉武帝见司马迁不吭声,眉头一皱:“太史令,你认为李陵该当何罪呀?”

司马迁上前一步:“陛下,依臣对李陵的了解,他这个人有国士之风,有为国捐躯的觉悟。这次对战匈奴,的确是因为寡不敌众,转战千里,箭尽道穷,又无后援,这才无奈兵败被俘,其战功已经可以让天下人侧目。李陵投降或许是想再找机会报效朝廷。”

汉武帝听了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什么叫让天下侧目,啊?他身为一军之主,是全军的表率,带头降敌,这不仅使他家族蒙羞,更让我大汉王朝蒙受耻辱!”


“陛下,李陵与贰师将军一起出征,贰师将军三万人马尚且惨败,李陵只有五千人马,却杀敌过万,请陛下念在他往日之功,宽恕他的家人吧。”

听司马迁提到了“贰师将军惨败”,汉武帝顿时觉得忍不了了。这“贰师将军”名叫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弟弟。司马迁说李广利不如李陵,就等于说汉武帝任人唯亲。他气得站了起来:“司马迁,你为了替降将说情,还污蔑当朝大将,来啊,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就这样,司马迁被打入大牢,落入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酷吏周扬之手,历经百般折磨,被定为“诬罔(wǎng)”之罪。诬罔之罪是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但是司马迁不能死,因为他还有未竟之事,那就是编写史书。


司马迁的父亲曾为太史令,一直有著史的愿望,他从小在父亲的身边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十岁就开始学习古文书传,拜大儒学家董仲舒孔安国为师,二十岁就开始游历天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2岁时,司马迁被选为汉武帝的侍卫,更多次随驾西巡,他这一系列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备,就是为了著史而做的。

司马迁38岁的时候,父亲司马谈去世。弥留之际,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对他说道:“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你要继承祖先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编出那部大书!”


司马迁流着泪,回复道:“孩儿虽然鲁钝,但一定把史书编写完成,不敢有丝毫缺漏。”

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搜集资料,做撰写史书的准备。到入狱时,他已经写了5年的史书了。

那为什么司马迁和父亲如此执着于此呢?

那是因为,在司马迁的史书诞生之前,中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记录历史的文献,人们了解过往历史,更多的是依靠传闻和片段记载,不仅零散,而且说法不一。世代任史官的司马家,对著史有着极强的使命感。


可是被判刑的司马迁,还能继续完成他的史书吗?司马迁了解当时的刑律,知道要想不死,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上交大量的钱财,二是接受宫刑。一旦接受宫刑,就和宫里的宦官不再有区别。司马家虽然世代为官,但史官并非显要职位,俸禄微薄,拿不出钱来;可如果选择宫刑,所遭受的痛苦和耻辱,简直让他觉得生不如死!

司马迁在狱中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做这个艰难的决定:“是死?还是宫刑?”

后来他在给朋友任安写的信中说:“每天都仿佛感到肠子在肚子里扭转,在家心神不定,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一样,出门不知该去哪儿。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儿,后背就出汗不止。”


经过了一年的煎熬和挣扎,司马迁决定忍辱苟活,接受宫刑。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真的一死了之,没有完成史书,那我这条命,真的就像一只蚂蚁一样,悄无声息、无足轻重。世人也会看轻我,会看轻我的职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因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人生才有不一样的价值。如果我就这么平庸地死去,我心中的这部大史就不能在后世显露了。”


多少次夜不能寐,他迷迷糊糊中,似乎看见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bìn)、吕不韦,还有韩非:是啊,周文王是在被囚禁的时候推演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他是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形下写出的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晚年双目失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挖去膝盖,但他依然写出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之后,才有吕氏春秋的流传;韩非子被秦始皇囚禁,才书写出了《说难》孤愤


这些古代先贤,给了司马迁逆境求生的信念,让他在宫刑的身心之痛中、在关押犯人的阴暗牢房里,坚持活着,并且笔耕不辍(chuò)。

这件事传到了汉武帝耳中,武帝也对司马迁产生了几分钦佩。他重新召见了司马迁,对他说:“朕至今不明白,当初你为何执意为那李陵说情啊?”

“臣并非有意维护李陵,只是身为史官,不虚美、不隐恶,就事论事。臣始终以为,李陵将军灭敌无数,是我大汉肱(gōng)骨之臣,匈奴怎会放心让一个被俘的汉将来训练他们的士兵呢?”

汉武帝钦佩司马迁的正直,任命司马迁为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司马迁终于熬过了两年多的牢狱之灾和残忍刑罚,这一年,司马迁48岁。


自从被处以宫刑之后,司马迁衰老得很快,耳朵背了,眼睛也花了,在埋头整理书稿的时候,他常常目光呆滞,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察觉。

在司马迁54岁这一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他凭一己之力、用了16年,终于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史记》。

纪传体的意思,就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

皇帝的传记被称为“纪”,一般人的呢,则被称为“传”。


这本书中清晰而完整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shòu)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五十二万六千字,位列“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凯叔前面给你讲的这些历史故事,从第一集的夏启,到上一集的汉武帝,司马迁的史书中几乎都有记载。

司马迁以自己残缺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万众宏伟的记忆。

有人说呀,司马迁在书中记述了汉高祖的贪财好色、诛杀功臣,汉景帝的刻薄寡恩,还有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那这些帝王怎么会让这本“说实话”的书流传下来呢?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啊,司马迁很有可能把《史记》写了两份,正本藏到深山密林中,副本留在长安。到了汉宣帝的时候,司马迁的外孙才把这部真书献给了宣帝,公诸于众。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那提出今天的问题啊,你还记得司马迁写的《史记》,它是一种什么体的史书吗?把答案告诉凯叔,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李陵 

字少卿(?—前7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 李广之孙。

善骑射,初为侍中,后迁骑都尉,教酒泉、张掖(yè)将士射。

天汉二年(前99年),自请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匈奴,遂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jùn)稽(jī)山,为单于八万骑兵所包围,力战粮尽,救兵不至,投降匈奴。

单于以女妻之,立为校王。后武帝误以为陵教匈奴兵,遂族灭其家。

昭帝时,霍光遣使招之,不返。

2.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政治家,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为汉武帝所采纳,由此开以后二千年中国统治阶级尊儒的局面。

董仲舒晚年专心著述,其思想以「天人感应」说为中心,认为皇帝是「天」在人间的代表,并提出「三纲五常」,以维护统治秩序。

其著作甚丰,共凡约二百多篇十余万言,尚存的有《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二卷。

3.孔安国

生卒年不详,字子国,西汉鲁国曲阜人,孔子第十一世孙,习通经学董仲舒齐名。

学识渊博,《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篇时也曾请教于他,后世尊其为先儒。

孔安国少年学诗经申培公,习《尚书》于伏生,名声传于鲁国

汉武帝拜为五经博士,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

晚年着有《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成为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


名词解释

1.太史令

秦朝把在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任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人(即太史),称太史令,汉朝太常,掌天文历法,六百石。

2.酷吏

中国古代中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

其中包括严格执法的正直官员,也包括利用酷刑草菅(jiān)人命的官吏。

3.诬罔(wǎng)

毁谤冤枉。

4.《周易》

《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周文王所做为周易。

5.《春秋》

传为孔子据鲁国史书整理修订而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此为《公羊》《谷梁》本,《左传》本则终于悼公四年),共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列国事迹,开创编年史的体例。

因列为儒家经籍,又称《春秋经》。

解释《春秋》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通称「三传」。

6.《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收录于《楚辞》中的著名作品,其准确写作年份迄(qì)无定论。

中国最长的抒情诗。

7.《国语》

中国国别史之祖,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杂史类。

记录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诸侯国之历史。

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关于《国语》作者问题历代存在争议,至今尚无定论。

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

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

8.《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是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所编着。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

《史记·吕不韦列传》云﹕「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号曰《吕氏春秋》。」

今本〈十二纪〉在前,六十一篇;〈八览〉六十三篇;〈六论〉三十六篇。共一百六十篇,计二十余万言。

梁玉绳称以十二纪为首,似非本书序次,当是以纪居末,览居首,故举其首而称《吕览》。

内容兼存、兵,诸家之言,故《汉书‧艺文志》列于杂家。

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礼俗、卫生、音乐、道德修养等,详细论列统一事业之事,保存许多先秦诸子及先秦史资料。

注释者除东汉高诱外,尚有清毕沅(yuán)《吕氏春秋新校正》、近人许维遹(yù)《吕氏春秋集释》、陈奇猷(yóu)《吕氏春秋校释》等。

9.《诗经》

亦称《诗》,古代经籍,系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相传曾经孔子编删,共三百零五篇,包括商至春秋作品。

汉代传《诗》者有毛、齐、鲁、韩四家。今传本为《毛诗》,有传为西汉毛亨作的传,东汉末郑玄作笺(jiān)。

10.(shuì)(nán)

选自战国时代法家学派著作《韩非子》,是《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游说的意思;难,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作者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

11.《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初为《太史公书》,也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按年月记帝王事迹,为全书纲领,其中先秦诸篇按朝代成篇,秦汉诸纪则按帝王成篇;项羽虽非帝王,但以其一度主宰中国,故也列入本纪。

「表」即用表格形式谱写人物和史事。

「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

「世家」记述世袭王侯,兼及个别重要人物,如陈胜、张良等。

「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少数民族也入其中。

这种纪传体成为后世「正史」的体例,影响深远。

《史记》语言精炼,书中不仅描写出各人物的面貌神情,还刻划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突出。

12.《孤愤》

韩非所著的书篇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

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13.中书令

西汉时中暑谒(yè)者令之省称。

14.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西汉地域版图


西汉政权世袭表


精选用户评论
  • 1527128hqrr

    给我去吃💩💩💩💩💩💩💩💩💩💩💩💩💩💩💩💩💩💩💩💩💩💩💩💩💩💩💩💩💩💩💩💩💩💩💩💩💩💩💩💩💩💩💩💩💩💩💩💩💩💩💩💩💩💩💩💩💩💩💩💩💩💩💩💩💩💩💩💩💩💩💩💩💩💩💩💩💩💩💩💩💩💩💩💩💩💩💩💩💩💩💩💩💩💩💩💩💩💩💩💩💩💩💩💩💩💩💩💩💩💩💩

其他用户评论
  • 观复猫云朵朵

    记史

    12537552421757 回复 @观复猫云朵朵: 😍😘😍😘😍😘

    听友320844041 回复 @观复猫云朵朵: 12云朵朵

    听友299453606 回复 @观复猫云朵朵: 你是假的??

    查看全部109条回复
  • 毛毛朗诵古诗

    传记

    真的水 回复 @真的水:

    真的水 回复 @毛毛朗诵古诗: 1452、5418

    18603875xrm 回复 @毛毛朗诵古诗: [图片评论]

    查看全部13条回复
  • 发疯了哦哦

    历史

    听友333473708 回复 @发疯了哦哦: 乡镇简介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一个人都会发现原来我的生活状态越来越不好的事情莫过于你是因为他是不是自己喜欢😘、也好好看呜

    心平宁静 回复 @发疯了哦哦:

    MomoLee 回复 @发疯了哦哦:

    查看全部9条回复
  • e白衣不染尘e

    三国

    1527128hqrr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给我去吃💩💩💩💩💩💩💩💩💩💩💩💩💩💩💩💩💩💩💩💩💩💩💩💩💩💩💩💩💩💩💩💩💩💩💩💩💩💩💩💩💩💩💩💩💩💩💩💩💩💩💩💩💩💩💩💩💩💩💩💩💩💩💩💩💩💩💩💩💩💩💩💩💩💩💩💩💩💩💩💩💩💩💩💩💩💩💩💩💩💩💩💩💩💩💩💩💩💩💩💩💩💩💩💩💩💩💩💩💩💩💩

    1371295svnj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三国杀

    麟凤yl 回复 @e白衣不染尘e:

    查看全部17条回复
  • 一亩三分地_bo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啊,咱们讲了汉武帝的故事。这一集咱们要讲的,是汉武帝时期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写了一本堪称天下第一的史书——《史记》,凯叔之前给你讲的这些历史故事,在这本书里几乎都有记载。那是谁这么渊博,记录了中国历史早期三千多年的故事呢?是谁这么有毅力,用毛笔竹简就写出了这惶惶50多万字的巨著呢?听凯叔给你讲。

    AA谢谢 回复 @一亩三分地_bo: 赞同

    三分天下郭嘉郭奉孝 回复 @一亩三分地_bo: 我要举报你!!!!!!!!!!!

    liauer 回复 @1339491tckw:

    查看全部43条回复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