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汇——道德经 第71章

国学故事汇——道德经 第71章

00:00
09:55

【原文】

知不知,上;不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经典解读】

这一章听上去像是在说绕口令,一个知字,一个病字,把得道圣人和世俗之人的不同境界描绘得唯妙唯肖。虽然老子表面上只是针对知的层面论述,但实际上同时也包含了行的层面,也就是知与不知在言行上的不同表现。知不知,上。对这一句常规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解释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说,知道了但不以为自己完全知道,这是很高明的。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相对比较赞同第二种解释,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很正常的,不能算是很高明的行为,而知道了一件事,却不以为自己完全知道,这是从表面现象往内在本质的一种探究过程,你所了解的也可能是片面的,你所知道的也可能是暂时的,而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昨天的是非曲直可能到今天就颠倒了,以前的真理可能到现在就成谬误了,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辩证的态度处理信息,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真知,也才能称得上高明。

不知知,病。意思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这一句在帛书版本中写作:不知不知,病矣。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不就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吗?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表层,便以为洞悉了事物的真相,本来是一知半解,却以为自己全都知道,这在求知的态度上是欠缺真诚的表现,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这又是自负自夸的表现,这在老子看来就是一种弊病。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子本章中所说的知主要是针对体悟大道而言的,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事物。世界上真正认识和持守大道的人太少了,但却有更多的人往往自以为认识大道而掌握了真理,甚至还有人把一些歪理奉为真理,他们所犯的毛病就是诈伪。真正认识了大道规律的,知道那真理并不在于知识或者技巧之上,所以不会炫耀自己所知,更不会哗众取宠,而是被褐怀玉,和光同尘,不自以为是。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认识大道而觉悟了。而有些人明明没有认识大道,却自以为得道觉悟了。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阻碍自己真正觉悟,会成为弊病,影响自己的发展。老子在第56章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体悟大道的人是不用言语去讲道来教化别人的,他们教化人的方式是不言之教,用自己切实的行道之举,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而整天把道挂在嘴边向别人宣讲的人,反而不是真正体悟大道的人。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还有我们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我觉得苏格拉底和孔子说得都有些绝对化了,没有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也没有肯定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反而老子关于知的观点“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以更高的境界诠释了圣人的智慧。

总结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就是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有很多是不知道的,所以要努力去获得真知,体悟大道,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第二,就是即便你对事物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智慧的人应该结合过去,现在,并且放眼未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认知接近真理;第三,就是知识也好,大道也好,首先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其次才是影响他人,而不是用来比较和炫耀的,真正高明的人是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该知道的时候知道,不该知道的时候不知道,这不是虚伪,而是说妥当话,办妥当事的中和思想的体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准备接替之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明坚,一个叫明远。 悬崖之下,身体瘦弱的明坚,屡爬屡摔,摔得鼻青脸肿,还顽强攀爬,当拼死爬至半壁,无处着力时,摔落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高僧不得不用绳索,将他救助上来。

而身体强健的明远,攀爬几次不成功后,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而下,遇树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访高师。一年之后,明远才回到寺中。高僧不但没有骂他怯懦怕死,将他赶出寺门,反而定他为接替之人。

众僧不解,高僧微笑解释道:“寺院后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寻,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于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奇题,验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牢,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不久,高僧在安详中圆寂。明远成为这座大寺庙的住持,寺庙香火鼎盛,僧徒日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