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zhì)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么?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
②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
③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④涤除玄鉴:涤,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
⑤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
⑥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⑦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⑧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⑨畜:养育、繁殖。
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解析】
本章主要讲人生的修养,也就是“道”对人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灵魂对人是内在的、没有灵魂应该说是行走的木偶,身体载着灵魂移动,所以人本身的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守护灵魂和坚守大道如何做到统一?主要在于坚守大“道”,在你的心里要有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敬畏,做到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达到对“道”的认识、理解和顺从。所以,首先要在心里去真正理解自然万物,做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凝声静气来表达到内心的柔和、温顺,怎么样才能达到向婴儿般的状态呢?婴儿是最无欲的,需要的仅仅是温饱,这种无欲的状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世间有形的物质的需求在逐渐的改变,有一部分人会变的欲壑难填,同时为了得到这些物质作出邪恶的事情。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金玉满堂”会带给你什么?只是一种外表的虚荣,而这种虚荣则伤害了你身边的或者你能接触到的人,为了这些虚荣必取之于其他人,同时伤害了其他人的饮食、温暖。所以老子希望人静下心来思考,将自身的欲望变得像婴儿对待世间的物质一样简单。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我们通常来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来掩饰人存在的缺陷,好像将内心的邪恶变得合理化了。但静下心来洗涤自己的内心,是没有瑕疵的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净人的内心是对人一个较高的要求。做到顺应自然的时候,再看看这些虚荣、物欲带给你不平衡的内心之外 还能给你带来什么?每日三餐,你能吃的完多少呢?自己只有一个身体,你能穿的完多少呢?睡觉只需要一张床,你需要太大的地方吗?这些物欲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所以涤荡自己的内心、纯净自己的心灵是老子对人的道德教育。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对于治理百姓,你能做到无为而治吗?你能做到顺应自然,让百姓“自化”吗?中国历朝历代进行的是教化百姓,让百姓知道应该为皇家做什么,“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在不断宣扬自己的有为,百姓就是皇家的、也仅仅是为皇家服务,最后使百姓处于生活穷迫的状态,最后实现了新旧朝代交替,这不是无为而治。而老子在第二章中提倡的是顺应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才是提出的治国方略。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人体的各种器官是开启的,能听到、看到、闻到,这样人会产生喜、怒、哀、乐,这种情况下你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吗?人的感官接触到的是世间的物欲,而面对横流的物欲,如何心平气和地看待,保持内心的平和是对人道德上一个较高的要求,对于战国时代的王侯士人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需要摒弃世间的物欲对人思想上过分的引诱,保持内心的柔弱和宁静,这时,你会觉得美丽的花朵只是饱了眼福、听到的邪恶之言会影响到你的心灵、美味的食物只是果腹而已。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通达四方、在现在看来就是非常善于演讲,而一个搞演讲的是知识渊博的人,这样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吗?自己觉得能够说服别人,会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而战国时期百姓基本没有识字的,仅仅演讲不会带给百姓利益,是远离百姓生活的,他对百姓的教育是不能得到百姓拥戴的。
这章是老子对战国时代王侯士人如何做人的教导,希望他们能够谦卑地做人,不要去追求物质上的过分满足、减少自己的欲望、洗涤自己的内心、爱护自己的百姓、仔细分析自己接触到的事物、低调做人,希望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样才能作出有利于百姓生活的事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