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第一讲(7)可有可无的八项指标

《在宥》第一讲(7)可有可无的八项指标

00:00
10:08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说聪邪,是淫于声也”,我们的耳朵也是一种探测器,也是一种搜索器。天网工程离不开我们的眼睛、耳朵,没有天网工程,我们还是靠自己的眼睛、耳朵,有了眼睛、耳朵,才能观察周边的环境,对自己安不安全?对自己有利无利?这些都要靠我们的耳目。“你说话得留心呀,外面可是耳目遍布的呀。”这是历史上特务政治给社会民众布下的阴影。但是“说聪”,想让自己的耳朵更上一层楼,那就是“淫于声”,你就陷在这类信息的罗网之中。

我也经常说,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的,时间是唯一的,精神是唯一的,就是现在、此刻、当下。你现在、此刻、当下把注意力放在眼睛,放在耳朵及相应的色声上,那你的心就在眼睛、耳朵及相应的事物上。陷于具体的事情,你的心就在具体的事情上。你今天在抓贼,心就在抓贼上;你今天要攻关,心就在攻关上;你今天要打算盘,心就在打算盘上。用现在佛教的话来说就叫着相,也叫着事,会把我们的菩提性给束缚了,把我们“竖穷三界,圆裹十虚”的真如佛性约束在一个很细小的具体事项之中。从道家来说,就是把我们的大道拘束了,划不来。所以修道的人要在这方面得解脱,从有为之中解脱到无为,从具体的事物之中,从有相的事情之中解脱到无相。通过排比、顺推,就可以达到道人的境界。

“说仁邪,是乱于德也”,我们学儒的朋友喜欢仁,也喜欢说仁、谈仁,说仁的人就已经离开德了。如果是有德的人,大德不德、大仁不仁嘛!真正的仁人哪里还需要去说仁呢?哪里还需要去好仁呢?你喜好仁,那就说明你离仁义道德太远了,仁义道德是外在于你,你才会去不停追求。

“说义邪,是悖于理也”,对不义之人,才给他说义,说某人不仁不义、不好,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好,已经不仁不义,你才给他说仁义,你不能“治未病”。另外,说仁义的人是不是多事呢?你如果给老虎、狮子说仁义,说你们不要吃牛羊,牛羊又没有惹你们,你们凭什么去吃它们?这个道理你能说通吗?你让老板不要赚钱,他怎么可能不赚钱?不赚钱,他就不当老板了,对不对?你说要他去奉献,要交税,他交给国家的税只是他利润的一部分,把他的利润全部捐献给国家,全部捐献给穷苦大众,那老板的资本还能运转吗?根本没法运转,这样的企业也就该破产了。

所以,“说义邪,是悖于理也”,利润要不要?要,并不是不要,但是不能悖于理。我是老板,我今年赚了一百万元,我可以拿十万元做公益事业,拿十万元奖励有功人员,余下的还要投入技术升级,投入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为了将来有更大发展,自己应有一个“义”,但也不可能为了一个“义”字,就去倾家荡产。

 

可有可无的八项指标

这里接着说后面的四项指标。“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这里的“相”,有执着和烦琐的意思。你今天走路,姿势不好看,衣服没有穿周正,到朋友家做客,见到老人话也不会说,问候一声也不会,这样就不对。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去,待客应有道,拜山还是应该有道。

我这次到四祖寺,明海法师也去了,他现在是河北柏林寺的方丈,到四祖寺去看他的师父净慧老和尚。老和尚现在在老祖寺修庙,他也得给老祖寺上点供养啊。这次去四祖寺供养几千块,老祖寺供养几千块,虽然都是自家屋里的人,但是礼不可缺,缺了礼,人家就会说你不懂事。这些对不对呢?对呀。见了师父该不该磕头?该磕头。进了寺院该不该供养?该供养。见领导该不该问候?该问候。你去见老丈母娘,该不该讲礼节?就算是女婿,也该穿得周正些,不能穿得像济公和尚一样,鞋儿破,帽儿破,穿得破破烂烂地去见丈母娘,惹得丈母娘把你扫地出门,你还想不想当女婿呢?

但是这些合理的东西,也不能“相于技”,有些人刻意地去循礼,走到哪里去都客气得不得了。我是最怕客气的,谁给我讲礼节,我躲都躲不及。这次刘东亮在四祖寺见到我,给我打了个拱,说:“我知道老师不讲究磕头,我也就免了,不磕头了。”我说:“好,我不敢受人磕头的。”因为有些人太客气了,真麻烦。到寺院里去,早上上殿、过堂,都有礼。遵不遵循?要遵循,而且还要法相庄严。随众上殿,你要把服装穿好,鞋子穿好,把一套念颂次第念诵完,基本上要一个钟头,然后又到五观堂里去念念经,饭摆在桌上都冷了,你都不敢动筷子。最后把天神、土地、各路鬼神供养完了,再把木鱼一敲,这下好了,大家才能端起碗进餐。

作为寺院,它需要这些规矩,出家人当然要讲这些规矩。作为在家人,一般的老百姓,就不需要这些规矩。以前在儒家社会,特别是春秋时代,要遵循周公之礼,这是很烦琐的。最近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根据西安发掘的西周明堂建筑来讲古代礼仪,第一道门应该行什么礼,第二道门应该行什么礼。进了内室,主人应该行什么礼,客人应该行什么礼。主人拜客人,两人对拜,然后分左右进屋,然后免冠脱鞋等一系列的礼,麻烦透了,这些在《仪礼》里是写得清清楚楚的。

道家就觉得这些事情麻烦,“说礼邪,是相于技也”,是着相,在礼上执着于一些具体的事相。好在我们不是外交部官员,没有到外交部礼宾司去受训,也没有出使哪个国家。如果作为使节出国了,礼宾司就要把一条一条的规矩给你讲了。到日本去,人家忌讳什么,人家的礼节是什么;到俄罗斯去,人家的忌讳是什么,人家的礼节是什么。总之,习俗文明不同的国家,它就有不同的忌讳、不同的礼节、不同的习俗,大家就要注意。累不累人呢?确实累人。

“说乐邪,是相于淫也”,音乐你喜欢吗?乐,的确有移情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它也有煽情的作用。怎样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清纯的平衡?经典音乐要好一些,靡靡之音就不行,乱人心智。“郑卫之音”很低俗,孔夫子都说“郑声淫”嘛!弄不好就乱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歌舞厅里的人,跳舞时的那个疯狂,确实感觉到有点恐惧。

“说圣邪,是相于艺也”,你说圣,说圣人,你这样提倡,那样宣传,当然圣人有标准,孔夫子就是圣人。诗、书、礼、乐、射、御,这些都是艺,六艺嘛。你仅说圣人的这一套,你就着相于此、执着于这些方面的技艺了。

“说知邪,是相于疵也”,有文化的人,容易看到人家的疪漏,总爱找别人的毛病:衣服没有穿对,说话有毛病,不符合逻辑,自相矛盾,违背公理了……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发现人家行为上、语言上的种种不是,也容易发现社会上的种种阴暗面。所以这个智慧有没有用?会不会让我们惹麻烦?的确会使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25639mopy

    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