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药典》中,搜索桂,我们可以看到药材和饮片分类里有肉桂和桂枝,一般来说,在桂枝前50cm的部位取材,切片制得桂枝尖,在通达经络气机等功效上有相对更好的发挥,肉桂和桂枝同出于一种植物,但肉桂和官桂是否来自同一科植株,说法不一。
桂枝,它有一个别名,叫玉桂;肉桂,它的别名有“牡桂、紫桂、大桂”等,这两味中药,均来自樟科植物肉桂。中药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以干皮及枝皮入药的部分,我们称为“肉桂”;以嫩枝入药的部分,我们称为“桂枝”,中药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桂枝在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近年来大多为人工纯林。桂枝通常在春、夏二季采收,3-7月间剪取嫩枝,截成长约15或30-100厘米的小段,晒干。【品质】以枝条细嫩均匀、棕黄色、气香浓者为佳。桂枝的【性味】,其味辛、甘,性温。桂枝的【归经】,一般认为,归于肺、心、膀胱经。医家认为,桂枝主要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的【功效】,或者表述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等。【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对于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状,均建议忌用桂枝。此外,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桂枝,谨遵医嘱。
与桂枝相关的方剂有: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小建中汤、五苓散、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乌梅丸、肾气丸、温经汤、当归四逆汤、鳖甲煎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等。
桂枝尖就是相对较细的嫩条,用桂枝最上面枝稍的部分,取材方法是,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有学者认为,桂枝尖和桂枝的作用基本是相似的,一般认为桂枝尖作用的力度是比桂枝要更理想,桂枝尖通阳解表生发之药性更强。
肉桂和桂枝均来自樟科植物肉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桂树”,桂枝和肉桂,其来源部位在同一原材料上有位置及加工等区别。桂枝是桂树的嫩枝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干燥制作,切片制成的一种中药;肉桂是以桂树的主干,去掉外面的老皮,取其枝干部位的嫩皮做成的中药,多于秋季剥取,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阴干(也就是不通过太阳晒,将其放在阴凉干燥处,让物品表面活内部的水分慢慢的挥发进而干燥)。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品质】以完整不碎、皮厚体重、外表面具细皱纹,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肉桂的【性味】,其味辛、甘,性大热。肉桂的【归经】,一般认为,归肾、脾、心、肝经。医家认为,肉桂主要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或有表述,肉桂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等。肉桂常用来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寒疝腹痛),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阳痿宫冷,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痛经经闭等。【禁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关于肉桂,有很多经典的方剂:
右归丸、回阳救急汤、地黄饮子、芍药汤、桂枝茯苓丸、桂苓甘露饮、乌梅丸、真人养脏汤、肾气丸、阳和汤、暖肝煎、温经汤、独活寄生汤、苏子降气汤、鳖甲煎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等。
这里面,桂枝茯苓丸、乌梅丸、肾气丸、鳖甲煎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剂同时包含桂枝和肉桂这两味中药。
在《卢氏药物配合阐述》中,有提到“上安桂”,称其来自“百年以后之老桂树”,从来源上说,也是指的肉桂。
有人说官桂和肉桂没有区别,有人说官桂是肉桂的上好之品,李威寰、李世沧两位学者在《官桂名实考证》中研究指出,官桂之品,皆以是否能有筒卷为据,并不是指上等的肉桂,官桂与菌(箘)桂、筒桂於名实之间实系相承,异名而同物,经由药材修治之外观皆由「筒卷」而得名。当是无骨,正圆如竹之筒(管)状而薄卷、筒卷者,其由小枝皮之薄卷至重卷之二、三重卷者,甚至大枝皮厚嫩之三重者良为是。
另有医家认为,官桂不是道地肉桂的名称,肉桂的来源跟桂枝一样,是樟科植物肉桂,《卢氏药物配合阐述》的上安桂也是这个肉桂;而钦安卢师法门用的官桂来源跟肉桂不一样,好像是四川的一种树,可能是黄桂树,不确定,具体不确切,相关资料不足,对比中药性味,肉桂味辛,甘,甜味足,有补益作用;官桂味辛凉,甜味小,闻尝均有类似中药冰片的味道,推测官桂破阴凝的力度比较强,杨医生分享说,病人实寒比较重时,特别是下焦实寒比较重时,考虑用官桂。
由上所述,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桂枝、肉桂来源相同,肉桂并不等同于官桂,有关官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讨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