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开发”澳大利亚》(2)极度缺水和“距离的暴政”

第十三章《“开发”澳大利亚》(2)极度缺水和“距离的暴政”

00:00
10:43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取决于恩索现象(即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因此十年里每年的降雨情况都变幻莫测,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最早从欧洲来澳大利亚的农民和牧民并不知道当地的天气深受恩索现象的影响,因为那时在欧洲很难检测到这种情况。

实际上,澳大利亚每年只有一小段时间雨水充沛,能催熟作物。大部分地区有雨水的天数不到半年,而部分农业区十年里只有两年有雨水。这导致澳大利亚的农业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农民们不惜血本地耕耘与播种,但事倍功半,一半以上的年份都颗粒无收。雪上加霜的是,作物收割后,农田经过一番整地和拔草,光秃秃的土壤就裸露出来,如果其后栽种的作物无法生长,那么土壤就会一直裸露在外,甚至没有杂草覆盖,最终落入被侵蚀的命运。因此澳大利亚难以预料的降雨在短期内增加了农业经营成本,从长期来看,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问题。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但离其他温带国家有数千英里,与其产品潜在的海外市场间的距离相去遥远。因此,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曾指出影响该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为“距离的暴政”。如海运距离过长,致使商品从澳大利亚运往欧洲,每磅或每个容积单位所需的运输费用要比从新大陆运往欧洲的费用来得高,因此只有体积小、价值高的出口商品才有经济效益。

另外一个“距离的暴政”指的是澳大利亚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距离。澳大利亚生产力高效或适合居住的地方并不多,而且相当分散:这个国家人口虽然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分布面积却相当于美国本土48个州。因此,澳大利亚国内运输成本高,必须花费昂贵的代价。

由于距离问题对澳大利亚国内造成很大的影响,加上干旱的作用,银行等企业在偏远地区的分支机构因经营不善,纷纷倒闭。医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远走他乡。欧美有大城市和中等规模的城镇,也有小村子;但在澳大利亚,中等规模的城镇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极分化现象。今日,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不是住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享受着第一世界的文明,就是在小村子或荒漠地带过着没有银行和医生的日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