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奥勒留《沉思录》上:乱世之中如何寻求宁静?

4.1奥勒留《沉思录》上:乱世之中如何寻求宁静?

00:00
21:15

《沉思录》

作者:玛克斯·奥勒留

推荐译本:梁实秋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奥勒留·《沉思录》(上)|乱世之中如何寻求宁静?


一、    引子:


2005612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有一篇著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乔布斯说出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名言。不过这篇演讲里,有三个故事,其中最后一个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的。


乔布斯说,在17岁的时候,他读到一段话:“如果你按照生活的每一天,都好像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活着,总有一天你会确信你的方向是对的。”


乔布斯说,这句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在之后的33年里,他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我今天将要做的事情吗?”而每当连续几天我的回答总是“不”时,我知道我需要做些改变。


记住很快我将离开人世,这是帮助我做重大决定的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任何事情——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自尊,所有对失败或丢脸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烟消云散,只剩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你会死去,这是我所知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的陷阱的最好的方式。你已经赤条条无牵挂。你没有任何原因不去追随你的内心。


这个时候,乔布斯已经知道得了胰腺癌,生命留下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人才真正开始思考,什么东西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如果你按照生活的每一天,都好像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活着。”17岁的乔布斯读到的这句话,来自今天我们要讲的那本书: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今天的课程,有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奥勒留所处的时代;


其次,我来介绍一下奥勒留这个人。


然后,简介一下《沉思录》这本书。


再然后,来谈谈奥勒留认为,如何在乱世中获得宁静。


二、    时代背景


我们在介绍柏拉图《理想国》的时候,曾经说过,柏拉图的理想城邦里,统治者应当是哲人王。


要有哲人王,有两条途径:要么让哲学家成为国王,要么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虽然,这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实现过。但今天要介绍的人,可能是西方历史上最接近“哲人王”这个称号的统治者。他就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


公元121426日,奥勒留生于罗马,在一个贵族家庭中长大。6岁时候,他就被当时的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岁即升为骑士阶级,七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在那里得到了精英中的精英教育。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斯多葛主义的哲学。关于这个哲学流派,我们在下一次课程中会详细介绍。


哈德良在认领安东尼作为接班人的时候,提出要求,让安东尼认养奥勒留。于是,二十多岁的奥勒留被安东尼·庇护选为女婿,钦定为接班人,从此进入了历史舞台。


奥勒留在公元16137日,与其弟弟维鲁斯一同继承皇位,当时的罗马帝国处在鼎盛阶段,疆域达到最大。当时罗马帝国的疆域有多大呢,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地图。简单来讲,就是将整个地中海囊括为内海。


现在地中海沿岸有多少国家,大家一定有概念:欧洲部分,从西到东就有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整个巴尔干半岛、希腊、今天的土耳其,到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以色列、西奈半岛,到埃及,然后再一路向西,沿着北非海岸到直布罗陀海峡。罗马帝国最北面到达了今天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在欧洲大陆上抵达了莱茵河一线。


奥勒留是罗马历史上五贤帝的最后一个。什么是五贤帝?就是指五个贤明的罗马皇帝。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奥勒留。


在这五个皇帝的领导下,罗马经历了60多年的和平,人口大概达到了2000万,国力空前强盛。对于一个这么大的政治实体来说,简直是奇迹。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三、    生不逢时


不过奥勒留有点生不逢时,他虽然是五贤帝的最后一个,但是恰好赶上罗马开始由盛转衰。在奥勒留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尤其是在帝国边界,经常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并且国内自然灾害频发。


161年,帕提亚人入侵罗马帝国的西面边陲,就是今天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维鲁斯取得了对帕提亚人的胜利,但是没想到,班师回朝的军队带来了瘟疫,传染疾病泛滥整个帝国,人口大量减少。这不仅危及帝国的兵源,还影响了财政收入。


刚刚平定帕提亚,168年,日耳曼人又接踵而来,开始入侵罗马帝国的北部边陲。虽然,罗马最终成功地把日尔曼人赶出罗马领土,但这场战场持续了十多年。在此期间,维鲁斯169年病死在返回罗马的途中,年仅39岁。


由于这些战争,奥勒留在位时国库亏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渐拮据。可以说,罗马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内忧外患不断。


不仅如此,奥勒留的家庭生活也不尽如人意。奥勒留的妻子弗斯缇娜(Faustina the Younger)是前一任罗马皇帝安东尼的女儿。据说,她贞守不严,经常和角斗士、军官通奸。而且,她还直接参与了反对自己丈夫的卡希厄斯叛乱。


公元178年,帝国北部的马科曼尼人和夸德人,再次进攻罗马的边境,此次奥勒留亲自率军征讨。但在公元180317日病死在潘诺尼亚,就是今天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他的骨灰被带回罗马,安置在哈德良的陵墓,王位由儿子康茂德继承。


如果大家看过《角斗士》这部电影,一定会记得电影开头讨伐蛮族的那场戏。里面那个具有哲人气质的老皇帝,据说就是根据奥勒留的形象设计的。而杰昆·菲尼克斯演的那个大反派,就是奥勒留的儿子康茂德。


奥勒留的死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奥勒留把皇位传给儿子康茂德,成为了他的一大败笔。


奥勒留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其中两个相继夭折,只留下康茂德一个儿子。康茂德并没继承父亲奥勒留的众多美德。他生性懦弱,色厉内荏,重武轻文。最终被属下暗杀而死。


公元192年,康茂德从竞技场返回时,康茂德的情妇和近卫军长官策划将其勒死在浴场。“五贤帝”开创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呢,罗马帝国越来越不稳定,走上了下坡路。


如何来评价奥勒留这一生呢?


从一般人的视角来看,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绝对人生赢家啊。大权在握不说,还能流芳百世。可是,我们还是从一般人的视角来看,他也挺惨的。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原本意思是说,生不逢时会很惨。不过按照我理解,奥勒留虽然做了罗马皇帝,依然是盛世犬。忙得像狗一样。他一辈子都在四处奔波,到处征战,可以称得上是罗马帝国的头号消防队员。在位19年,打仗19年。简直就没有过上一天安生日子好吗?


如果我们可以穿越过去,采访一下奥勒留,他人生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他绝对不会说,愿上天再给我五百年;而一定是:让我静一静,好不好?


四、    沉思录简介


好,我们来说一说《沉思录》这本书。《沉思录》有两个最大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看的;


第二个特征就是,它是奥勒留在多年征战岁月中断断续续写成的。


《沉思录》这本书分为12卷,但并不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每一卷里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围绕一个主题的。每一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比较短,没有长篇大论,甚至前后有些重复的段落和句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些段落本来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笔记,从来没有想过要出版。大家可以想象,他戎马一生,在各地征战。他本来想当哲学家,好好思考一下问题。但最终却命运弄人,让他当了罗马皇帝。所以,《沉思录》是奥勒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写下来的。


奥勒留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沉思录》。这本著作是他在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在鞍马劳顿之余写的。沉思录可以说创造了一种文体,后来有不少书都被称为沉思录,大家不要搞混了。例如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后来的帕斯卡、笛卡尔等人,都以沉思为题写过书。


沉思体基本上就是独白体,也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呢,可以说沉思体最为诚实。不像有些名人的日记,在写的时候就准备好日后要出版的。


它的缺点是不大系统,也就是没有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有条理的论述。而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你可以任何时候,挑选其中任何一卷,或者翻开任何一页来读。而且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些营养。


历史上很多名人极为推崇奥勒留的这本书《沉思录》,其中就包括德国的腓特烈大帝、英国哲学家密尔和德国大文豪歌德。在当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我们国家的前总理温家宝,也都说过,自己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历经两千年之后,依然获得如此的推崇,其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五、    何谓闲暇?


在《沉思录》中,奥勒留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这个闲暇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不要用现代人的闲暇来理解奥勒留的闲暇。我们现代人,认为闲暇是和工作、忙碌相对的意思。闲暇就是什么都不干。但是,奥勒留所说的闲暇指的是内心的宁静。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


宁静(tranquility)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核心价值。英语中镇静剂(tranquilizer)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奥勒留说:“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又基本。”或者说,闲暇的目的是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做到返璞归真。


奥勒留说:“你必须认识到,其实一个人只要把握住自己所有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丁点,他都能过上一种内心静谧的生活,神不就是如此嘛。”


他还说:“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


获得宁静意味着,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深刻的、经常的反省。真正的宁静,只可能是在内心中获得的。就像奥勒留,他并不会说他不当皇帝,归隐山林去了。他只有在皇帝的日常杂物和征战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这和我们中国道家所讲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非常相似。


六、    寻求宁静


我们现代人,内心十分焦躁,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经常被各种ddl压得透不过气来。一定也会向往内心的宁静。那么如何来获得奥勒留所说的闲暇和宁静呢?


郁老师按照自己对《沉思录》的阅读,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


奥勒留说:“如果不管别人心灵里进行着的是什么事,一个人便很难得不快乐:但是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灵的活动,则必定是不快乐的。”


奥勒留告诉人们,不要总是只关心外物世界,也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


第二,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


奥勒留说:“我常常觉得这是多么奇怪啊: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


他还说:“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心思的人从来不是幸福的人。”


关键还有不要介入纷争。奥勒留说:“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决斗戏中的党争。要学会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物和不轻信流言蜚语。”


第三,不要为身外事烦恼:


奥勒留说:“身外的事烦扰你吗?忙里偷闲去再学习一些好的事物吧,不要再被外物牵惹得团团转。不过要当心别陷入另一错误,终生苦苦追求而漫无目标,每一个冲动甚至每一个念头都茫无指归,那些人也是儿戏无聊的人。”


第四,要专注当下:


奥勒留说:“每个人都只活于当下,而当下是一个无法被分割的点。人生的其他部分要么就是既成的过去,要么就是未定的将来。”


他还说过:“只有当下才是可能被夺走的东西。如果这是个客观真理,即每人只能拥有当下,那么谁都不可能失去一件他不曾拥有的东西。”


第五,不要抱怨:


奥勒留说:“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违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


第六,不要寻求不可能的事情:


奥勒留说:“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很快你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一个名称甚至连名称也没有,而名称只是声音和回声。”


第七,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奥勒留说:“如果让我们那高贵的理性和灵魂引导我们的肉身来行事,我们就将不被痛苦或是欢乐所左右,就将达到一种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美好境界。”


他还说:“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说了那么多,其实归根到底只有一条,专注自己,心无旁骛。


七、    每一件事都是最后一件事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可以理解了,乔布斯为何一生遵从奥勒留的教导。


世上万物都处在变动之中,很多是我们可以预料的,有些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还有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但大多数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所以,奥勒留告诉我们,“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思想的品质。”


“幸福的生活所需不多,它存在你自身,在于你的思维。”人真正可以掌控的,唯有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奥勒留的一些话,看来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今天,我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非常鸡婆、忘恩负义、狗眼看人低、满口胡言、见不得人好以及不善交际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染上这样的恶习,是因为他们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缘故。但是我自己,却深深知道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即使是那些做错事的人,他们在本性上与我并没有天大的区别,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而且我们有着不分伯仲的智慧和程度相近的信仰。”


对奥勒留来说,人的最终目标是自给自足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说:“摆出一副欢喜的面孔,不需求外来的帮助,亦不需要别人所能给你的宁静。自己站起来,不要别人扶起来。”拥有了这种心态之后,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奥勒留说:“无聊的演出、舞台剧、成群的羊群和兽群、街头卖艺,扔给小狗的骨头、撒进鱼池的面包屑、蚂蚁的忙碌劳作和搬运、小老鼠惊慌的逃窜、被牵线所控制的木偶等。置身于如此场景之中,你应该带着自然愉悦的心情,而不是趾高气扬。你需要理解,任何一个人都是具有价值的,他的价值就在于他所忙碌的事情的价值。”


最终,一个人虽然孑然一身,赤条条在人世间宇宙中,但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


“你要成为怎样的人?你要像峙立于被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周围海浪的狂暴。我听到你说,我是如此的不幸,会有此事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此言差异,或许该说,我是如此幸运,未被过去之事所打倒,亦不为将来之事而恐惧。人人皆会遭遇不幸,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欣然面对,从不妥协,毫无怨言。”


八、    总结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


我们首先介绍了奥勒留这个人和他的时代;


然后,我们介绍了《沉思录》这本书。


其次,我们介绍什么才是奥勒留所说的闲暇和宁静。


再次,郁老师介绍了如何获得宁静的方法。


好,现在我想提出本周课程的问题,你认为如何获得宁静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打卡,并回答问题,我将在本周日对大家的回答做出点评。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在本周的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andy残

    人生本就五味杂陈,欢愉、狂喜、疑惑、忧伤每一种情绪都有其意味和价值,平静并不只是我们追随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向,在大喜中不至被这喜所摆弄,在大悲中不至被这悲所击垮,追随内心,沉于当下,踏踏实实做事,喜悦来临时我们细细品味,痛苦来临是我们有所认识与克制,不在情绪的起伏中迷失自己,也许,这更是一种高维的“平静”吧。说与做又是另一回事了,有这样的想法,再认真去从事,去生活,“平静”与“幸福”仍是要在实践中显现的。

    复旦郁喆隽 回复 @Candy残: 说的好!

  • 听友94737430

    人的一生很难达到一世宁静的境界,再理性的人,也会在不经意间被情绪所奴役,被现实所困扰。事无巨细,总有一件事能牵动一个人的七情六欲。人总有期待,期待会让我们的内心失去宁静,人总会害怕,害怕也会让我们的内心无法安宁。这一生似乎就像在赶鸭子上架,匆忙地完成学业,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经历着人所需经历的每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够偶尔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需要以这种方式度过一生,实现人生的意义时,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接近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听友94737430:

  • 山楂啊啊梨

    追求知识与智慧,思考宇宙与人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宁静

    ty战神喵 回复 @山楂啊啊梨: 在吗?

  • 听趣坊

    宁静的源泉是要学会自己与自己交流,自己和自己竞争,自己不变的信条,外界瞬息万变,不受干扰。其实宁静也是相对而言,外不变,而内充实满足

  • 张西芒

    很开心今天讲到了《沉思录》。说起来,也跟了这本书好几年了。高中的时候就买下了这本书,只要有空就会看上几段。那时候认为,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修养”是一件让自己内心宁静的事情。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受非常专业的艺术环境影响与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起伏。这种感觉让我感到非常浮躁和失控,每每到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再次翻出《沉思录》读上几段。非常奇妙的是,读过之后,整个人的内心就真的平复了之前所有的浮躁,变得平和、宁静。于是,开始了痴迷哲学之路。工作的这几年,读哲学的习惯从未间断。因为每当触碰哲学,心中都会获得做任何事情都体会不到的一种平静。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张西芒: 握手

  • 1538435wnuk

    郁师:这集总结的好,讲解的也很。这两节反复听了很多遍。

  • 彬孺忍

    原来真的每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猝死了

  • 缺心眼的老虎

    听完发觉我基本已经做到inner peace了

  • 晚晚月光

    宁静对于我来说就是听从内心 ,不轻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自己的思想。

  • Samuel_Xing

    作为世俗权力的巅峰者,能够时刻保持自省,非常可贵,言行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