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地图10:定窑(3)

中国瓷器地图10:定窑(3)

00:00
04:43

定窑:北方第一大窑系的崛起(3)
——定窑的南北影响
作者:寒鲲
如果说定窑的创烧离不开义务军的肇建,那么定窑的飞跃也离不开义务军的崛起。由于义务军主要管领“易定二州”,所以无论是义务军自身还是史料文献,往往也称呼义武军为“易定镇”。
虚弱的晚唐无力干预河北事务。公元879年至929年,在王氏义武军统治易定的半个世纪间,定窑不仅再次获得义武军的官方支持,而且彻底完成对于巩义窑与邢窑这两大唐朝御窑的超越与取代。
这一时期的定窑产品质量更加精良,数量有所增加,釉色更加稳定均匀,种类更加丰富,细白瓷,青黄釉瓷,化妆白瓷等门类一应俱全。考古工作者在1977年发掘的涧磁村附近唐墓中发现了30多件定窑瓷器,门类已然覆盖托盏,多曲长杯,塔式罐诊等冠官民常用门类。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公元10世纪之初的高端定制款定州细白瓷已然从定州行销到了杭州。在五代十国早期便已行销南方王室,对于白瓷的追捧,也随着定窑白瓷与北方出身的权贵南下,而被带到南方,南方白瓷与青白瓷烧造的崛起,很可能也受到了这一时期定窑的影响。
五代至宋初,契丹或辽朝军队数次攻打定州的同时,很可能劫掠了一部分曲阳县的定窑匠人,定窑白瓷的烧造工艺由此也传入契丹境内,辽金官窑就此成型,逐渐形成继承邢定白瓷风格的辽白瓷。
公元929年,唐军攻陷定州,终结了义武军藩镇的统治,自此,定州,先后被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所直接控制。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定窑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在逐渐走向一统的中原政权刺激下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细白瓷彻底成为定窑产品的核心,定窑产品的风格与体系彻底成型,为即将到来的北宋定窑之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