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酉山聚资建书楼,众贤协力兴义学(1).m4a

第四回 酉山聚资建书楼,众贤协力兴义学(1).m4a

00:00
07:17
焦酉山,原名焦天福,当地人都称他为焦三爷,他在世时爱助人行善,归劝“恶人”,晚年隐居郫县犀浦镇石亭村。他创办萃杰慈善堂,后又办学校,从事教育,在地方上享有极高的名望。抗战期间,入川名流张大千等名人曾多次前往拜谒,社会影响极大。1941 年死后葬于石亭村周家院子,百姓自发组织,耗时一年建成焦公亭,历时两年垒其坟冢。
焦公亭(焦公墓)位于郫县犀浦镇石亭村五组东南70米处,始建于1941年(民国30年)。亭内有他的塑像一尊。焦公亭为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通高12.9米,基为须弥座,基高0.9米,周长44.8米,踏阶三层,由东西两个方向可环绕亭身。亭顶盖以红黄蓝三色琉璃瓦,亭端宝顶高约两米。亭内外各有石柱八根,外柱上下均有镂空雕刻图案,分别刻有焦酉山十六字谥文,为“于右任”,“张大千”等八位著名书法家所书,字为阴刻。焦公亭建筑风格雅致,工艺细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7年4月6日,焦公亭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焦三爷在青年时期务农引水灌田,看见别人家田里缺水,他就默默地为别人先灌好,再灌自己家的田。多数稻田都缺水的时候,他就让别人白天灌,自己晚上灌。别人都笑称他“焦瓜瓜”,可"焦瓜瓜”却一点也不在意,依然默默的做着自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1901年, 焦西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成立了民间慈善组织"萃杰慈善堂”。萃杰堂以仁爱、中和、与人为善为宗旨,是一个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慈善组织。萃杰堂当时在川内可谓是无人不知,好名远扬,好多名人来川都想前来拜访。如吴佩孚在了解他们后,对焦酉山很是佩服,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真正的慈善为民”,便当即提笔写下“萃杰堂”三个字赠与焦酉山,以表对他们的敬意。
1941年,百姓为了纪念焦酉山,在郫都区犀浦镇石亭村修建这座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焦公亭。“吃亏、受苦、忍气、耐劳、谦恭、认过、率真、会想”八个主题概括焦酉山的生平事迹和后世评价。而这八个词被张大千、于右任、徐棠书等八位大家联合撰文书写,表示他们对焦公不怕吃亏的精神钦佩之情。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焦公亭屹立不倒,焦公精神不会消散。焦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着郫都这片土地,郫都人民也会把"善良”继续延续下去。
现在的焦公亭和已经被当地文化局和文物局高度重视起来,将其围墙重新装了一次。以后周围是一片美丽的公园,值得大家去旅行参观。地址:焦公亭(焦公墓)位于郫县犀浦镇石亭村五组东南70米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66874019

    心问口,口问心,焦公個人都在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