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性之光——美得之美

点亮自性之光——美得之美

00:00
08:22
点亮自性之光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9月21日
美德之美
思想是介于“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一种活动。它是阻碍空寂的一份时间感,只要在心理上产生了此与彼之分,这种界分的活动就会制造出时间感。因此,思想即是时间的活动。当你在“如实”观察的时候,时间的活动,亦即思想,存不存在?换句话说,那份观察之中并没有能观与所观之分,也没有想超越眼前“真相”的思维活动。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思想往往会制造出看似乎神圣的非凡影像,而所有的宗教信仰一直都在做这件事。它们都是基于思想的,都是由信念、教条和仪式组成的。因此,除非你能彻底明白思想即是时间的活动,否则,心是无法超越自己的。
我们受过的教育及训练都在企图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的一份理想,而这是需要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阻碍空寂的时间活动——然而,观者即是被观之物,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改变,存在的只有“真相”罢了。观者不知该如何处置眼前的“真相”,因此他试尽各种办法去改变“真相”,掌控“真相”,压抑“真相”。“真相”就是观者本身,是心中的愤怒、忌妒等;忌妒和观者是没有分别的,它们是一体的。如果想要改变“真相”的思维及时间活动不存在了,如果思想觉察到“真相”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眼前的“真相”便彻底止息了,因为观者即是被观之物。
如果你深入探究这些现象,你自然会有所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譬如,我如果不喜欢某人,这份嫌恶和“我”其实是没有分别的。这个正在嫌恶的存在,正是嫌恶本身,它们是无法分开的。然而思想一旦告诉自己,“我必须超越这份嫌恶”,脱离真相的时间活动便产生了。因此,观者这个存在与所谓的“嫌恶”,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认清这一点,你就能如如不动。这里的如如不动并非指停滞不动,而是心中完全没有活动,亦即彻底空寂了。这时,以思维活动呈现出来的时间活动便彻底静止了下来,从中产生即时的行动。如此一来,心就奠定了基础,得以从失序之中解脱出来,美德也因此而趋于成熟。这才是你和他人关系的真实基础。在这种关系中,没有任何形象问题,只存在单纯的关系,你们无须去适应彼此在对方身上所投射出的形象。存在的只有眼前的“真相”,而不是去改变这个“真相”。改变“真相”或是转变“真相”都是一种陷入时间感的思维活动。
我如果不喜欢某人,这份嫌恶和“我”其实是没有分别的。这个正在嫌恶的存在,正是嫌恶本身,它们是无法分开的。
然而思想一旦告诉自己,“我必须超越这份嫌恶”,脱离真相的时间活动便产生了。
当你终于领悟到这一点时,你的心和脑就完全寂静了。充斥着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头脑,只能也必须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现在,那颗心、那个头脑终于从时间和思维的活动中解脱了出来。这时,心便彻底寂静了。这样的修行过程是无须费力的。修行不能有任何刻意锻炼及掌控的感觉,因为这些都属于一种失序状态。
我们现在所探讨的,跟一般的宗师、大师或禅宗哲人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此观点之中,没有任何的权威性,你也无须追随任何人。如果你追随了某些人,你不但在摧毁自己,也在毁灭你所追随的人。一颗真正富有宗教情怀的心,是没有任何权威性的。它拥有的是智慧以及应用智慧的方法。在世俗的创造活动之中,你需要科学家、医师以及驾驶教练之类的权威,除此之外,你并不需要什么权威,也不需要宗师。
因此,如果你已经如此深入地探索过自己,你的心自然会在关系互动中建立起秩序,并能彻底理解日常生活失序的症结所在。从这份对混乱的理解和毫无选择的觉察之中,就会产生美德,它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也不是由思想制造的。这种美德便是爱和秩序。如果心已经深深建立起这种美德,它就是无法改变和动摇的。然后,你才能探知时间活动的来龙去脉。那时,心便彻底寂静了。在那份寂静之中,没有观察者、经验者或思想者。
我们拥有各种形式的感觉和超感能力,天眼通、灵疗能力和其他事都可能发生。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一颗真正想探索实相和圣境的心,是不会执着于这些事的。
这样的心才能自由地观察。然后,你才会发现人类一直在追寻的那个不可名状又超越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因为想用言语来描述实相的那份存在感已经不见了,思想制造出来的意象也彻底止息了。你的心中一旦拥有了这份奇妙的爱或慈悲——不仅是爱你的邻人,同时也爱动物、树木和众生——你就会发现那个圣境,巧遇它。
这样的心便是神圣不朽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互粉互相交流互相点赞,关注你了,方便回关一下吗?

  • 您声音这么好听,可以回关一下吗?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