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安居供电所副所长杜江涛是一名民情书记,同时也是喻屯镇邵楼村、大李庄村、王军庄村、胡屯村,四个村民情书记的队长。疫情发生以来,他严格落实“讲政治、精业务、敢斗争、勇争先”12字要求,第一时间下沉到村,抓防控、测核酸、配物资、保供电……为广大村民的健康安全,织密基层防控网,筑牢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在疫情防控和电力保障两个战场上奔波。
坚守防疫一线
一天仅睡两三个小时
凌晨2点半起床稍作洗漱,在群里部署今日工作安排;3点到岗,组织人员核酸检测,在四个村子巡视,确保核酸检测有序推进;3点至6点,每隔一小时收集核酸咽拭子送到镇卫生院;7点早餐后,安排防疫工作者到各个岗位;8点左右物资抵达后,带领大家分装物资、派送物资,直至11点。期间在微信群统计村民需要的食品、药物等物资;中午,拿喇叭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下午,采购村民需要的药物等特殊物资;下午4点左右巡视查岗;下午5-6点清街,避免人员集聚;晚上,跟各村书记开会复盘今日工作,部署明天内容;临睡前再次巡查,确保各个岗位人员到位;夜晚12点半左右,上床睡觉。这是杜江涛下沉一线后的典型一天。
邵楼村、大李庄村、王军庄村、胡屯村共有2000多名常住村民,以中老年人、小孩子为主,且四个村子共有20余路口,纵横交错的胡同更是错综复杂。9月2日晚10点杜江涛到达后,便立即联系四个村子村支书召开了疫情防控会议:每个村子建立专门微信群与村民双向沟通、每个路口安排人员控制人流、找稳定的经销批发商购买物资、协调人员做好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一系列周密部署确保每个环节没遗漏。会议几乎开了个通宵,“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抢时间推进落实”。
凌晨3点,杜江涛已到达核酸检测点,进行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与医务人员们一起提着采样物资和医疗废物包装袋,上门采样,确保村居范围内应检人员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只要村里有需要,我就义不容辞。”杜江涛说,作为退役军人、民情书记,就应起到担当和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供电人,杜江涛还定期对核酸检测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帮助用电客户检查用电线路,倡导电力客户采取“线上办、网上办、不见面办电”,优先通过“网上国网”APP、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渠道办理业务。避免线下人员聚集和交叉传染,足不出户实现便捷服务。
距中风险仅500米
害怕却依然舍身向前
“封控前几天,村里物资压力比较小,但第五六天的时候,村民们家里的饭菜都吃完了。附近的几个商超供货量也不足,压力一下子就来了。”杜江涛回忆,当时他找到了蔬菜种植较多的金乡,得以从两个蔬菜经销商那里购买物资。“蔬菜都是100斤、100斤的整体运送过来,每天总重量在1500斤左右。我们还要根据每位村民不同的购买需求化整为零,拆分成大大小小的蔬菜包。配菜、消毒、配送,我们始终争取在中午11点、村民做午饭前配送到位。”按照米面蔬果、药品、生活急需品分类统计,杜江涛每天配送量可达300余份。
在前期人员摸排中,杜江涛了解到,四个村子里还有约100多户独居老人,他们不会使用手机,没办法购买蔬果。针对这种情况,他组织村委、志愿者、村民们拿出自己的蔬果储配,免费捐献,保证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村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稳了,杜江涛的饮食却出现了问题。为了把物资优先派送给村民,在下沉至一线的前几天,他连续一天三顿吃泡面,嘴里全是泡。但他依然坚守一线,没有过丝毫懈怠。一天深夜凌晨1点左右,杜江涛刚刚躺下,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将他惊醒:胡屯村一位80多岁身患癌症的老人出现严重腹泻,家里孩子着急求助。“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这是杜江涛的微信签名,他也是这么一直做的。电话里他一边安慰老人的孩子别着急,指导他跟医生联系,确定所需药物;一边急忙动身,开车到药店买药。由于防控要求和药品特殊性,杜江涛跑遍七八个药店,才买到老人所需药物,并在凌晨2点半左右,把药物及时送到老人家中。
这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人,也有怕的时候。“封控期间,隔壁村被划为中风险地区,最近的地方离我们只有500米。”那段时间,他压力大得晚上根本睡不好。严守卡点、加强巡视……杜江涛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将四个村子2000余村民的安危扛在肩上。最终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防护,保证了四个村子的健康安全。
杜江涛的朋友圈有这样一句话:“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还能坚持去做。”身处一线,能清晰镇静地分析局面、了解其中厉害后,却依然舍身向前、迎难而上,这是真正的勇敢和担当。正是这份坚毅品格与默默守护,才令2000余村民安心生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