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第六 (3)
------------
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是卫大夫,有口才。宋朝,是宋公子,有美色。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像祝那样有口才,反而有宋朝般的美色,在当今之世,恐怕难以避免祸害了。”
有人把而解成与。意思是:如果没有祝的佞,和没有宋朝的美。这样看,下文似乎多了个有字,文法不顺,不如前解。
这一章孔子感慨世衰道微,不是论祝宋朝为人。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谁能出外不经过门户?为何没有人由这个道呢?”
道不是高妙峻绝而不可由,道之为道,正是说它是曰用当然之理,正如户是出之必由。不由道,肯定行不通。为什么不由斯道呢?
《孟子·万章下》: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同砥,磨刀石),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这是对本章的发挥。
看这章是不是想起了佛家“不二法门”这个词?
现代的学者说孔子是实用理性,有道理。孔子的东西是好用的,不好用就不是孔子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内容胜过形式就都鄙野了,形式胜过内容就华而不实,内容形式配合得合适了,这才是君子。”
现在我们讲“文质彬彬”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偏重于文了。
依我看,不得其中的话,不如先质而后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之生是由于正直,不正直而生存,不过是幸免于难。”
人生下来直立而行,异于禽兽,人性直,出生时已然。这也是孟子所以说“性本善”,不直之人多同于禽兽,常常是不得其死,能活着不过是侥幸。
《论衡·幸偶篇》:
孔子曰:“君子无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韩愈说:惟君子得祸为不幸,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这就把道理讲明白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地:“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结构上是相似的。顺便说一下,王国维的话现在流传很广,然而“必经”二字说得似乎过了。再说他也就是“先难后获”的意思,表达得新巧而已。
这个“之”可以指学问,也可以指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跟他讲高深的;中人以下,就跟他讲不了高深的。”
这一章是因材施教的意思。又或者说仁与不仁?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致力于百姓之事,对鬼神敬而远之,就是知了。”问什么是仁。说:“仁者难事做在人先,获报退居人后,可算是仁了。”
这一章大概是樊迟出仕时的问答。
《礼远》上说: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先难后获。可解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也是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曾国藩的“但求耕耘,不问收获”,跟它也很近。还有一种解释是,让老百姓先做难事,然后获得成功。这是就为政治民而言。古人说“倒吃甘蔗、渐入佳境”,差不多这个意思。两种解释都说得通,我喜欢前者。
敬鬼神而远之,是很好的一种态度。
啰嗦两句,不难而获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是好东西也未必在手里留得住。你看,我们中国的武术,以前学拳的,诚心诚意,毕恭毕敬,老师还不一定教,教了还不一定明白。像杨露蝉,在陈家沟白当了多少年长工才学成了功夫。现在的人,暑假里报个班,充其量上个武校,隔三岔五练一练,就说自己会这个会那个,这也能算会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