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少有大志】刘备传

02【少有大志】刘备传

00:00
10:47
二、少有大志
历史上,凡已成其大业的人物,出生时的乡土异象、少年时代表现出的若干异人和过人之处,常常被后人根据传说编织出一些美丽的花环戴在他们的头上。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刘备居住的村庄就是以他家的这株大桑树命名的。这株大树,由于同刘备有如此的关系,所以也便名留青史了。地理学家、刘备的同乡、北魏时的涿县人郦道元作《水经注》时特意提到这一点:“督亢沟水东经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直到宋代,楼桑村依然比较有名,所以《方舆纪要》也特意提到了它的确切位置,说“楼桑村在涿州西南十五里”。
更有趣的是,刘备家的这株桑树,不仅高大,而且形状与众不同,树冠犹如大伞,“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所以“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刘备争正统地位的历史学家、晋人习凿齿在写《汉晋春秋》时,非常重视搜集这样的异兆和传说,因而在书中明确地记载着,当时涿县有一位名叫李定的善知风水的人,看到了这株怪状大树,便向世人宣称:“此家必出贵人。”这贵人,当然就是刘备了。
大树之下往往是村民集谈和少儿玩耍的地方。据载,“先主(刘备)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日:“汝勿妄语,灭吾门也,”①羽葆盖车,指用鸟的羽毛装饰的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华盖车。如此企图做皇帝的征言,自然属于大逆不道,会招来灭门之祸,所以引起了叔父的恐慌。著史者记载了这一故事,目的全在于要说明刘备其人自幼怀有大志,表现与众不同;同时也要说明少年刘备已经引起了家族和世人的注意。
刘备的母亲和同宗人等都察觉到刘备有过人之处,因而也都重视对他的教育和培养。15岁那年,母亲让他出外求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②卢植亦涿郡涿县人,是后汉大儒,“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好章句”③,著作甚多,曹操称其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④。拜到这样大儒的门下,自然很不容易,既需一定的学识根基,也需交纳不菲的束脩费用。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资给先主”,担负了他的大部或全部费用,资助数量之多竟“与德然等”。据说,元起的妻子很不高兴,因说:“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当即说出了心里话:“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⑤可见,宗族中人们资助刘备求学,实是作为一种政治投资。
根据历史的记载推测,刘备跟随卢植求学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刘备15岁是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这一年,卢植拜为九江太守,刘备、刘德然、公孙瓒都不可能跟随到九江从学。不久,卢植“以病去官”,在家著书立说,并授学于缑氏山(今河南偃师东)中。熹平末年(公元177年),“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岁余,“复征拜议郎…转为侍中,迁尚书”。①可见,刘备从卢植求学只可能在卢植“以病去官”后至再拜庐江太守之前的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因此,他虽然受到大儒的熏陶,但不会是很多、很深刻的,甚至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刘备的长相颇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他身高七尺五寸(按东汉官尺算,约合1.78米),“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②。长了两条长胳臂可能是真的,但说垂手过膝,当属言过其实。因为除非是畸形人,那不符合人类的生理特征。耳朵较常人为大也可能是真的。吕布骂他“大耳儿,最叵信!”③曹操称他为“大耳翁”④,都可以作为证明。但如《三国演义》所说“两耳垂肩”,则是没有历吏根据的。
史称“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⑤,当是真的。惜无更多直接的事实证据。这说明,他的家境虽然不甚富裕,但也
并非非常困难;同时说明,刘备不是一个善治产亚的人,更非安分守己、满于现状之辈。
刘备身处东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烈之际。尤其在他20岁前后的时候,社会必将大乱的形势已很明显。因此,他开始积极行动,谋划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史载,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善下人”是谦虚待人之意;“喜怒不形于色”表现了善断大事的风度。这都是能够成其大事的重要条件。
在此期间,他终究结交了多少豪杰,把多少有志青少年笼络在自己周围,不得而知。但就“年少争附之”推测,定当不少。其中名气最大的自然是青年关羽和张飞。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也说,刘备合众,“河东关羽云长、同那张飞益德并以壮烈为御侮”。关羽因何“亡命”,史无明记。《三国演义》说是因为杀了本地豪强而亡命,自然是种合理的推测。“御侮”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职务,是个名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抵御侵犯,语出《诗经·大雅•绵》“予日有御侮”。《疏》云:“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日御侮也。”用现代话说,就是贴身警卫,就是保镖。《关羽传》说:“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段话,固然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尊卑关系。人们常见戏剧舞台上刘备坐着,关、张肃立身后,而以为是关、张对刘备的尊敬,实非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职所使然。
张飞,字益德,或作翼德,涿郡人。有关他的家世、出身,正史没有记载,从而为演义类作品留下了广泛驰骋的园地。至于其可信度有多少,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三国志·张飞传》说,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说:“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食则共器,恩若兄弟,然于稠人广众中侍立终日。”所谓桃园三结义云云,就是根据这些记载演义出来的。
在经济上,中山(今河北定县)大商张世平、苏双等给了重大帮助。据载,这两人“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刘备)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