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温影响,水位下降,600年前的摩崖造像重见天日,什么来头?

受高温影响,水位下降,600年前的摩崖造像重见天日,什么来头?

00:00
03:30

近日,连续的高温天,长江水位明显下降,重庆巴南区双河口镇附近的佛爷粱岛礁石上三座600年前的摩崖石刻也跟着现出真身。这些座像建于什么时候,是谁建造的,又是为什么建造?

随着看到佛像的人越来越多,也引发了大家的一些热议,有人说“上天看重庆这么热,特意让佛祖显灵,共度难关”,更有人感叹“佛祖保佑”。这些说法当然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其实长江边的摩崖石刻并不少见,像重庆唯一一尊“国宝”级的摩崖石刻——弹子石摩崖造像,就建于600多年前的大夏国。

公元1357年,明玉珍从巫峡入蜀,完败元军,从而一统全川,公元1363年,明玉珍被拥立为王,国号“夏”,定都重庆。明玉珍建都后,善待百姓,他听说长江水患频发,特别是流经弹子石这段的江面更加滩险浪急,经常有船触礁沉没。就命人在河道边雕凿了弥勒大佛,以“镇水妖驱鬼怪”,这件事也被记载在当地的《巴县志》内。自此之后,大佛就成了重庆的一个地标建筑,而除了弹子石摩崖造像,长江两岸还有很多的摩崖石刻造像,像江津石门的水月观音,南岸大佛寺的摩崖造像等等,它们在建造之初,都被赋予了镇守精怪,避免水患的美好祝愿。

他们巨大的身躯,也似航道上的一座路标,为夜航的人们标记地形,指引方向。至于佛爷梁岛礁发现的三座摩崖石刻,中间这座大的,年代稍早,雕刻精致,光头,慈眉善目,服饰类似明代的地藏王菩萨,两侧年代稍晚,左侧为戴冠老者,右侧则头戴乌纱。这三尊造像有别于传统的“地藏三尊”,专家推测这是是明清两代民间将道教和佛教神仙体系重新组合起来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建造者留下的任何印记。

重庆的考古工作者正在紧张的进行照相,测绘,记录,以及三维立体建模等工作。同时,专家也称,建在礁石上的“摩崖石刻”虽不多见,但是也并非没有。此次现象,不过是天气高温,再加上雨量减少,长江水位下降,才导致礁石上的石像露出水面,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这时,细心的网友提出,2006年似乎石像也露出水面,然后重庆就经历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那是不是今年也会发生相同的现象呢?

大家大可不必如此忧心,自上一次旱情发生以来,重庆就开始着重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是为了在遇到旱情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今年温度虽然高,但当地水利工作人员表示情况还在可控范围之内,等本轮高温天气结束,水流自然就会恢复。其实,不管是古代的摩崖石刻,还是现在的水利布局,都是为了治理水患,都是在记录人类对抗自然时展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知心姐姐zhy

    想多了解一下这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