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特性分析与冬春优良品种盛松100

花椰菜特性分析与冬春优良品种盛松100

00:00
17:05

花椰菜特性分析与冬春优良品种盛松100

季核亮张学禹 郑久明 郭晓源 李振东 张建 刘雨彤 李梦旭 唐玉双

      花椰菜在我国有将近200年的引进、驯化、筛选、培育历史,已经由稀特蔬菜转变为人们日常主要的大众化蔬菜之一。由于花椰菜营养价值高,生产上易于栽培,在我国种植面积52万hm2以上,也成为我国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蔬菜之一。花椰菜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期进行的十字花科蔬菜,这样的特点造就了花椰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为严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种出优质花椰菜,避免种植风险,种植户应对花椰菜的起源、分类、植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细致透彻的了解,才能丰产丰收。

1   花椰菜的起源

1.1   花椰菜的价值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erytis L.)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南方称其为花菜,北方称花椰菜。其口感甜脆、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欧美,花椰菜素有“抗癌医生”的美誉。花椰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每500 g产品中含胡萝卜素0.21 mg,是结球甘蓝的2.25倍。花椰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每500 g产品中含维生素C 233 mg,比结球甘蓝多

65 mg。矿物质是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促进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人体来说,矿物质中最重要的是钙,其次为铁和磷等。花椰菜是含磷较高的蔬菜之一,每500 g产品中含量为190 mg,比结球甘蓝多7.0 mg。松散型花椰菜的外形美观,花球洁白、疏松,味鲜美,可以促进食欲,已取代传统紧实型花椰菜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蔬菜。花椰菜因抗逆性强,耐盐碱喜冷凉,容易栽培,产量稳定,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大规模栽培。

1.2   花椰菜起源

      花椰菜由野生甘蓝演化而来,开始时作为叶用甘蓝栽培,后经过长时间的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逐渐演化出花蕾肥大的嫩茎花椰菜,渐次又分化出花椰菜,其是以肥嫩的花球为食用器官的蔬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椰菜原产地中海沿岸,13-14世纪在意大利、法国进行改良,成为栽培种,15-16世纪在欧洲中北部广为栽培,19世纪传入美国,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南方,20世纪传到世界各地,成为甘蓝类中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地中海沿岸分化出许多品种,欧洲北部的晚熟种,欧洲中部的中熟种,以及印度和中国华南、台湾的早熟种也逐渐分化出来。根据花球颜色可分为紫色花椰菜、橙色花椰菜、黄绿色花椰菜;根据花球松紧度可分为紧实型花椰菜和松散型花椰菜2种。

      松散型花椰菜自20世纪90年代始于我国台湾,21世纪初在福建、广东、浙江悄然走红,最近10年发展迅猛,几乎覆盖全国花椰菜种植基地,成为市场主流。在花椰菜家族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就是松散型花椰菜。我国花椰菜从分散型种植、大城市周边种植逐渐发展到基地规模种植,2016年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达52.01万hm2。从我国的消费习惯上来看,松散型花椰菜以其味美、松脆的特点逐渐取代紧实型花椰菜,成为居家必备的主要蔬菜之一。

2   花椰菜的分类

2.1   按生产要求分类

      我国花椰菜的栽培季节主要是春秋两季和高山反季节。春秋两季的气温升降趋向正好相反,春种气温由低变高,秋种气温由高变低,不同花椰菜品种对其反应是截然不同的。高山反季节昼夜温差大,对品种抗逆性要求极高。因此,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分为5个类型:春花椰菜、秋花椰菜、冬花椰菜、四季花椰菜和高山冷凉花椰菜类型。这种分类方法完全是按农业生产要求划分的,每一类型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上基本相似。

      ①春花椰菜类型   指适于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的花椰菜品种。这些品种对低温反应不明显,经过漫长的冬季育苗过程,定植后也不易先期显花球,能形成较大的叶簇,获得肥大的优质花球和较高的产量。当前主要代表品种有盛松90、盛松100、盛松110、盛松118、津莹108等。

      ②秋花椰菜类型   适于秋季(9~11月)收获的花椰菜品种。宜作秋季栽培的秋花椰菜品种,东北地区要采用定植后80天左右成熟的中熟品种;华北地区采用定植后55~80天成熟的早、中熟品种;华中地区、黄淮地区、关中平原宜采用定植后70~100天成熟的早、中熟品种。这些品种在较高的温度下即可进行花球分化,温度愈低其花球分化速度愈快。代表品种有盛松55、盛松58、盛松68、盛松75、盛松718、盛松80、盛松90、盛松100等。

      ③冬花椰菜类型   适于秋季(12月至翌年1月)收获的花椰菜品种。华中、华南地区宜作秋季栽培的秋花椰菜品种要采用定植后90天以上成熟的中、晚熟品种,如盛松90、盛松100、盛松110、盛松118、盛松120、津莹108等。

      ④四季花椰菜类型   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可获得优质花球和较好的收成。这种类型花椰菜对气温的适应性极强,结球期既要适应高温又能适应低温,品种较少,如盛松80、盛松90等。

      ⑤高山冷凉花椰菜类型   适于夏季(7月至9月上旬)收获的花椰菜品种。一般种植于北方高海拔地区,比如河北坝上地区、甘肃兰州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中部高山地区也有品种试种成功的报道。这类品种与冬春花椰菜特性近似,其明显特性就是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生育期80天以上,如盛松90、盛松100、盛松110、盛松118、津莹108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春、秋花椰菜在生产上决不能混用,如果盛松118秋播,虽然植株高大,叶片生长茂盛,但在严霜降临时花蕾仅有拳头大小,根本得不到上品花球。反之,如果将盛松58进行春种,苗期会先期现球,定植后根本形成不了花球就直接抽薹,即使不抽薹也不会有商品价值。只有四季花椰菜春播、秋播均可获得优质花球。

2.2   按定植至花球采收所需天数分类

      按照品种从定植到花球开始采收的天数,分为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和极晚熟品种。生产上之所以从定植后算起,而不采用生育期(从出苗至采收的天数)作为划分熟性的标准,是考虑到春、秋花椰菜的苗期时间差异太大。尽管它们定植时叶片数大致相等,却有春花椰菜苗龄45~65天和秋花椰菜苗龄25~30天之分,这样它们之间的熟性就难以比较。

      ①极早熟品种   幼苗定植后40~50天成熟的品种称之为极早熟品种。这些品种花球质量750 g左右,植株矮小,叶细而窄长,耐热性较强,于8月下旬9月上旬收获。主要品种有盛松55等。

      ②早熟品种   幼苗定植后50~70天成熟,花球质量0.75~1.25千克,植株较矮,叶片细长,多蜡粉,早熟,于9月收获。主要品种有盛松58、盛松68等。

      ③中熟品种   幼苗定植后70~90天成熟,花球质量1.5千克左右,植株长势比较旺盛,叶片较宽,蜡粉中等,于10月收获。主要品种有盛松75、盛松718、盛松798、盛松80、盛松90等。

      ④晚熟品种   幼苗定植后90~120天成熟,花球质量1.5千克以上。植株长势旺盛,抗寒性强,叶片肥大而宽,蜡粉厚,于11~12月收获。主要品种有盛松90、盛松100、盛松110、盛松118、盛松120、津莹108等。

      ⑤极晚熟品种   幼苗定植后120天以上成熟,花球质量2千克以上。植株长势特别旺盛,开展度大,叶片肥大而宽,蜡粉厚,于1~2月收获。主要品种有盛松130、盛松140、盛松150等。

3   生物学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①根   花椰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40cm以内的土层中,受土壤深翻程度影响很大,以20cm以内的耕作层根系最多。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斜下生长,这些侧根和下胚轴发生的不定根,形成发达的网状根系,所以能大量吸收耕作层中的养分,但因主根不发达,根系入土不深,因此植株易倒伏,抗旱能力较差,要求比较湿润的栽培环境。

      ②茎   属短缩茎。茎的下部细,直径2~3cm,靠近花球部分变粗,直径4~6cm,茎长20~25cm,呈高脚花瓶状。花椰菜多数品种在整个世代内,不会发生侧芽。有的品种幼苗期和莲座初期在下胚轴或子叶节上产生1个或数个侧枝,而形成“子株”产生非商品性的小花球。这些侧枝应及早打掉,以免影响花球产量。花球收获2周后,在下胚轴、不定根和侧根上,会分化出许多新生幼苗,以根系的基部为最多,有的在植株基部叶痕的维管束集合点上也会长出幼苗来。

      ③叶   花椰菜的叶色有浅绿、绿、灰绿到深绿,叶肉肥厚,心叶平滑,成熟叶微皱,叶面覆有灰白色蜡粉,是叶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有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多数品种的叶片因顶部呈尖状而成披针形、宽披针形等。基部叶片有叶柄,向上叶柄趋于不明显,不同品种具有叶柄的叶数多不同。

      ④种子   种子圆形微扁,红褐色至灰褐色。不同品种种子千粒质量差异较大,一般饱满的种子千粒质量为4 g左右。

3.2   生长发育

      花椰菜从播种到种子收获,称为一个生长周期或一个世代。每一世代的生长过程依器官发生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每个时期还可依器官发生过程分成若干分期,每个时期和分期所发生的器官不同,生长量和生长速度不同,因此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栽培过程必须根据各期不同要求合理地运用农业技术措施才能达高产优质的目的。

      花椰菜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其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是由花椰菜的植物学特征决定的。由于花椰菜的产品器官是短缩的花枝、花轴、花蕾等聚合而成的花球,花球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养分储藏器官。

      从生物学上讲,任何生物到生殖阶段都是抗逆性最差的脆弱阶段,因此花椰菜花球生长发育期间对高温、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差;从花椰菜的生育习性上讲,聚合花球作为养分贮藏器官,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花椰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要经过以花球为载体的养分积累贮藏过程,从而使花球充分长大而紧实。如果花椰菜在此阶段,外界条件超出它本身适宜的范围,如遇高温干旱等,上述过程就会缩短,短缩的花枝在高温下就会迅速伸长,从而使结球小而松散,商品价值下降。

4   冬春松散型花椰菜——盛松100

4.1   品种特性

      盛松100是天津市耕耘股份有限公司经过7年选育而成的适合高山冷凉地区及冬春季节种植的杂交一代松散型花椰菜品种。其喜冷凉气候并且低温不容易出现毛花现象。植株生长势旺盛,叶片肥大,内叶较皱,株高70cm,开展度70cm,叶片长60cm左右,叶宽28cm左右,叶脉明显,蜡粉厚,抗病性强。花球高圆形,平整洁白,球高16cm左右,直径25cm左右,花梗淡绿色,品质甜脆,花粒细小,单球质量2.2千克左右。秋季从定植到始收100天左右,春季从定植到始收60天左右,采收时叶片数24片左右。

4.2   栽培技术

      ①播种   高山冷凉地区播种日期为3月20日至6月1日,鄂、浙、云、贵、川、渝、豫、陕地区7月1日至9月20日种植,京、津、冀、鲁、豫、苏、陕春季种植,11月10日至翌年1月10日播种。播种时采用72孔穴盘育苗为主,穴盘育苗既可以培育壮苗又可节省成本。壮苗标准为叶片肥大、茎粗壮、叶色深绿,无病害。

      ②苗龄   秋季种植从播种到定植25~35天;春季种植苗龄45~90天,5~8片真叶。定植前剔掉病株、弱小株、畸形株、无头株。

      ③定植密度   株距50cm左右,行距60cm左右,每亩定植2 200株左右;根据地力可以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但最多不超过2 500株/亩。

      ④ 水肥管理  由于盛松100生长势旺盛,所以应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粪

2 500千克左右最佳或者施复合肥50千克。7~10天缓苗后,结合浇缓苗水施尿素25千克。土壤要保持见干见湿,根据土壤墒情,一水一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当植株高大叶片封垄时,花球开始形成,花球形成至花球膨大期间要结合浇水以施钾肥等微量肥料为主。

      ⑤遮叶   阳光直射会影响花球品质,球面发黄。当花球直径达到13cm左右时,将花球周围大叶捆束起来围住花球,或者将周围叶片半折断(叶柄纤维不折断)盖在花球上,这样既可以避免阳光照射,又可遮挡沙尘,使花球洁白细嫩,还可以免遭冻害。

      ⑥适时采收   当覆盖好的花球直径达到22~25cm,球面松散有缝隙出现应及时采收。

4.3   病虫害防治

      大多数地区种植盛松100期间均处于冷凉气候条件,所以病虫害发生比较轻。虫害以蚜虫、小菜蛾、菜青虫为主,病害以黑腐病、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为主。  

      ①病害防治   病害应以预防为主,特别是高温高湿地区,结合叶面肥定期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施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②虫害防治   为了保护环境,防虫以生物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防治效果较好。菜青虫主要在幼虫2龄前用Bt乳剂

(HD-1)500~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小菜蛾利用黄板或用性诱剂诱杀,还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喷施防治,注意在幼虫低龄期用药。

4.4   风险提示

      ①播期   鲁南地区、河南、陕西、苏北地区秋季种植播种时间还可以适当提早,但绝不能过晚播种,否则会使花球过小或者无法形成花球,有的还会受到冻害。春季播种不能过晚,否则结球期遇到高温,花球会产生毛花、老化并且虫害严重等情况,从而失去商品价值。

      ②种植密度   盛松100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定植密度不能太大,否则影响通风透光,花球和叶片乃至茎基部容易感染病害。密度也不能太小,如果株行距太大,植株长势会更加旺盛,花球也会更大,有的花球甚至达到5千克,严重超过正常商品花球大小,导致商品菜销售困难。

      ③无头苗防治   北方春季种植盛松100,苗期处于冬季,而幼苗对低温较为敏感,如果苗期遇到0℃以下的低温,幼苗特别容易出现“无头”现象。所以北方春季种植盛松100,苗期一定要加强温度管理,苗期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

      ④弱小苗处理   盛松100种子颗粒中等,千粒质量3.2~3.8 g,幼苗子叶和嫩茎发紫,随着叶片长大,紫色会逐渐消失。当幼苗达到定植标准时,定植前务必拔掉特别弱小的幼苗、病苗、黄化苗、无头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