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大家好,这里是诺爸和诺妈和大家一起聊的关于孩子与幼儿园的专项话题。
马上又到了开学季,最近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上幼儿园的相关问题,今天也就决定跟诺妈一起来专门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到底该如何思考是否要去,如何抉择。
今天的话题会涉及孩子到了年龄,能力太弱了到底要不要上幼儿园?
孩子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下才能去上幼儿园?
各种不同的幼儿园到底该怎么选,公立?私立?蒙氏华德福?
在入园之前到底有哪些我们需要去提前准备?
以及第二个专题:孩子去幼儿园之后,如果有些状况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会涉及:
孩子去幼儿园了,我心慌慌的,各种担心,吃饭,睡觉,会不会被欺负?
老师万一要是找我了,反馈孩子的状况了该怎么办?
我到底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帮助和孩子?
关于我们的对于孩子的入园之后的各种担心,是一种肯定的状态和存在,还记得儿子刚刚入园时,我们俩站在幼儿园的墙外,看着里面,惴惴不安的心情,想想大家接下来正式开学时,肯定也是同样的感受。
以下是简单的文字整理版:
我们对于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幼儿园的担心,对于孩子离开了妈妈和家庭,独立的面对集体环境时的感受的担心,算是每年开学季大家的一道年关
今天想换个角度和大家聊聊这种担心的积极意义以及必然性。长话短说,就聊三个关键话题。
大家关注的是,我怎么才能缓解焦虑,很多家长说的直白一点,靠的是逃避,或者直接在焦虑中躺平。
其实这件事,是我们走近和帮助孩子一个很关键的切入点。
第一:我的焦虑在告诉我们一些真正关键的信心,它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每一个妈妈在面临孩子上学都会面临焦虑这个点,但是因为我们经历的路跟别人不一样,那么我们会对自己或者是对孩子产生疑问,然后这种焦虑的能力可能会比其他家长更加放大一些。
那么我自己如何去看待这种焦虑的状况呢?
第一,我觉得我们妈妈首先要分清你和孩子之间有分开,然后是有这种焦虑。因为我们保有对孩子或者对自己孩子对于语言、生活能力方面有一些欠缺,会让我们自己产生疑问,然后我们会因为这种问题而去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常态的过程。
那么这种焦虑如何面对呢?我们要承认这种焦虑的存在,其实说的轻松,最初儿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了。
那时我自己还要假装坚强在诺爸面前。他能够感受到我那时候的情绪,说你索性大哭一场。我虽然各种担心,但是我自己很深深的知道这就是他自己需要面临的成长,他三周半了,他需要走出去了,自己作为学龄前儿童要去面对自己的校园生活了。
最开始我总认为是孩子不行,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自己放不开,是自己一直舍不得也不愿意让孩子去面对失败,或者被我放大的伤害,当我意识到,该有的年龄该有的挑战,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也相对释怀了很多。
妈妈大胆的拥抱自己的焦虑。中国的老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心,这种担忧一直会存在,也必然会存在。
但是注意自己一定不能被这种焦虑感所吞噬,不要去被这种担心的情绪状态过度的放大。因为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他需要你来去陪伴跟迎接。如果你自己状态就就很崩塌,那反而实际上是适得其反。
恰当的焦虑能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有事情不对,我们仍需努力,我们需要专注于帮助孩子本身,情绪在提醒我们,而非在伤害我们,希望你能相对的面对这个圈子里那些阴暗的东西,至少别被那些偏见和说法整崩了之后,连带着影响伤害孩子。
第二:当老师和我们谈论孩子的一些状况问题时,她并不是在否定和打击孩子,而是她确实困扰了,我们需要和她一起来面对。而这时候最重要的其实是孩子的感受,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成长。
当老师抱怨孩子的离开座位,有很大的情绪,甚至是攻击性的行为,等等问题和状况时,很多家长会压力巨大,既觉得羞愧,又觉得未来渺茫。
但是孩子刚开始进入幼儿园时,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当时入园第一天,放学后老师把我们留下来,可以说用义愤填膺来形容,说孩子站在桌子上跳,中午同学都睡了,他大叫把全班的小朋友吵醒了,一群孩子一起大哭,老师说如果这样,孩子小学都肯定是要人陪读的。最初我们的开局,可以说是,先被泼了一头冷水,老师对于孩子的印象也到了低谷。
我们当时稳定下来之后,先跟表达了对于老师的歉意和感谢,然后询问如何面对,说实在不行中午带回去睡,老师说那也不用,再适应一段时间看看。
而妈妈这时候明白最重要点其实是孩子经历了什么,该怎么帮他去理解和适应。
儿子他去了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个陌生的环境谁来该帮助他去过度,让他认识环境、认识同学、认识老师,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让我的孩子去适应他这个工作,实际上在刚入园的时候,并不是老师来做,而是妈妈来做,因为妈妈是他最信任和最有安全感的那个人。
所以老师跟我去反馈问题的时候,我首先第一点我应该想到的是我我的儿子他在这个环境怎么了,怎么应该这么不适应?那我如何去帮助他,这是我应该最想要最重要想到的点。
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它是生活方式环境。就像诺诺去上幼儿园不吃饭,没有自己动手吃过饭,然后没有自己上床睡过觉,就是我妈妈不上床她一定死等妈妈的那种小朋友,那他去完全是不适应的。那这个环境的改变实际上孩子才是最重要被关注的那个重点。所以我就会分离出来。
老师当我跟我反馈问题之后,我会接触到,然后我并不是接受到问题的本身,而是通过问题看到我的孩子的感受。所以我应该更重要的是来帮助孩子去认识,通过老师发的照片视频,幼儿园的布置环境,我在寻找孩子感兴趣的点,来帮助孩子去认识和接受幼儿园。
比如说诺诺有一个好朋友跟他在一个班级,然后我们就会去引导他去观察好朋友,我会去跟孩子说,老师说他问题的点的立场和出发点是什么。
幼儿园的操场里有他喜欢的那种塑料的那种小火车,他放学的时候我们接到他的时候,他会在那个小火车上跟同学一起玩一会儿。
再比如说荡秋千,包括滑滑梯,幼儿园的区域里面的一些绘本书,在家里我也买了个类似的塑料小桌椅,平时和他吃饭,玩,读绘本,都是适应适应。
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此阶段的重点绝对不是如何讨好老师,或者把问题淡化,而是在关心孩子上面,如何帮助孩子去认识这个环境。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老师对你的孩子是不了解的,而且老师一开始就是面临很多孩子他可能自己也手忙脚乱,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一块工作可能还是要妈妈你来做。
第三:学校和家庭是互相补充的,我们和老师是共同帮助孩子的人,而非对立面。把老师当朋友去相处,对孩子多一些复盘,多些家庭场景下的示范和演示
第一天老师反馈孩子站在桌子上跳,被老师凶了,回来之后妈妈问起他时,他还不太会回答,但是明显很委屈,觉得老师不喜欢他,甚至是伤害他了。
妈妈就直接让他站在家里的小桌子上,爸爸扶住他,妈妈摇晃了一下桌子,让他明白,老师不是不喜欢你,而是在桌子上跳太危险了,其实老师跟妈妈一样,害怕你受伤,害怕你的膝盖、额头撞到哪里,撞到桌子会很痛。我说你看你自己敲,妈妈敲一敲,是桌子硬呢还是你看你的小你的小手臂、你的小额头都是软软的,桌子是硬硬的,是不是碰到会很痛?
再让他知道,我们明白是班上其他的孩子这么玩了,他觉得有趣,也跟着这么干了,但是确实是影响了其他人。。
当我和诺诺沟通完,我就跟诺诺盖个章拉个沟,然后说我们明天开始不爬柱子了,好不好?然后盖个章,拉拉他的小手。
简单说一下老师的出发点,因为老师在幼儿园状态是面对几十个孩子,他没有时间耐心地跟你的孩子说为什么不可以怎么做,该怎样做,她只能简单命令告诉你的孩子不能做,所以这个工作可能就是教给我们家长自己。
我和孩子约定了之后,也给老师用短信留言说明了一下,就是麻烦今天老师帮我留意和观察一下,然后老师实际上就知道了,她可能会跟孩子关心他一下的角度去跟孩子讲这个问题。然后第二天老师就晚上老师就给我反馈,老师说今天很棒,没有爬桌子没有出现爬桌子了,有一次是爬椅子,踩在椅子上面了。
还有一次老师中午午休的时候给我发信息说我们家今天打人了。当时我就愣了,我们家小朋友好像从来没有出只有被人欺负,没有出现过欺负人的表现。
晚上跟儿子聊天,后来就慢慢清楚的发生了什么,是班上的一个和我们同小区的女生,他们算是朋友,他摸了一下这个女生的脸,当时老师看见了,没了解情况,于是就说不可以打人。老师的批评让他觉得很委屈他就真的是打了一下这个女生。
后来回来之后,睡觉之前,我就和他解释为什么老师会说他,也告诉他和别人成为朋友是要先询问的,于是就让爸爸就示范给他看,说我们可以握握手吗,然后再手牵手做好朋友。
再来聊一下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相处。
我觉得和老师的关系,并不是靠着打点或者是一个劲的恭维。而是让真正的能用你的同理心也理解她的辛苦,无奈和感受,能够把她当做同样对于孩子重要的人,类似于朋友间的状态去相处。
我觉得在初期,你能真诚地表达对于老师对于孩子的一些帮助表示感谢,对于孩子给老师增添的额外的负担表示歉意,能够理解老师在面对一群小班的刚离开家的小宝宝们时的辛苦,我觉得这种真诚,真挚的情感,是拉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的关键。
所以我觉得不管老师如何,先别带着预设立场,能够明白孩子可能真的给老师造成了麻烦,当老师来找我们,抱怨或者是说是反馈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先做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让老师能够把他内心的想法或者是一些负面的情绪能够真诚的跟你表达出来。
我们能够理解老师感受,至少老师觉得她的辛苦不是白费的,至少家长是通情达理理解她们的辛苦的。
我记得当时我和老师的感叹就是,我们两个人面对这一个孩子,一天下来都筋疲力尽,而两个老师要面对三十个小朋友,肯定更是极为辛苦的。
孩子最初是身边的什么状况都学,好的不好的,觉得好玩他都会学着去做,而孩子之前没有经历过要求必须坐在座位上,必须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加上我们的孩子确实会更自我和倔强一些,让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和遵守纪律,能够跟得上集体生活,我觉得一般至少一个学期左右。
我们能够和老师沟通好,给到你适应过渡的时间,这时有耐心能够做好跟老师之间互相配合的工作。比如说兴趣班也好,或者是说你带着他跟别的孩子在一起玩儿的时候,也好建立起这种观念跟意识,他给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孩子是能够慢慢懂得的。
但是在这过程中肯定是需要耐心、肯定是需要集体环境、肯定是需要家长去面对,并且需要学校跟老师之间跟跟家长之间的这种配合,孩子才能够真正的就是他觉得是集体当中的一份子,他愿意去约束自己、管住自己,他愿意去叫做让自己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每个孩子从三岁到四岁、到五岁、到六岁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妈妈也需要用一种成长眼光他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从焦虑的情绪当中缓过神来,就直面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机遇,希望大家能调整收拾好自己焦虑的状态和心情,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过这段可能会遇到波折的适应的路途。
讲的真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