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沙海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
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
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窗纱,银钩,诗人所在的空间狭小,纵然有明月来相照,依然有我在幽闺自怜的感觉。大漠,狂沙,边塞,诗人所在的空间广大,诗中人行走起来,动辄是“万里”。再加上历史的纵深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常常与闺怨诗有鲜明的对比。“秦时明月汉时关”如果改成“明亮的秋月高高的关塞”,诗意就会差了很多,从技法来说,就是“太写实了,要虚实结合才好。”
先生好,秋安
辛苦了
精神食粮啊。。才讲到盛唐,嘿嘿,还有很多集可以听。。
老师好,秋风起
西雅夜未央_ 回复 @西雅夜未央_: 如此精彩的课堂,我被中断了三次才听完。当我凝神听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从繁琐的当下抽离出来到达诗歌的情景。开篇听老师诵读就能把我带到诗人笔下的战争场面。突然感觉,大道至简,原来诵读竟有如此魔力。还是因为这是老师的诵读呢?而我自己是不是倾向于听觉学习类型?听完老师的讲解,真的觉得这七首《从军行》有战争大片的感觉。不愧是诗家天子王昌龄,难怪孟浩然要冒着疽发而死也要与他一醉。
盛唐边塞诗派最具代表的就是“高岑诗派”。王昌龄那么多名篇佳句超高、岑,而且也比高、岑年长,为什么不叫“王高诗派”“王岑诗派”?带着疑问在线等 听下一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太白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老杜说“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岑参说“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楼兰”是谁?为何那么多诗人定要破它? 终于凉快到不用开空调的一天,木又寸 先森,辛苦了🍵🍀
先生早安
咋又是七绝,还那么多 我先自救。。。
红衣赤膊穿火海,不灭火魔终不还。先生,重庆一场山火,没有烧出灾情。却燃起了空前的团结和感动,祸兮福所倚,人定胜天,保家护国的华夏儿女一直在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