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衣服的爱衣,不提衣服的知礼。”
同治一杯茶泼到地上,巧妙地为自己选定了皇后,然而这位阿鲁特氏皇后却结局悲惨。
阿鲁特氏是同治皇帝的皇后,是少有的几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之一,身位极其尊贵。
明朝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大清门刚刚建成。只不过当时大清门并不叫大清门,而是叫大明门。
清朝建立以后,又将门的名字改成大清门。
可以说,大清门将皇城与市井分割开来,因此大清门在清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而言,只有皇帝才能从大清门正门通过,不过也有例外,这就是帝后大婚时,皇后也有资格从大清门的正门入宫。
然而,并不是所有当上皇后的人,就都有资格从大清门正门入宫。细数清朝200多年历史中诞生的28位皇后,总共只有5位享受过从大清门入宫的待遇。
其中就包括阿鲁特氏,而这也成为她值得骄傲的资本。那么阿鲁特氏是怎样成为皇后的,最后的命运又如何呢?
阿鲁特氏出生在一个满洲镶黄旗的富贵家庭,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自幼生长的端庄贤淑,十分受慈安太后的喜爱。
而另一位慈禧太后,则更加喜欢年轻美丽,活泼伶俐的刑部江西司员外郎风秀之女富察氏。
两个女孩一天天长大,而一直由两位太后辅助处理政务的同治皇帝,也到了大婚的年纪,对于同治来说,他更喜欢端庄得体的阿鲁特氏,但慈禧一次次警告儿子必须让富察氏做皇后,这让他左右为难。
做决定的时间终于到了,在两位太后的带领下,同治帝开始为自己选择未来的皇后。不过,在慈安太后温和鼓励与慈禧暗含胁迫的两种目光夹击下,他还是不能拿定注意,只能不停地喝茶。
突然,端着茶杯的同治帝有了注意。只见他把杯中剩下的茶叶泼在地上,命两位候选人从上面走过。
年纪更轻的富察氏首先灵巧地走了过去,并且因为怕地上的茶叶把衣服碰脏,她还特意小心翼翼把衣角提了起来。
随后走过去的是阿鲁特氏,一向端庄稳重的她并没有顾虑太多,而是照旧迈着稳稳的步伐一步步大大方方地踩着茶叶渍走了过去。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同治帝当场说道:“提衣服的爱衣,不提衣服的知礼。”
并以选择皇后更重要的是看重德行,而选妃子则应更看重容貌为由,将阿鲁特氏定为皇后,富察氏则册封为贵妃。
由此,阿鲁特氏在这场“泼茶选后”大赛中胜出,顺利成为同治帝的皇后。但她悲惨的命运,也就从此开始。
由于慈禧并不喜欢阿鲁特氏,即使她成了皇后,慈禧仍不许她与同治帝同房,并且总是威胁同治,让他要与富察氏更好,同治无奈之下,只能自己独居乾清宫,而慈禧就把这笔帐算在儿媳妇的身上。
再加上阿鲁特氏和慈禧的性格不同,使得婆媳关系紧张。比如慈禧喜欢听的曲目,阿鲁特氏就觉得过于风花雪月,不符合皇太后的地位和身份。而慈禧则觉得儿媳妇是故意看轻自己,由此也更加恨她。
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病重的同治,向他哭诉自己饱受折磨的生活,同治劝她忍耐,告诉她“终有出头日”。
谁知道两人的谈话被慈禧听去,她冲进门死死抓着皇后的头发边打边骂,还说要“大杖伺候”,直到同治旁急晕过去方才罢休。
后来慈禧又想废掉皇后,但由于祖制规定:必须是从大清门进宫的人,才能废掉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而由于慈禧并不是从大清门入宫的,所以没有资格废掉自己的儿媳妇,不得不打消这个想法。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郁郁寡欢的同治帝去世,年仅19岁。在同治帝去世仅75天后,皇后阿鲁特氏也香消玉殒,年仅20出头。
一直以来,关于阿鲁特氏的死因一直众说不一,有的说她是绝食而死,有的说是吞金自尽,也有的说是被慈禧毒死。
不管怎样,阿鲁特氏最后的结局都是十分凄惨的,有不少人说她是“大清最惨皇后”。
虽然出身尊贵,却没有好的结局,阿鲁特氏的悲剧,其实从一入宫时,便已经注定。
令人叹息。: